ROSA手术机器人的诞生
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ROSA于年面世,是一款专门用于脑部手术辅助的机器人设备,欧医院率先引进。ROSA脑部手术机器人于年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现已得到医院医院的引入和使用,尤其是应用于辅助DBS的手术。
ROSA的拿手绝活
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等;SEEG癫痫;脑内血肿排空、脑组织活检、脑脓肿穿刺引流、脑内异物摘除;以及颅骨开放性手术中导航包括脑室镜等。具有定位精确、计划精巧、操作简易、适用性广等特点。
?
ROSA的独特样貌
ROSA机器人含有三个重要部分,即眼睛,手臂和大脑。机器人的眼睛包括4种注册方式,可以进行人脑识别;术中导航功能,在操作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脑内路径、位置。机器人的手臂即机械臂,度自由机械臂传感技术,可自动或被动到达活动范围内任意位置,无死角。ROSA机器人的大脑是一个多模态影像管理平台,包括:PET/CT或MRI图像融合软件,大脑电子图谱软件,多模态影像融合软件,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计划软件,导航控制软件,神经内窥镜手术计划软件,多模态影像结合研究软件等。
ROSA如何保障DBS手术精准植入?
首先,术前可以将患者的影像资料如MRI、CTA等资料导入ROSA机器人,使用其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从而可以精确定位靶点位置,并设计入路,尽可能的远离影像显示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通过可视的靶点和入路设定,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因为机器人的超强大脑较人脑有更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操作稳定性,从而简化了术前操作。
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可以将植入电极的精准度可以提高到0.4mm以内,较常规头架定位精准度提高了0.5mm-0.7mm。这是因为,相较于框架手术,使用ROSA机器人无需框架可扩大术野及操作空间,避免框架对脑内多病灶处理的限制也可以避免因带框架导致的手术误差。同时也无需术中带框架后查MRI、CT等,缩短手术时间,也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一些不宜上框架的患者来说,这种无框架设计更是扩大了手术适用范围,同时也减少了侵入性。通过引进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全程从注册、验证到植入、测试等步骤仅需1小时,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神经外科机器人的出现,将为神经外科领域微创治疗提供新的辅助工具,尤其像类似DBS这种对精确度要求高的手术,不仅减少医生手术时间,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有效地手术方案。微创和精准将是未来神经外科手术的两大趋势。
直播预告
6月13日,周四晚7点,病友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在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专家,医院(医院)陶英群主任,就其中的奥秘做线上讲座和答疑。欢迎帕友们参加,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提到直播房间,届时陶主任会现场直播答疑。
阅读原文,或扫码进入直播间
向专家提问咨询
陶英群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调控中心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履历]
从医20余年成功完成余台脑科手术,年以来年均主刀手术量大于台,包括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等疾患的DBS脑起搏器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MVD及脑出血微创手术。近10年连续参与制定“中国地区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手术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近3年完成余台机器人手术,建立了机器人DBS手术理论体系,国际上首次提出并推广“机器人校正注册法”和“陶氏DBS评分法”,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机器人DBS手术精度和每年手术例数世界第一。年创建亚太区域唯一机器人DBS手术培训基地,年牵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东北区域工作指导委员会,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作为PI主持多项国家级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
[学术兼职]
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东北区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医院学会脑功能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副组长
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1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