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脑部血液循环障碍B.脑代谢障碍C.脑部缺氧D.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E.血压升高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脊髓腔穿刺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患者行脊髓腔穿刺术,术后护士给与患者最适宜的卧位是()A.A、仰卧抬高头胸部30°B.B、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C.C、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D.D、垫薄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脊椎棘突穿刺术编辑
脊椎棘突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抽吸骨髓液的一种较常用的诊断技术。可用手细胞学、细菌学及寄生虫学等方面的诊断性检查。
中文名
脊椎棘突穿刺术
目录1名称
2概述
3适应症
4禁忌证
5用品及准备
6方法
?髂前上棘穿刺术
?髂后上棘穿刺术
?胸骨柄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7注意事项
名称编辑
脊椎棘突穿刺术
概述编辑
脊椎棘突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抽吸骨髓液的一种较常用的诊断技术。可用手细胞学、细菌学及寄生虫学等方面的诊断性检查。
适应症编辑
脊椎棘突穿刺术适用于各类血液病的诊断(血友病等禁忌),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者,某些寄生虫病需骨髓涂片寻找原虫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1.血液系统疾病各种原因的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不明原因的全血细胞减少、不明原因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外周血出现分类不明或异常细胞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肿瘤性疾病及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瘤转移癌、Gaucher病、Sea-BlueHistiocytosis及Niemann-Pick病等。
3.寄生虫病及传染病败血病、疟疾、黑热病等。
4.其他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骨痛、类白血病反应鉴别诊断,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线血液学损伤等。
禁忌证编辑
1.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血友病等。
2.穿刺局部感染。
用品及准备编辑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包括:骨髓穿刺针1枚、5ml注射器1具、2m1注射器1具、纱布2块、孔巾1条消毒橡皮手套1付、碘酒、酒精棉球若干、2%普鲁卡因2ml×2支(或利多卡因)),洁净玻片6-8张,推片1张,细菌培养瓶(按需要准备)。
方法编辑
髂前上棘穿刺术(1)患者仰卧,以髂前上棘后上的一段较宽髂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辅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2)术者左手拇指及示指分别在骼前上棘内外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固定钮固定在1.5-2.0cm处),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3)刺入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宜取2-3ml。
(4)术毕即插回针芯,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髂后上棘穿刺术(1)患者侧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的两侧;或取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2)穿刺针的方向几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胸骨柄穿刺术(1)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2)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拇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1-1.5cm。
骨髓穿刺术(1)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2)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示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1)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择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为穿刺点。
(2)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注意事项编辑
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2.了解患者有无相关麻药的过敏史,必要时作皮试或改用其他麻醉剂,以免发生意外。
3.操作前检查注射器能否与穿刺针连接良好,是否可抽负压。
4、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5、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6、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7.如抽不出骨髓液,可将穿刺针旋转90°~°后再抽吸,或将穿刺针芯套入再略向前推进或稍向后退再吸。在骨髓极度增生活跃,骨髓纤维化、硬化时,多次穿刺可以抽不出骨髓液,称之为“干抽”,应作骨髓活检。
8.造血组织在骨髓中不是绝对均匀分布,有时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抽取骨髓液才能明确诊断。
9.穿刺部位要肯定,勿随意移动。
9.注意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穿刺后72小时内不宜洗澡,以免污染创口。
骨髓腔输液技术静脉通路乃生命通路,在急救过程中,能否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用药,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关键所在。但是在临床急救中,通常采用外周静脉通路输液,部分病人由于静脉塌陷、收缩等原因,无法及时有效建立静脉通路,必须立即采取其他的措施代替,以免造成抢救时机的延误[1]。美国心脏协会早在《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病情为重需紧急抢救者,反复穿刺3次失败或者90秒未能成功穿刺者,推荐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年来,骨髓腔内输液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循环重建方法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 另一项研究是:由纽约康奈尔医学院的干细胞生物学家ShahinRafiiWeill领导的团队将小鼠的成熟细胞成功转变成了完全功能的造血干细胞。
Rafii的研究团队从成熟小鼠的血管内壁提取细胞开始,然后将4种转录因子(Fosb、Gfi1、Runx1和Spi1)插入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中,并在模仿人类血管内部环境的培养皿中培养它们。结果,培养的细胞演变成血液干细胞并繁殖。当研究人员将这些干细胞注射到经过辐射治疗(杀死大部分的血液和免疫细胞)的小鼠身上后,小鼠重新获得了造血能力,在实验室中生活了1年半多的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小鼠进行了长达40周的监测,没有发现组织和血液中出现恶性病变的情况。
不过,其中也存在一定风险。在产生干细胞的过程中,每添加一个基因就有可能因为其它部分不与其合作而失败。另外,有些在实验室被修改过的细胞会发生突变,移植到人身上可能会形成肿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1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