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一、概念

1.颅内压: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2.正常值:成人0.7~2.0KPa,儿童0.5~1.0KPa

3.颅内压增高:持续>2.0KPa(mmH2O)。

二、病因

1.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脑水肿(脑组织体积增大);脑积水(脑脊液增多);脑血容量增加导致颅内血容量增多(如严重酸中毒所引起的PaCO2增高,PaO2下降,使脑血管扩张)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腔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

3.颅腔容积缩小:大面积颅骨凹陷性骨折。

三、病理生理

1.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年龄、病变扩张速度、病变部位、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脑血流量↓、脑疝、脑水肿、库欣反应

脑疝

名称

又名

病因

小脑幕切迹疝

颞叶疝

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至幕下

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四、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疾病史、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二)身体状况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最常见症状之一。脑膜血管和神经刺激前额、两颞、清晨和夜间加重。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随压力升高而进行性加重。

2.呕吐:呈喷射性,发生在剧烈疼痛时,吐后疼痛减轻。易发生于饭后,系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

3.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征象。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视力在早期变化不明显,仅有部分视野缺损;长期慢性颅内压增高引起视神经萎缩而导致失明。

4.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嗜睡、迟钝逐渐发展为昏迷。

5.生命体征:颅内压急剧升高时,早期代偿期,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减慢(两慢一高),后期失代偿期时,继而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最终呼吸心跳停止,这种变化称库欣(Cushing)反应。

6.其他:还可出现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婴幼儿可见头皮静脉怒张,前囟门饱满,骨缝分离。

7.脑疝:

(1)小脑幕孔疝:表现为剧烈头疼和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患侧瞳孔短暂缩小后逐渐扩大,病变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2)枕骨大孔疝: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生命体征出现紊乱较早(延髓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可有明显的呼吸障碍),早期可突然呼吸骤停而死亡。瞳孔忽大忽小。

(三)辅助检查

1.CT是诊断颅内占位病变的首选;CT和MRI都能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对判断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重要参考价值。

2.腰穿可引发枕骨大孔疝,需谨慎。

(四)处理原则

1.处理原发病:手术切除占位性病变,引流脑积水。

2.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卧位平卧或斜坡卧位、昏迷病人侧卧

2.吸氧改善脑缺血,减轻脑水肿

3.饮食与补液成人日补液量限制-0ml(含盐溶液≤ml)输液滴数15-20滴/min

4.生活护理

(二)对症护理

1.高热:及时有效降温,39℃应物理降温,必要时冬眠低温疗法。

2.躁动:镇静但禁忌强制约束。

3.呕吐:防止误吸,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和性质。

4.头痛:适当应用止痛剂但禁用吗啡和哌替啶。避免头痛加重的因素。

5.尿潴留:诱导排尿,无效者导尿,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6.便秘:用缓泻剂,禁止高压灌肠。

(三)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反应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的功能状态):程度分级有两种:(1)意识障碍分级法: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昏迷,最低分为3分.

2.瞳孔的变化:是否等大、同圆及对光反射的灵敏度。

3.生命体征的改变。

4.脑疝: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四)防止颅内压骤升的护理

1.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颈部过伸过曲、清理分泌物、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必要实行气管切开。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防止肺部感染;多吃蔬菜、水果或给缓泻剂。(果导,开塞露等)

4.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定时定量给药。

(五)脱水治疗的护理

1.20%甘露醇ml,15-30分钟内滴完,每日2-4次,滴后10-20分钟起效,维持4-6小时。

2.速尿20-40mg,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2-4次。

3.脱水治疗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血糖升高,注意观察和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六)激素治疗的护理

通过稳定血脑屏障,预防和缓解脑水肿。地塞米松5-10毫克静脉或肌注,或氢化可的松mg静脉注射。激素可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增加感染机会,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七)脑疝的急救和护理

1.快速静脉输入20%的甘露醇~ml,利用留置导尿管观察脱水效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尤其枕骨大孔疝发生呼吸骤停者,立即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跳、意识和瞳孔。

4.做好急救手术的准备。

(八)脑室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头,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维持其正常颅内压。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液逆流颅内。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ml,观察记录脑脊液性状和量,避免颅内压骤降。

3.保持引流管通畅:防受压打折,若有阻塞,可挤压引流管,将血块等阻塞物挤出,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且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阻塞物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4.引流时间:开颅手术后3~4天,引流术后5~7天。

5.拔管指征: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若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如颅内引起感染。拔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九)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1.安置于单人房间,光线宜暗,室温18~20℃。

2.物理降温应在用药后半小时后才可实施,否则引起寒颤反应。

降温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以肛温32~34℃,腋温33~31℃左右为宜。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征象,收缩压﹤70mmHg或脉搏>次/min,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终止冬眠疗法。

4.液体输入量每日不宜超过ml,鼻饲饮食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

5.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防止冻伤和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6.终止冬眠疗法:一般3~5天,先停止物理降温,后停止冬眠药物,注意保暖,让体温自然恢复。

赞赏

长按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疗癜风的外擦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ysbj/840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