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失语一周,外院CT检查诊断为左侧额叶小灶性脑出血,治疗近一个月,症状逐渐加重,后转诊至我院,入院后行MR检查。
CT平扫-1
CT平扫-2
CT平扫-3
MR图像-平扫T1WI、T2WI
MR图像-增强
MR图像-增强
MR图像-增强
您的诊断是什么?
A
脑脓肿
B
恶性脑膜瘤
C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D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读片分析答案: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CT示左侧额叶片状高密度病灶,伴周围少量水肿。一个月后MRI检查示左侧额叶巨大囊实性占位,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花环状强化,且病灶较前有明显变化。
病理切片
病例诊断
“左额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4级)
讨论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较常见的脑内肿瘤,占12%~20%,占星形细胞瘤的50%,多发于40~65岁,临床主要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颅高压及神经元损害体征。
2、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具有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Kerhan及WHO分级属4级,可以原发即为胶质母细胞瘤,也可以从良性的星形细胞肿瘤恶变而来。
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好发部位为额、颞叶深部白质区,幕上占97%,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由于肿瘤恶性度高、生长迅速(诊断前病史常短于半年)、传播速度快且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常沿白质通道蔓延,累及多叶和双半球,形成蝴蝶状生长,颇为典型,还可伴有脑膜或室管膜转移。
CT表现
?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低等混合密度病灶,有实质性成分,有囊变或坏死区,少数病例囊变区很大,肿瘤出血不少见,罕见钙化(放疗后钙化高达50%);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常明显、不均质强化,增强率达91~%,强化形式为花环状,囊变区很大的病灶,周边呈环薄而均匀环状强化,应注意与脑脓肿鉴别。有研究发现造影剂可以进入囊变区,形成液液平面。
MRI表现
?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少数为均匀低等信号;T2WI肿瘤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信号强度的不均匀性比T1WI更为明显。
?肿瘤在Gd-DTPA增强后全部可见强化,其中90%为不均质强化。肿瘤增强前后信号的不均匀性的病理基础与肿瘤的囊变/坏死、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及病理血管流空等病理变化有关。
幕上大脑半球的单发病灶,除与其他神经上皮肿瘤相鉴别外,应与恶性脑膜瘤、淋巴瘤、脑脓肿和动静血管畸形区别。
1、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一般而论,此瘤体积较小、水肿较轻,但肿瘤本身两者相仿,因此不能根据CT和MR表现来区别。
2、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少突胶质瘤恶变就是胶质母细胞瘤,但少突胶质瘤钙化多见,坏死、囊变和出血少见。但无钙化的少突胶则难以鉴别。
3、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实质内的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颞顶交界处或枕叶,出血少见,钙化常见。
4、恶性脑膜瘤,起源于大脑凸面者,可向脑内浸润、瘤内可有坏死、囊变和出血,增强多呈均匀明显强化,伴颅骨改变和脑外肿瘤的征象,脑膜尾征的出现有助于确诊。
5、淋巴瘤,原发于脑内很少见,典型CT表现为脑内深部单发或多发等、高密度病灶,明显均匀强化,水肿轻;MRI信号变异多,T1、T2多呈等信号。
6、脑脓肿,位置多表浅灰白质交界区,病灶局限水肿明显,脓肿壁增强后呈均匀连续环形强化,临床资料有助于鉴别。
此外,胶质母细胞瘤弥漫性侵犯大脑半球未形成明确肿块时应与肿瘤样脑炎鉴别,后者是脑内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脑内单发炎性肿块为主,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CT呈低密度,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呈结节状,斑片状或沿血管壁袖套样强化,少数伴邻近脑膜线样强化,抗感染治疗或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后短期病灶缩小。
温馨提示
我们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通过评论提出观点,一起开心讨论学术问题~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ysbj/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