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脑脓肿继发反复出血

脑脓肿规范的治疗为手术引流,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脑脓肿的成功治疗在于早期诊断,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脑脓肿在MRI上无特异性表现,需要联合DWI、ADC、MRS鉴别诊断

如果脑脓肿的基础上继发出血,势必使影像学诊断更加困难,以至于延误脑脓肿的治疗,造成令人痛心的结局。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博士Laviv等,在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小脑脓肿患者,继发反复出血,最终不治而亡,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引以为鉴。

病例介绍

一名71岁的男性,医院因眩晕无力10天就诊,否认恶心、呕吐、复视及头痛。既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脏支架植入术后2年)病史,近期诊断为房颤,口服阿哌沙班、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最近接受过一次心脏导管诊断。

头颅CT示左侧小脑出血,强化后可见环形强化影,提示病变的可能。医院时,患者神清,体温36.6℃,血压/54,心率66,呼吸频率18,血氧98%。双眼水平震颤,左侧轻度辨距不良,余神经系统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3.4K/uL,凝血INR1.4(轻度升高)。

头颅MRI示左侧小脑半球4.6×3.2cm大小的病变,伴有周边强化,T1呈等信号,周边高信号,T2呈高信号,周边低信号。局部占位效应明显,挤压四脑室、小脑中脚、桥脑及延髓。周边强化不规则,呈结节样改变。

病变靠近静脉窦,但对静脉回流无影响。在DWI和ADC上弥散受限,病变内及周边可见血液代谢产物。入院后停用抗凝药物,排除转移性肿瘤可能。

图1A:入院时CT示左侧小脑半球出血;B:T1增强可见周边环形强化;C:病变紧邻横窦及乙状窦;D:DWI示病变内信号混杂,高密度区代表弥散受限;E:ADC示病变内信号混杂;F: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示病变内及周边低信号,与出血向对应

转入后第二天,患者神清,神经功能稳定。第三天发现右侧腹股沟脓肿,考虑与近期导管诊断相关,行脓肿引流并培养。给予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治疗,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使用的药物敏感。

复查影像学见病变缩小,占位效应减轻,无脑积水征象,可以排除新发出血的可能。神经功能有所恢复。考虑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排除原发性肿瘤的可能,影像学支持血肿吸收恢复期,第七天时准许患者出现观察。

1月后复查时,患者病情恶化,睡眠增多,行走不能。体查:神清,严重的步态共济失调,无发热,白细胞为11.0k/uL。MRI示左侧小脑病变扩大,周边强化增厚,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在DWI和ADC弥散受限,病变周边为含铁血黄素环。

急诊行左枕下开颅病变探查,术中见病变囊壁纤维化,质硬;切开囊壁后大量脓液流出,无出血迹象,囊壁冰冻切片可以排除恶性肿瘤。近全切囊腔及囊壁后,小脑塌陷,波动良好。

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CT示病变切除后大空腔及水肿缓解,囊液培养为MRSA,改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术后第二天,患者嗜睡,复查CT示空腔内新发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患者病情改善。二次手术后第三天晚,患者心脏骤停,复苏后复查CT示后颅窝巨大血肿,患者脑干功能丧失,最终死亡。

图2A:首次发病2周后CT表现;B:首次发病5周后,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示病变壁残留低信号区域;C:T1增强示病变周边不规则结节样强化;D:首次术后复查CT,无出血征象;E:术后第二天CT示,空腔内血肿;F:心脏骤停复苏后CT表现

总结

脑脓肿继发出血的病例罕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而脑出血后继发感染可能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

脑脓肿在MRI上的表现与吸收期血肿的表现相似,但是血肿的信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脓肿晚期脓壁新生微小血管,此时与脑出血鉴别困难。

脑脓肿在MRI上无特异性表现,需完善DWI、ADC、MRS等检查,排除其他肿瘤坏死,囊性肿瘤,出血等诊断。

本文由丁香园学术编辑严贵忠编译

编辑:程培训

颅脑解剖知识、精彩手术视频、最新资讯文章,只要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74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