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影像学
第一节X线基础与诊断
(二)X线成像原理
1.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在X线穿透人体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荧光屏、胶片或数字探测器上形成不同的强度影像。
2.天然对比成像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种差别称为天然对比。不同的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其密度的高低及其对X线吸收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高密度:有骨骼和钙化,在X线片上显示为白色
(2)中等密度:有肌肉、内脏、结缔组织、软骨和液体等,在X线片显示为灰白色。
(3)低密度:有脂肪和气体,在X线片显示为灰黑色和深黑色
3.人工对比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这就是人工对比成像的原理。此法又称造影检查,导人的物质称为对比剂成像(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官,可导入密度高于或低于
二、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差
1.透视常用的检查方法,最适于人体天然对比好的部位。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同时检查器官的形态变化和动态活动,并可多方位观察。其主要缺点是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欠佳,不利于防护和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2.普通X线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它的优点是分辨率相对较高,可观察微小病变和有客观记录,便于会诊和复查对照。其缺点是检查范围受胶片大小所限制,且不能评估动态运动功能。
(二)特殊检查
有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软X线摄影和放大摄影等。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明显扩大了X线检查的范围,应用广泛。根据对比剂导入的途径不同可分为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对比剂分为阴性对比剂如空气、氧气等和阳性对比剂如硫酸钡、碘化合物等
(四)、数字化成像技术
1.计算机X线成像(CR)是应用影像板替代胶片记录透过人体后的X线影像信息,然后用激光扫描仪将记录在影像板上的影像信息以数字形式读出,再经过处理和显示等步骤,形成数字化平片影像。其优点是实现了常规X线摄影机和床边X线机的数字化,能够提高图像的分辨和显示能力,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有利于实现X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再现及传输。它的缺点是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有不足,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2.数字X线成像(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间接DR)或采用探测器成像的X线机(直接DR),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视频信号或探测器检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它的优点同CR,但分辨率更高,细节显示更清楚,放射剂量更小。它的缺点是需要带有高分辨电视摄像头或探测器的专用X线机。
三、X线临床诊断
(一)呼吸系统疾病①肺炎的X线表现;②肺结核的X线表现;③气胸的X线表现。
(二)循环系统疾病①高血压心脏病的X线表现;②风湿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③急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
(三)运动系统疾病①四肢骨折的X线表现;②三柱理论与脊柱骨折的分型;③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④异位骨化的X线表现;⑤颈椎术后咽后壁脓肿的X线表现;⑥髋关节脱位半脱位的X线表现。
(四)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的X线表现:②消化道梗阻的X线表现:③消化道功能的线检测(包括会厌功能、胃肠功能)。
(五)泌尿生殖系统①尿路结石的X线表现;②神经源性膀胱的X线表现。
第二节CT基础与诊断
一、基本原理
(一)概述
计算机体层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