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科
脑出血
健康宣教
01
疾病简介
Law
脑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02
病因与发病机制
Law
1.病因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梗死后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2.发病机制颅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且无外弹力层。
03
临床特点
Law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3.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5.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
0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Law
1.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晰、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脑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护理和判了定预后。发病后即刻出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像。
2.头颅MRI对检出脑干、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比CT更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及血管瘤等病变。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液破入脑室者脑脊液呈血性。重症依据临床表现可确诊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以免诱发脑疝。
4.DSA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等,易于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等脑出血的病因。
5.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全身状态。重症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血糖和血尿素氮明显增高。
05
治疗护理要点
Law
治疗原则为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1.一般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周,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误吸。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尽量就地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严格限制探视。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宜轻柔缓慢,以免加重出血,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神经系统症状稳定48~72小时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但应注意不可过度用力或憋气。恢复期的康复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脱水降颅压脑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达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降低,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3.调控血压应平稳、缓慢降压,不能降低过急、过快,否则易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出现缺血性损害加重病情。
4.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可不用止血药。有凝血障碍的可酌情应用之血药。
5.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是在应用肌松药和控制呼吸的基础上,采用降温毯、降温仪、降温头盔等进行全身和头部局部降温,将温度控制在32~35°C。
6.外科治疗壳核出血量30ml,小脑或丘脑出血1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进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室穿刺引流、经皮钻孔血肿穿刺抽吸等手术治疗。
7.康复治疗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控制后,应尽早进行肢体、语言功能和心理的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06
用药指导
Law
告知药物的作用与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颅内高压使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时,要保证绝对快速输入,20%的甘露醇~50ml要在15~30分钟内滴完,注意防止药液外渗并注意尿量与血电解质的变化,尤其应注意有无低血钾发生。
2.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
3.用地塞米松消除脑水肿时,因其易诱发上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应察觉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适、胃痛、呕血、便血等,注意胃内容物或呕吐物的性状,以及有无黑便;鼻饲流质的患者,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必要时可做隐血试验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躁动不安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小量镇静、镇痛药;患者有抽搐发作时,可用地西泮静脉缓慢注射,或苯妥英钠口服。
07
饮食指导
Law
1.急性期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并限制钠盐摄入(3g/d)。
2.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宜禁食24-48小时,然后酌情给予鼻饲流质,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4~5次/日,每次约ml。
3.恢复期患者应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戒烟酒,忌暴饮暴食。
08
预防并发症
Law
1.脑疝
脑疝是指颅内疾病(脑水肿、脓肿、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一种严重危象,是脑出血病人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应密切观察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等脑疝的先兆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2.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病人有无恶心、上腹部疼痛、饱胀、呕血、黑便、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胃管鼻饲的病人,每次鼻饲前先抽吸胃液,并观察其颜色,如为咖啡色或血性,提示发生出血。观察病人大便的量、颜色和性状,进行大便隐血试验以及时发现小量出血。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如有立即通知医生。
3.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查。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瘫痪侧肢体,可联合使用弹力袜加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相关栓塞事件。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脑出血患者),遵医嘱用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注意出血的风险。
09
出院指导
Law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郁等不良心理,保持正常心态。
2.给予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3.生活有规律,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和屏气。
4.坚持适度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如坚持做保健体操、慢散步、打太极拳等。
5.尽量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康复训练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等项目,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原发疾病。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10
康复指导
Law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1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