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MR那些事儿

CT的成像原理

CT成像包括三个连续过程

获取扫描层面的数字化信息

获取扫描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获取CT灰阶图像

CT常用术语

CT值:单位HU,组织的吸收系数与(骨、水、空气)三种组织之间的相对值

窗宽(windowwidth,WW)与窗位(windowlevel,WL)

因为CT机能分辨的CT值,人的肉眼只能分辨黑白的16个灰阶,因此人为引入的概念。

窗宽是指图像(由黑到白)所包含CT值范围。

窗位是指图像上所包含CT值范围的中心值。

CT图像要有适当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正常头颅CT

异常头颅CT

高血压脑出血链接

硬膜外(梭形)及硬膜下出血(新月形)鉴别链接

蛛网膜囊肿与脑梗鉴别链接

动脉瘤

下面比较鸡蛋(生、熟)的X线、CT、MRI

X线(没区别)

CT:密度没变(没区别)

MRI(熟蛋和生蛋的区别是熟蛋蛋白质变性了)(同个鸡蛋蛋白蛋黄的区别:蛋白含水多,蛋黄含脂肪多)

磁共振成像需知

磁共振成像显示的是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的结构及状态,而不是显示物质的密度。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电磁波成像,而不是利用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或机械波(超声波)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

磁共振成像原理

弛豫时间:停止发射RF脉波后,1H迅速恢复至原有的平衡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弛豫过程,所需时间即为弛豫时间。

纵向(T1)弛豫时间:纵向磁矢量恢复的时间;

横向(T2)弛豫时间:横向磁矢量的衰减和消失时间。

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

质子密度

流动效应:梗阻性黄疸,不流动、高信号;血管内流动、低信号

T1(T1WI高信号:短T1;T1WI低信号:长T1)

T2(T2WI高信号:长T2;T2WI低信号:短T2)

脉冲序列:获取磁共振图像的计算机程序

颅内出血

颅内血肿分为:

急性血肿(3d)(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三价铁,T1缩短,T1WI信号增高,红细胞没破,HB微观分布不均匀,血肿内磁场分布不均匀,T2缩短,T2WI信号减弱)

亚急性(3-15d)慢性血肿(15d)(红细胞基本上已经完全破裂)(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

右枕顶叶AVM伴出血

肿瘤(含水量高于它的起源组织)

大多数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少数肿瘤(黑色素瘤、黑色素)(含铁血黄素)(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以20-40岁最为常见)(70%的胶质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其中75%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脑膜瘤

转移瘤

星形细胞瘤

症状和体征:癫痫、头痛及其他颅内压升高症状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小儿多见于小脑;亦可见于丘脑、脑干及胼胝体

星形细胞瘤的分级:Ⅰ级为良性,Ⅱ-Ⅳ级为恶性

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肿瘤囊变,坏死,钙化和出血概率也升高,瘤周水肿变明显,肿瘤血管渐丰富

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Ⅰ级肿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脑实质分界较清,占位表现不明显,周围水肿不明显。

Ⅱ-Ⅳ级肿瘤信号不均,混杂信号或囊性信号,可见壁结节;边界不清,水肿及占位明显。

钙化不易显示;瘤内出血

增强检查:Ⅰ级肿瘤无强化;恶性度越高,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越明显

强化方式:多位环状,形态与厚度不一;壁结节;弥漫性或结节状强化

左侧颞顶枕叶占位考虑胶质瘤

脑膜瘤临床及病理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5%-20%,多见于40-70岁的女性。

起于蛛网膜粒,并与硬膜紧密相连。

多单发,偶为多发,或与其他肿瘤如听神经瘤、转移瘤并存。

多数居脑外,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

肿瘤有完整包膜,居脑外,呈球形或分叶状;近颅底者为扁平状。

肿瘤血管丰富,常有钙化,也可有出血、坏死。

刺激或侵犯邻近骨质,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

脑膜瘤MRI表现

大多数信号与脑灰质相似,T1WI多位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T2WI为高、等或低信号

肿瘤内部常不均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状,有时呈轮辐状

邻近颅骨受侵可增厚、变薄或破坏

瘤内可出现钙化、囊变及出血

脑实质受压内陷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

瘤周可见轻度至中度脑水肿

前颅窝底大脑镰旁占位考虑脑膜瘤

转移瘤临床及病理

占颅内肿瘤的2%-10%,多见于中老年人

分脑实质、颅骨、硬膜下和软脑膜转移

80%见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好发于顶、枕叶,也见于小脑,脑干少见

原发肿瘤多为肺癌,女性常为乳腺癌;以血行转移常见,也有经脑脊液循环种植及直接侵犯

常为多发,也可单发;血供丰富,中心易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少见;瘤周水肿明显。

病理形态——结节型、弥散型脑膜转移。

转移瘤MRI表现

多呈长T1(低)、长T2信号(高)

多发结节

瘤内出血

瘤周水肿明显

多发常见

增强扫描多呈均一或环状强化

左侧顶部、右侧枕叶占位,考虑脑转移瘤

脑梗死临床及病理

供应脑组织的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组织坏死

4-6小时,缺血区出现脑水肿

12小时,细胞坏死

2-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同时侧支循环开始建立

1-2周后,脑水肿逐渐减轻,但发生坏死和液化,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

1-2个月后形成含液体的囊腔

病理上可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的典型表现:脑实质出现低密度区,其位置和范围同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累及皮质。呈脑回状、斑片状或环状强化(24h-2周)

腔隙性脑梗死位于基底节或丘脑区,直径10-15mm,呈类圆形低密度灶

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梗死区出现出血时则各序列表现为高信号

右侧颞叶病变,考虑脑脓肿

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

鞍区占位,考虑颅咽管瘤,脑积水

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伴幕上脑积水,考虑室管膜瘤,向枕骨大孔延伸生长

右侧CP角占位,考虑听神经瘤(部分囊变)可能性大。脑积水

右侧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

推荐个个人觉得好用的断层解剖学习软件(以下为使用视频)

(阅读原文可下载)

智我咋2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方法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881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