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认识

医影

穿透身体看真相

室管膜瘤(ependymoma)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1-5岁),约占颅内肿瘤的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9:1。该肿瘤可起源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幕下占60%,幕上占40%。其好发部位按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四脑室、侧脑室、三脑室和导水管。大脑半球和桥脑小脑角区少见。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很大差别。第4脑室的室管膜瘤最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因此病程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但脑干和小脑症状一般较轻。侧脑室室管膜瘤多发生在体部,肿瘤生长缓慢。随着肿瘤的增大并引起脑脊液通路受阻,患者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早期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压迫症状一般不明显,当肿瘤逐渐增大并向脑实质侵犯时可由对侧轻偏瘫和偏侧感觉障碍。

CT平扫见肿瘤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内可见散在低密度囊变区和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83.7%的肿瘤有强化,实性肿瘤强化均匀,囊变区不强化。脑室形态依肿瘤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当肿瘤位于四脑室时,一般在瘤周可见残存的脑室(低密度脑脊液影)。侧脑室肿瘤则可引起脑室局部扩大。增强扫描多呈非均匀性中度强化。部分室管膜瘤可发生脑实质内,以顶枕叶为多见,其CT特征为较大的实性肿瘤伴一较大的囊变区,增强扫描示实性部分中度强化。

MR检查见室管膜瘤多呈圆形等T1或稍长T1、长T2信号影。肿瘤内小囊变坏死较常见。增强扫描肿瘤多为非均匀性中度强化。肿瘤一般为实性,常常伴有囊变,囊变区即可位于瘤内,也可位于瘤外。

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脑室内室管膜瘤的主要鉴别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幕上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偏大,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偏小,与脉络丛乳状状瘤的发病年龄、部位的关系正好相反。脉络丛乳头状瘤囊变坏死区少见,钙化灶亦较大。

2.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主要与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相鉴别。有时二者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强化的幅度都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者的经验,第四脑室内的室管膜瘤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常常向下方生长,而髓母细胞瘤则多向后上方生长。

责任编辑:汤泊

本期编辑:周锦

文字/图片:仲艳

往期回顾: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和评价标准硬化性肺泡细胞瘤(sclerosingpneumocytoma,SP)的CT特征性表现卵巢癌影像学特征和腹腔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胆管细胞癌的CT、MRI显像特征浅析(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1067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