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内结核(intracranial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
二、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发生于颅内结核病的疾病类型尚无统一名称。国内文献最多出现的是“结核性脑膜炎(cerebraltuberculosis)”,其他包括“结核瘤”、“结核性脑炎”等。从病理解剖角度观察,颅内结核不仅可发生于脑膜,且可累及血管及脑实质。有学者将颅内结核按病理学分为5种类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血管炎、结核瘤、结核性脓肿和结核性脑炎。国内“结核性脑膜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结核性脑膜炎”包括了以上5种病理改变以及脊髓脊膜的受累,英文译名为“cerebraltuberculosis”;狭义的“结核性脑膜炎”仅表示脑膜受累,其英文名称为“tuberculousmeningitis”。
三、本共识编写组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需求,按照结核病发病部位及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将颅内结核影像学分为3种基本类型:脑膜结核、脑实质结核和混合型颅内结核。
1.脑膜结核(meningealtuberculosis):结核病灶累及脑膜,包括硬脑膜、软脑膜、基底池脑膜及室管膜等。病理改变包括结核性脑膜增厚(狭义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结核瘤、硬膜下(外)结核性脓肿等。脑膜结核常出现脑梗死、脑萎缩及脑积水等继发性改变。2.脑实质结核(brainparenchymaltuberculosis):结核病灶累及脑实质,包括结核结节、结核瘤、结核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脓肿等。3.混合型颅内结核(mixedintracranialtuberculosis):同一病例同时存在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四、颅内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图1:增强横断T1加权图像,可见右外侧裂及邻近脑沟内增厚的脑膜
图2.增强矢状T1加权图像,可见右外侧裂及邻近脑沟内增厚的脑膜
图3.CT增强立即扫描,脑沟内的血管和增厚的脑膜无法区分
图4.延迟5min扫描,脑沟内血管的密度降低,增厚的软脑膜密度增高
图5.增强T1加权图像,可见增厚的室管膜明显强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侧脑室体部扩张
图6.CT增强后延迟5min扫描,可见增厚的室管膜明显强化,侧脑室梗阻扩张
图7.T1加权图像,可见左侧脑沟内结核瘤的肉芽肿呈环状等信号,干酪样坏死呈中心低信号
图8.T1加权图像,可见中心液化的干酪样坏死呈高信号,环状等信号肉芽肿包绕的病灶
图9.增强T1加权图像,可见肉芽肿呈环状强化,中心干酪样坏死不强化
图10.扩散加权成像图像,由于干酪样坏死无扩散障碍,呈低信号
图11.CT平扫可见环池部分被软组织密度填塞
图12.CT增强后立即扫描,环池有轻度强化
图13.CT增强延迟5min扫描,可见多个环状强化的结核瘤成簇状分布,与增厚的脑池脑膜融合在一起
图14.T1加权图像,右基底节内中心干酪样坏死呈等信号,环绕的肉芽肿为低信号。其他几个病灶与周围水肿难以区分.
图15.T2加权图像,多个结核瘤的中心未液化的干酪样坏死呈低信号,肉芽肿呈略高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带
图16.增强T1加权图像,环绕的肉芽肿明显强化,中心干酪样坏死无强化
图17.扩散加权成像图像,中心未液化的干酪样坏死呈低信号
图18.右枕叶结核性脑脓肿,T1加权图像脓肿壁为等信号环,中心低信号为脓腔,周围低信号水肿包绕
图19.T2加权图像,脓肿壁为等信号,中心脓腔为高信号,周围水肿为高信号
图20.增强T1加权图像,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腔无强化
图21.DWl图像,脓液导致水的扩散受限,呈高信号
图22.混合型颅内结核,增强T1加权图像,可见脑实质内以及软脑膜均可见大小不等的明显强化的结节灶,同时可以看到左枕叶的硬脑膜、软脑膜均增厚强化
图23.混合型颅内结核,增强T1加权图像,可见桥脑和左侧小脑半球脑实质内的强化病灶.
图24.与图23为同一病例,增强T1加权图像,可见基底池脑膜和脑实质内环状强化的结核瘤,部分成簇状分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