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异常步态分析

北京哪间酒渣鼻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2.html
01

共济失调步态——临床上将共济失调的步态称为醉汉步态,走路跌跌撞撞,无法平衡。

常见病因如下:

1、前庭病变:表现为突发眩晕,走路不稳,通常不需治疗共济失调,眩晕解除后共济失调即可恢复;

2、遗传性共济失调:也称稳定性共济失调,属于运动协调能力异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定、语言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可为重大疾病的起始症状。

02

画圈步态(偏瘫步态)——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03

剪刀步态——走路时臀部和膝盖稍微弯曲,双膝互相摩擦或撞击,有时甚至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这类步态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脑瘫、脑脓肿、截瘫脑、中风、颈椎病、脊椎损伤或肿瘤等。

04

臀大肌无力步态——原因:伸髋肌群无力。

表现:行走时躯干用力后仰,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05

臀中肌无力步态——原因:髋外展肌群无力,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

表现:上身向患侧弯曲,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并防止对侧髋下沉,带动对侧下肢摆动。

如果双侧臀中肌均无力,步行时上身左右摇摆,形如鸭子走步,又称鸭步。

06

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而足下垂的病人行走时患肢高抬如跨越门槛样病人没有平衡失调但常被地毯的边缘或脚下的小物体绊倒。

也见于慢性获得性轴索神经病、排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脊髓灰质炎等。

07

减痛步态——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出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

08

慌张步态——这种步态主要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常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前屈,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双下肢交替迈步动作消失,呈现的是足擦地而行,步伐变得很细小。

患者以一种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很难控制停下,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行走时上肢摆动缩小或消失,常常容易跌倒,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09

拖地步态(拖把步)——走路步幅不一样长,两条腿不是交替着有节奏地前行,而是一只腿迈出去了,另一只腿拖了半天才跟上来。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为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腘绳肌力量不够,会出现这样的间歇性跛行步态,我们也可以把它形象地称为“拖把步”。

10

股四头肌步态——患者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使膝被动伸直,患者在支撑期常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以便使膝伸直。

健姿步态检测

拥有健康的骨骼、挺拔的身姿

从“根基”做起,早发现、早干预

01

专业康复师触诊评估

02

定性定量的多维度步态检测数据

03

现场出具数字化步态报告

04

康复师1对1报告解读

05

1对1定制专属鞋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lff/12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