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于刚微创之智良医之力

从患者腹壁开一个直径5-10毫米的小孔,把腹腔镜缓缓插入,手术台前的大屏幕上立刻清晰地显示出腹腔中的脏器组织,血管结构层次分明,立体效果宛如看一场3D电影。   于刚娴熟地从屏幕上找出胃部和直肠病灶部位,从筋膜间隙把血管结扎,将癌变组织清除,再对附近淋巴结逐一检查清扫……由于患者是胃癌合并直肠癌,相当于同时做了两台大手术,手术一直进行了5个多小时,整个过程出血量不足50毫升,因创口小,疼痛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便顺利出院。   从医20余年来,于刚已用炉火纯青的腹腔镜技术,为数千名患者成功摆脱大开腹手术的痛苦,让冰冷的手术室绽放出温暖的人性力量。

“单孔镜”取代“多孔镜”:

不给美丽留遗憾   作为一名普外专业的博士,于刚有幸赶上了腹腔镜发展的黄金时代。   年,医院在全市较早引进腹腔镜设备,医院发展日程。也就是这一年,从外科临床历练9年的于刚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开始5年的硕博连读。精修学业之余,他有机会从一些专业学术交流会上,深入了解到腹腔镜的技术原理,并对这种创口小、出血量少、副作用小、恢复快的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成归来时,于刚不仅能熟练操控腹腔镜常规手术,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大型手术也颇有心得,在他的带动下,腹腔镜在医院普外科渐成手术主流,开腹手术大大减少。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于刚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眼里,早期腹腔镜手术需要在病人腹部打3-5个孔,分别伸进器械,虽说创口都很小,但多一个创口就多一重痛苦,多一道风险,多一个疤痕。因此,当单孔镜技术刚刚在国内兴起,于刚就瞄准了这一方向。

“单孔腹腔镜手术能大大改善美观问题,相应地也给医生的手术操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于刚告诉记者:“在标准腹腔镜手术中,器械从多个小孔进入身体后会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即筷子效应,医生有更多操作空间。单孔腹腔镜手术所有器械都在一个口里‘进出’,空间狭窄且失去三角关系,器械之间也容易打架。”

年,于刚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来适应症不断扩大,又陆续完成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术、脐尿管切除术、畸胎瘤切除术、脾脏切除术等手术。其中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在全市开展最早,完成例数最多,至今已达余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成为国内开展医院之一。   在他的带动下,医院胃肠外科年均多例的阑尾、疝气、胆囊等手术,几乎全部采用腹腔镜微创操作,极大减少了患者痛苦,获得病人一致好评。

高难度手术“不开刀”:

让痛苦少点再少点

常规腹腔镜手术日趋炉火纯青的同时,于刚向高难度手术领域迈出了果敢步伐。

年11月,临淄区梧台镇64岁居民王秀芝,因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感染,肝脏及相邻脾脏皆出现脓肿,需要立即实施手术。由于肝内胆管深藏于肝组织内,其分支及解剖结构复杂,且肝胆部位血管丰富,为动静脉汇集之地,即便手术为大开腹式,在临床也被认为难度极大。经过仔细分析与会诊,于刚对几个可能造成大出血的血管进行精准处理,凭借多年练就的指尖功夫,最终顺利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肝叶切除手术。如今患者康复良好,仅腹部留有一处不明显的疤痕。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的升高,让胃肠癌成为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疾患。由于胃供应血管多、解剖层面多、淋巴清扫难度大和吻合复杂等因素,使得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医院、少数医生能成熟开展此类手术。   年3月,于刚主刀为淄川区胃癌患者杨茂昌实施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进行了4个半小时,出血不足毫升,患者亦无明显切口疼痛,术后第三天胃肠功能即恢复正常,上腹部仅留有3厘米小切口,而传统手术需要切口至少20厘米以上。这次尝试为于刚打开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大门,此后,他相继完成了腹腔镜下的远端胃癌根治、近端胃癌根治和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对肝叶、胃癌、脾等高难度复杂手术的实施数量达到多例。   “目前我所在的胃肠外科,50%以上胃癌、80%以上结直肠癌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连最年轻的大夫都可以熟练使用腹腔镜。”于刚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此外,普外二科已经行腹腔镜甲状腺癌手术20多例,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然而,任何手术都并非完美,于刚对腹腔镜最大的心结在于,它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往腹部充适量气体,这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年纪较大心肺功能不完善的患者。为打破这一局限,9年,于刚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免气腹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对高龄、有心脑基础疾病的病人实施多人次,效果良好,在患者群体口碑甚佳。

良心加码3D高清:

当代齐医造福万民

名医的成长动力,往往不止于对医术精益的执著,还有骨子里的悲悯慈心。

于刚的从业履历,生动地验证了这一点。

9年,一个19岁的脾破裂患者从急诊转送至于刚所在的科室,因患者有先天性脾囊肿,出血量很大,于刚第一时间为她实施了手术。考虑到患者是名花季女孩,他将手术切口尽量做到最隐蔽、最小,并对缝线要求十分精密。后来了解到该女孩自幼被生父母遗弃,抱养她的母亲是名残疾人,经济条件很差,于刚更是对女孩百般关照,医院申请把手术和住院费用减去一半。女孩的母亲对此十分感动,时常对身边人念叨:“于大夫真是一个好人!医术又高,还对俺们这么体贴。一辈子也忘不了他!”

类此的故事,在于刚20余年职业生涯中已属常事。

年,为进一步精进医术,造福患者,医院支持下远赴意大利进修,在那里见证了“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的先进技术疗效。在画面高清精细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可遥控性能上,“达芬奇”都要远远优越于国内传统腹腔镜,但机器人成本太高,对普通民众而言负担太重,不利于普遍开展。

回国之后,他尝试将高清立体画面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几番考察后,终于今年9月引进国际先进的三维立体腹腔镜设备,并于9月23日成功实施第一例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启了医院肿瘤根治的新时代。

“3D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解剖清晰、层次分明,让手术更精准,有效预防‘误切’、‘多切’,减少医生的手术难度。”于刚告诉记者。然而,相比于这些,他更看重3D高清腹腔镜技术对患者切身利益的呵护。

“尤其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3D腹腔镜能获得更好的视野,更加充分的显露,且具有更充分的放大作用,相当于医生的眼睛进入了患者体内,可以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细微病变,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及重建。术后自主排尿、排便功能和性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于刚进一步诠释。

医术的进益永无止境。于刚对梦想的规划与践行也从未停歇。

“以前我希望腹腔镜手术能够成为外科主流,希望单孔镜能够逐渐取代多孔镜,希望高难度复杂手术能够通过腹腔镜顺利实施……现在这些梦想已逐渐实现。随着医学与社会的进步,今后我希望能有创口更小,甚至无创的新技术,让患者更安全、无痛、快速地摆脱病魔,实现康复。”他向记者憧憬。

“让患者痛苦少一点,再少一点。”这便是良医于刚最质朴的从业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生于故都长于齐地的于刚,正用当代齐医的智慧与仁心,一点一滴践行着医术造福万民的梦想。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yfzz/396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