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医学原虫
一、A1
1、人感染疟原虫后所表现的免疫类型是
A、缺乏有效免疫
B、带虫免疫
C、伴随免疫
D、消除免疫
E、非消除性免疫
2、滴虫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A、外阴水肿
B、尿中带血
C、发热
D、月经不调
E、阴部瘙痒,白带增多
3、阴道毛滴虫的传染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经口误食
D、直接和间接传播
E、昆虫叮咬
4、贾第虫区别于阴道滴虫的形态特征是
A、多鞭毛
B、体圆形
C、有细胞核
D、具有吸盘
E、具有轴柱
5、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是
A、包囊-大滋养体-包囊
B、滋养体-包囊-滋养体
C、包囊-大滋养体-小滋养体
D、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E、滋养体-包囊
6、不能用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的方法是
A、生理盐水涂片法
B、粪便涂片
C、涂片后染色镜检
D、前列腺分泌物涂片
E、尿沉淀涂片
7、贾第虫检查,下述哪项不正确
A、粪便查虫卵
B、粪便查滋养体
C、粪便查包囊
D、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E、小肠活组织检查
8、布氏姜片吸虫重要保虫宿主是
A、猫
B、犬
C、猪
D、羊
E、牛
9、人是猪带绦虫的哪种宿主
A、中间宿主
B、终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E、既是中间宿主又是终宿生
10、在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中
A、只有滋养体时期
B、既有滋养体时期,又有包囊时期
C、既有前鞭毛体时期,又有无鞭毛体时期
D、只有包囊时期
E、既有滋养体时期,又有包囊、假包囊时期
11、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寄生于人体
A、盲肠
B、十二指肠和胆囊
C、十二指肠
D、胆囊
E、盲肠和十二指肠
12、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
A、脾细胞和红细胞
B、肝细胞和脾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红细胞和肝细胞
E、单核巨噬细胞和红细胞
13、下列哪种医学原虫是艾滋病最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A、疟原虫
B、隐孢子虫
C、卡氏肺孢子虫
D、刚地弓形体
E、蓝氏贾第鞭毛虫
14、诊断疟疾最常用的方法
A、骨髓穿刺
B、加藤厚涂片法
C、厚薄血膜涂片法
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皮内试验
15、一般不采用血涂片法进行检测的寄生虫是
A、锥虫
B、弓形虫
C、微丝蚴
D、疟原虫
E、隐孢子虫
16、间日疟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下列哪一组
A、氯喹+乙胺嘧啶
B、氯喹+伯氨喹
C、奎宁+乙胺喹啉
D、氯喹+奎宁
E、磺胺多辛+青蒿素
17、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红外期裂体增殖期
B、红内期裂体增殖期
C、配子生殖期
D、孢子增殖期
E、包囊形成期
18、隐孢子虫病的病原检查主要是
A、粪检滋养体
B、饱和盐水浮聚法查卵囊
C、粪检查裂殖体
D、粪检卵囊
E、脑脊液查滋养体
19、痢疾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A、包囊→小滋养体→大滋养体
B、小滋养体→包囊→小滋养体
C、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D、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小滋养体
E、包囊→大滋养体→包囊
20、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者为
A、肝脓肿
B、肺脓肿
C、脑脓肿
D、肛周脓肿
E、(肛周等)皮肤溃疡
二、A2
1、在夏秋季,一农民病人前来就诊,主诉近二周每隔一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出现畏寒、高热、出汗,且高热有波动,约在下午3点发作停止,备感疲乏。面黄体弱,贫血貌。体格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是()。
A、心前区收缩期杂音
B、肝、脾大
C、双肺呼吸音增粗
D、肠鸣音亢进
E、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三、B
1、A.结肠B.小肠C.右结肠D.十二指肠E.直肠
1、蓝氏贾第鞭毛虫在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BCDE
2、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BCDE
答案部分
一、A1
1、
B
人感染疟原虫后所表现的免疫类型包括: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带虫免疫与免疫逃避。
2、
E
滴虫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部瘙痒,白带增多。
3、
D
阴道毛滴虫的传染途径是直接和间接传播。
4、
D
贾第虫具有吸盘。阴道滴虫没有。
5、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过程: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6、
B
阴道毛滴虫的病原检查:①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养法。②尿液检查,镜检或培养。③前列腺分泌物检查:镜检或培养。
7、
A
贾第虫检查首选的是粪便检查,对急性期腹泻者,取病人新鲜粪便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后,镜检查找活滋养体;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人的成形粪便,用生理盐水涂片后,再用碘液染色查包囊。另可用十二指肠液或胆汁、肠检胶囊法和小肠活组织检查。
8、
C
布氏姜片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均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是猪。
9、
E
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猪(或人)是中间宿主。
10、
B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寄生人体小肠,于回肠下段和结肠内形成包囊。
11、
C
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或小肠上段,因此,正确答案应该为C。
12、
D
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13、
B
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内的纳虫空泡内,空肠上端感染最严重。可引起腹泻;本病是艾滋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14、
C
从病人血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至今最常用的方法仍是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后镜检疟原虫。
15、
E
隐孢子虫的病原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或肠黏膜刮拭物的虫体、粪便检查卵囊。
16、
B
疟疾的治疗常用抗疟药可分为作用于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的药物,如氯喹、咯萘啶、甲氟喹、青蒿素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杀灭红外期原虫及红内期配子体的药物,如伯氨喹和乙胺嘧啶,具有抗复发和切断传播的作用。间日疟病人常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恶性疟可单用氯喹,对其抗氯喹株,宜采用几种抗疟药联合治疗的方案。
17、
B
红内期裂体增殖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可引起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
18、
D
隐孢子虫的病原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或肠黏膜刮拭物的虫体、粪便检查卵囊。
19、
C
痢疾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20、
A
肠外阿米巴主要寄生在肝、肺和脑,其中以肝脏寄生最为常见,因此答案应该为A。
二、A2
1、
B
红内期裂体增殖期是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可引起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大。
三、B
1、
D
生活史:滋养体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也可寄生于胆囊。于回肠下段和结肠内形成包囊。
A
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蜗牛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