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一、A1
1、不需使用保护具的患者是
A、意识不清者
B、视力障碍者
C、高热躁动者
D、输液时的婴儿
E、谵妄者
2、用于限制患者坐起的约束方法是
A、约束手腕
B、约束踝部
C、固定肩部
D、固定一侧肢体
E、固定双膝
3、一人搬运患者时,平车与床的位置是
A、平行紧靠
B、平车头端与床头成锐角
C、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锐角
D、平车头端与床头成钝角
E、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
4、护送患者入病区时不妥的操作是
A、不能行走的患者用轮椅护送
B、危重患者用平车护送
C、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卧位
D、护送途中注意安全和保暖
E、严格控制输液并停止给氧
5、4-协助病人坐轮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检查轮椅性能是否完好
B、将椅背与床尾平齐,翻起脚踏板
C、拉起车闸固定车轮
D、病人坐稳后放下脚踏板
E、尽量使病人身体靠前坐
6、4-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采取何种卧位
A、端坐位
B、半坐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俯卧位
7、4-孕妇,产前检查胎儿臀位,为矫正胎位护士指导其选用的是
A、头低脚高位
B、截石位
C、侧卧位
D、膝胸卧位
E、俯卧位
8、4-协助病人翻身侧卧,下述正确的是
A、两人操作时将病人稍抬起再移动
B、病人肥胖应两人同时对称托住后翻身
C、为颅骨牵引病人翻身先放松牵引
D、病人身上置引流管,应夹闭再移动
E、敷料潮湿时先翻身再更换
9、4-防止病人坠床,最佳措施是
A、约束带固定肩部
B、约束带固定膝部
C、床档
D、约束带固定躁部
E、约束带固定腕部
10、4-休克病人的体位应保持在
A、中凹位
B、头低足高位
C、侧卧位
D、半坐卧位
E、头高足低位
11、4-盆腔炎病人应采取半坐卧位,其目的是
A、借助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
B、促使感染局限化,减少中毒反应
C、促进渗出性物质的吸收
D、减轻腹部疼痛
E、减少局部充血
12、4-脑压过低引起头痛的机制是
A、牵张颅内静脉窦
B、脑部充血
C、脑部缺血
D、脑膜炎症
E、脑细胞缺氧
二、A2
1、4-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A、利于引流
B、利于呼吸
C、利于循环
D、防止膈下脓肿
E、利于排尿
2、4-王某,男,34岁,无痛性血尿2周,疑为膀胱癌,做膀胱镜检查。应协助其采用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截石位
E、膝胸卧位
3、4-黄女士,68岁,患慢性肺心病近8年。近日咳嗽、咳痰加重、明显发绀。给予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
A、使回心血量增加
B、使肺部感染局限化
C、使膈肌下降,呼吸通畅
D、减轻咽部刺激及咳嗽
E、促进排痰,减轻发绀
4、4-孕妇李某,妊娠36周,因阴道持续性流液1h来求诊。肛查时羊水不断从阴道流出。诊断为胎膜早破。应将其安置为
A、平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头高足低应
D、截石位
E、膝胸卧位
5、4-胡某,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端坐位
E、膝胸位
6、4-某病人,70岁,有冠心病史,可疑直肠癌,准备进行直肠指检,采用何种体位为宜
A、仰卧位
B、蹲位
C、侧卧位
D、截石位
E、俯卧位
7、4-患者男性,65岁,因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护士发现其骶尾部皮肤发红,除去压力无法恢复原来的肤色,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
A、消毒皮肤
B、润滑皮肤
C、去除污垢
D、促进血液循环
E、降低局部温度
8、4-患者男性,65岁,3周前因脑血管意外导致左侧肢体瘫痪。患者神志清楚,说话口齿不清,大小便失禁。护士协助患者更换卧位后,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的作用是
A、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B、减少皮肤受摩擦刺激
C、降低空隙处所受压强
D、降低局部组织所承受的压力
E、防止排泄物对局部的直接刺激
9、4-患者男性,55岁,因外伤致截瘫,护士告知家属应注意预防压疮,尤其是骶尾部更易发生,家属在进行局部皮肤按摩的时候,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请指出
A、用手鱼际部分按摩
B、用手蘸50%乙醇少许
C、鱼际部分需紧贴皮肤
D、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按摩
E、压力均匀,以皮肤紫红为度
10、4-患者男性,65岁,长期卧床自理困难,最近护理时发现骶尾部皮肤发红,除去压力无法恢复原来肤色,属于压疮的
A、炎性浸润期
B、淤血红润期
C、浅度溃疡期
D、深度溃疡期
E、局部皮肤感染
11、4-患者男性,75岁,因脑中风右侧肢体瘫痪,为预防压疮,最好的护理方法是
A、受压部位垫气圈
B、让其保持左侧卧位
C、鼓励他做肢体功能锻炼
D、每2小时为他翻身按摩一次
E、请家属观察皮肤是否有破损
12、4-患者女性,剖宫产术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拟进行导尿,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膝胸位
B、右侧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低足高位
E、屈膝仰卧位
13、4-患者男性,38岁,因不明原因出现无痛血尿,拟行膀胱镜检查,患者应取的体位为
A、俯卧位
B、膝胸位
C、截石位
D、头低足高位
E、去枕仰卧位
14、4-患者男性,35岁,颅内手术后,护士嘱患者头部翻转不可过剧,目的是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为
A、休克
B、脑疝
C、脑栓塞
D、脑出血
E、脑干损伤
15、4-患者女性,55岁,以支气管扩张入院,患者慢性咳嗽,有大量脓痰,在进行体位引流时采取的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头低足高位
C、屈膝仰卧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16、4-患者男性,65岁,诊断为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护士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A、减轻局部出血
B、减轻肺部淤血
C、防止腹膜粘连
D、减轻伤口缝合处张力
E、使静脉回流血量减少
17、4-患者男性,33岁,全麻术后呕吐严重,为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卧位应注意
A、头向后倾
B、头向前倾
C、头偏向一侧
D、抬高头部15°
E、保持头部水平位
18、4-患者女性,31岁,甲状腺术后,患者血压平稳,护士为其采取半坐卧位的目的主要是
A、减轻局部出血
B、预防感染
C、避免疼痛
D、改善呼吸困难
E、有利伤口愈合
19、4-患者男性,3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极度困难不能平卧,焦虑不安,作为值班护士,应帮助其取
A、端坐位
B、仰卧位
C、俯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低足高位
20、4-患者男性,25岁,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患者躁动不安,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用宽约束带约束其手腕,应重点观察的是
A、神志是否清醒
B、衬垫是否垫好
C、卧位是否舒适
D、局部皮肤颜色
E、约束带是否扎紧
21、4-患者男性,62岁,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前护士为其留置导尿,应安置的卧位为
A、仰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膝胸卧位
E、屈膝仰卧位
22、4-患者男性,22岁。面部有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后该患者应采取的卧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半坐卧位
C、仰卧位
D、膝胸位
E、侧卧位
23、4-患者男性,60岁。3天前感冒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轻微发绀,神志清醒。应采用的卧位是
A、仰卧
B、侧卧
C、端坐位
D、半坐卧位
E、随意卧位
24、4-患者女性52岁,因交通意外致颈椎骨折,右侧面部擦伤,失血约ml,经救治后病情稳定,拟行颅骨牵引治疗。患者的体位应为
A、侧卧位
B、中凹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25、4-患者女性,25岁。因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治疗,护士为其采取头高足低位的目的是
A、改善呼吸
B、用作反牵引力
C、预防颅内压降低
D、减轻头面部疼痛
E、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26、4-患者女性,62岁,患肝硬化6年,近年来胸闷加重,气促,呼吸困难,心脏彩超提示:大量心包积液,立即入院治疗。为缓解呼吸困难,护士应安置患者于
A、头低足高位
B、头高足低位
C、屈膝仰卧位
D、平卧位
E、端坐位
27、4-患者女性,45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余,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端坐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28、4-患者男性,55岁,入院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需行灌肠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
A、仰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29、4-患者男性,57岁,患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入院后不久患者主诉腹部不适、恶心,继而呕吐大量鲜血。查体: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60/40mmHg,冷汗。此时,护士应立即将患者安置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中凹卧位
D、仰卧屈膝位
E、头低足高位
30、4-患者女性,上午将行子宫切除术,术前需留置尿管,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膝胸位
B、屈膝仰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31、4-患者男性,47岁。诊断“乙型脑炎”,查体:神志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应该采取的卧位为
A、俯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卧位
D、头低足高卧位
E、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32、4-患者男性,78岁、卧以头高足低位,此时导致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主要是
A、水平压力
B、垂直压力
C、摩擦力
D、剪切力
E、阻力
33、4-患者男性,54岁。中毒性痢疾,体温39℃,脉搏次/分,血压80/50mmHg,伴呼吸困难急促,出冷汗,目前患者需采取的合适卧位为
A、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B、头高足低位
C、中凹卧位
D、端坐卧位
E、侧卧位
34、4-患者女性,30岁。全麻下行开颅术,术后已醒,应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35、4-患者男性,25岁。患有躁狂型精神病,拟给予保护具,正确的是
A、对精神病患者,不必向其家人解释使用保护具的必要性
B、将患者上肢伸直,系好尼龙搭扣约束带
C、使用约束带,每1小时松解1次
D、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E、记录保护具使用时间
36、4-患者女性,30岁。颈椎骨折行骨牵引,现需更换卧位,错误的是
A、核对患者
B、做好解释
C、固定床轮
D、放松牵引后再翻身
E、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37、4-患者男性,64岁。因肺心病导致呼吸困难,采用半坐卧位的原因是
A、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B、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C、防止感染向上蔓延
D、减少局部出血
E、减轻心脏负担
38、4-患者女性,64岁,独居,刚搬进一新居所,因急性哮喘发作入院治疗,护士协助患者采取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端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三、A3/A4
1、4-患者女性,32岁。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后倾。
1、若该女性自然分娩,可采用
A、去枕仰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头低足高位
D、膝胸位
E、截石位
2、有利于矫正子宫后倾的体位是
A、去枕仰卧位
B、中凹卧位
C、侧卧位
D、膝胸位
E、截石位
3、若该女性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为矫正胎位,应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去枕仰卧位
E、头高足低位
4、若为促进产后子宫复原,该女性可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去枕仰卧位
5、若该女性孕34周时发生胎膜早破,为防止脐带脱垂,应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去枕仰卧位
2、4-患者女性,68岁,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主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有“水泡音”。
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急性肺水肿
B、心肌梗死
C、过敏反应
D、空气栓塞
E、发热反应
2、此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协助患者取
A、俯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去枕仰卧位
D、半坐卧位床尾抬高
E、左侧卧位,头低足高
3、4-患者女性,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血压稳定,病情平稳,随即将患者送回病房。
1、术后第二天患者体温38.2℃,并诉切口疼痛,此时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仰卧屈膝位
C、右侧卧位
D、半坐卧位
E、端坐位
2、病房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仰卧屈膝位6小时
B、平卧6小时
C、侧卧位6小时
D、中凹卧位6小时
E、头高足低位6小时
3、安置该体位的目的是
A、可减少局部出血,利于切口愈合
B、有利于增进食欲,为进食作准备
C、有利于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D、有利于减轻肺部淤血,减少肺部并发症
E、可使感染局限,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答案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A1
1、
B
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2、
C
肩部约束带:主要用于固定肩部,以限制病人坐起。肩部约束带用布制成,长cm,宽8cm,一端制成袖筒,袖筒上有细带。使用时先将袖筒套于两侧肩部,腋窝处垫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在胸前打结,两条宽带尾端系于床头固定;必要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3、
E
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或儿科病人,且病情允许的病人。
1)移床旁椅至对侧床尾。
2)推平车至床尾,使平车头端(大轮端)与床尾呈钝角,固定好车闸。
3)护士立于床边,屈膝,两脚前后分开,一臂自病人腋下伸至对侧肩部外侧,另一臂伸至病人大腿下。病人双臂交叉于护士颈部。护士将病人抱起,移步转身,轻放于平车中央。盖好盖被。
4)整理床单位,运送病人至指定地点。
4、
E
5、E
轮椅运送法操作方法
(1)协助病人坐轮椅:推轮椅及用物至床旁;轮椅后背与床尾平齐,翻起脚踏板,面向床头,固定车闸,如无车闸,护士可站在轮椅后固定轮椅;协助病人坐于轮椅上;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双脚置于踏板上。
(2)推轮椅:松开车闸,推轮椅送病人至目的地。
(3)协助病人下轮椅:将轮椅推至床尾,椅背与床尾平齐,固定车闸,翻起脚踏板,协助病人下轮椅。
6、
D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7、
D
膝胸位
(1)要求:病人跪于床上,小腿平放,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头转向一侧。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3)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8、
A
无论患者是否肥胖,均应将患者稍抬起然后再移动,避免拖、拉、推等动作。进行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翻身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以及牵引力是否正确。患者身上有引流管时,应先将引流管妥善安置,翻身后需检查引流管是否脱落、移位等,保持引流管通畅。敷料潮湿时,应先更换敷料再翻身。
9、
C
防止病人坠床,使用床档是最佳方法,其他方法仅能对部分躯体进行约束。
10、
A
中凹卧位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11、
B
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12、
A
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二、A2
1、
E
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利于引流,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患者采用半卧位也可使炎症局限,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E选项利于排尿不是半卧位的目的。
2、
D
截石位
(1)要求: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并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沿,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注意遮挡及保暖。
(2)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手术。
2)产妇分娩时。
3、
C
半坐卧位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能使膈肌位置下降,增大胸腔容量,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换气,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4、
B
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5、
D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6、
C
侧卧位
(1)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放置软枕。
(2)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7、
D
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
8、
D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病人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有条件时,可使用喷气式气垫、交替充气式床垫、水褥、羊皮垫、翻身床等。对易受压部位如足部,必要时可用支被架抬高被毯,以避免局部受压。
9、
E
手法按摩
1)全背按摩: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暴露背部;先用温水进行擦洗,再将少许50%乙醇倒入手掌内作按摩。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旁向上按摩,至肩部后环形向下至尾骨止,如此反复有节奏地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7颈椎处。
2)局部按摩: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肌紧贴病人皮肤,作压力均匀的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分钟。
皮肤红肿可适当按摩,皮肤紫红说明加重,皮肤因水肿变薄而出现水疱,此时极易破溃,所以不能再继续按摩。避免压力,及时翻身。所以此题应该选择E,其余选项均为正确的。
10、
B
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根据压疮的发展过程及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
1.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受压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但皮肤表面无破损,为可逆性改变。
2.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旧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皮肤表面颜色转为紫红,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疱。水疱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感觉疼痛。
3.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病人感觉疼痛加重;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可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达骨骼,甚至造成败血症。
11、
D
压疮的预防
控制压疮发生的关键是预防,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去除病因,对危重和长期卧床等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应经常观察受压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以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杜绝压疮的发生。
因此,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鼓励和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调整,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翻身时应尽量将病人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擦伤皮肤。此题选择最佳答案。
12、
E
屈膝仰卧位
1)要求: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13、
C
截石位
(1)要求: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并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沿,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注意遮挡及保暖。
(2)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手术。
2)产妇分娩时。
14、
B
根据病人进行的颅内手术的种类不同,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如脑栓塞、脑疝、休克、脑干损伤、脑出血等。但是只有脑疝是因头部翻转过剧引起的。
颅内手术后,头部翻转过剧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脑疝。因此一般只卧于健侧或平卧。
15、
B
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16、
D
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17、
C
俯卧位
(1)要求:病人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两腿伸直,在胸、腹、髋部及踝部的下面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使舒适且利于呼吸)。
(2)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原因:可使腹腔容积增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18、
A
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19、
A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20、
D
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21、
E
仰卧位:
①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形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去枕仰卧可减轻症状)。
②休克时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③屈膝仰卧位: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2、
B
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23、
C
端坐位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手术后病人。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24、
D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25、
B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26、
E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27、
C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28、
D
灌肠治疗:根据病情安置不同卧位,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29、
C
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0、
B
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
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31、
E
去枕仰卧位
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应该采取的卧位为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32、
D
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易致压疮的发生。
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半坐卧位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剪切力是引起压疮另一原因。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它作用于人体皮肤深层,剪切力对组织的损害作用在缺血性损伤学说中最为明显,可引起组织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
33、
C
中凹卧位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4、
D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35、
E
该患者虽然患有躁狂型精神病,但在使用保护具前,仍应向其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其自尊;应使用约束带,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使用约束带时,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使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使用保护具应做好记录。
36、
D
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37、
E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38、
B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三、A3/A4
1、
1、
E
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
2、
D
膝胸位:跪卧,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于头的两侧。
适用范围:
一、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二、用于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
三、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3、
B
膝胸位适用于:①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②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③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
4、
B
膝胸位适用于:①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②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③产后促进子宫复原。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所以本题选B。
5、
C
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
1、
D
空气栓塞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
E
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入口,并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
1、
D
术后第二天患者体温38.2℃,并诉切口疼痛,此时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半坐卧位。
半坐卧位: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促进引流、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使腹腔内的渗出物流入盆腔,减少炎症和毒素的吸收,促使感染局限化和减少中毒反应。
2、
B
硬膜外麻醉穿刺时不穿透蛛网膜,不会引起头痛,但因交感神经阻滞后,血压多受影响,故术后需要平卧4~6小时,但不必去枕,麻醉后血压、脉搏平稳后即可按手术本身需要采取适当卧位。
3、
E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汉中卫生人才网/金英杰汉中分校护考辅导报名火热进行中。
汉中唯一一家全程面授,多年的教学经验、周密的复习计划、优良的师资团队、完备的复习资料,超过的通过率。你还在为护考而担忧么?
报名魏老师(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