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以前有很多疑难杂症,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而且现在医疗设备可以观察更仔细,有很多小疑点都能够轻松判断,这样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虽然有了这些医疗器械的帮助,让我们可以轻松知道自己的病症所在,也可以让医生准确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检查医生是不建议做的,除非万不得已,比如核磁共振。
01
什么是核磁共振?
从医学上来说,核磁共振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通过相关医疗技术采集对比分析,在此信号会经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后的变化,并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常用于进行早期病变筛查。
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椎体、髓核和纤维环等结构,使得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还可以直接观察脊髓,蛛网膜道下腔,对于脊髓肿瘤有很好的显示效果,一般能够对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癌的诊出率也是比较高的。
02
哪些人群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1、头部或者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脑梗塞、脑肿瘤、脑脓肿、脑血管疾病、脊髓受压疾病等。
2、乳腺疾病,可以发现乳腺癌早期的病灶。
3、腹部,比如肝脏、脾脏、胆、胰腺等相关疾病的患者。
4、有四肢血管疾病的患者。
5、有妇科的占位性疾病的患者。
6、有四肢的肌肉或者骨关节系统疾病的患者。
03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做“磁共振”?或许你还不明白,与这3点有关
1、价格昂贵,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核磁共振这一个检查设备全套买下来可能需要大几百万,做一次检查,少的也需要七八千,动辄就要上千元,而且这一项检查都是按照检查的部位收费的,如果进行全面检查的话,整体下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毕竟在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对于这一个价格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如果是可以用CT检查的项目,往往医生不会给患者推荐做核磁共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花费时间较长
做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相比起,其他的影像学检查需要更长的时间,一般最快也要10分钟左右,慢的就要个把小时。
很多患者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里检查半个小时,很容易造成精神压力,影响心理情绪,所以有别的检查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核磁共振。
一般拍片或彩超只需要几分钟完成,相对于核磁共振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也能够减少不适感。
3、疾病类型有局限
磁共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查方式,但是并不适合所有的疾病,磁共振只能检查我们身体内带水的器官,如果检查的器官不带水的话,是不能选择磁共振的。
体内如果有金属物质的话也是不能做磁共振的,因为磁共振引起的磁场是顺磁性的,而金属都是顺磁性的物质,这样很容易引起体内金属移位,也容易引起全身发热,还可能会引起射频反应,引起软组织的局部烧伤。
做磁共振检查时一定要避免携带金属物品,比如硬币,项链,衣服上的拉链等等都要注意,如果口腔当中有假牙,身体内有钢板,都要及时告诉医生。
04
做磁共振时需要注意什么?
1、体内有磁铁类物质的患者是不能做这种检查的。
2、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有无手术史,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
3、不要穿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检查头颈部的病人应在检查,头一天洗头不要擦任何护肤用品。
4、检查前需要去除内衣以外的全部衣服。
5、检查前要向医生提供全部病史资料以及X线片CT片。
6、腹部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应该禁食,并于检查前有必要时注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kfhl/1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