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囊炎?
毛囊炎是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会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疾病病因
常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有关。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皮肤的浸渍,局部蜜封包扎及应用皮质激素、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诱因。
毛囊炎的高发人群
1.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糖尿病或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的患病者。
2.某些职业人群:职业中接触矿物油、沥青、煤焦油。
3.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外用皮质激素软膏、焦油类软膏。
4.皮肤卫生不良者:皮肤不洁,皮肤伤口感染,皮肤潮湿出汗多。
临床表现
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头部:毛囊炎多见于成年人。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小,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
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头皮毛囊炎: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面部:脸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后不留痕迹。
背部:瘙痒或有轻度疼痛,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鉴别诊断:
1.疖与疖病:疖好发于颜面、颈项部及臀部。皮损初发为位于毛囊的圆形炎症丘疹或小结节,伴有红、肿、热、痛的红色硬节,基底浸润明显。数日后结节中央坏死变软顶部出现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排出血性脓液及坏死组织,炎症逐渐消退结疤而愈。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面部疖不能挤压,因此处血管、淋巴管直接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如挤捏,可引起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肿、热、痛明显,中央有脓栓,易于诊断。
2.痈:表面有多个蜂窝状脓栓,局部红肿更为显著,疼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
3.痱疖:亦称假性疖病,系汗腺化脓感染,常与红痱同时存在。好发于小儿头皮等处,似疖肿,但无脓栓,浸润比较局限,且局部疼痛与周围炎症均不如疖明显。
1,全身治疗:①注意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②酌情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新型青霉素Ⅱ,或头孢菌素、泰利必妥等。对顽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2.局部治疗:毛囊炎局部外涂2%碘酊、聚维酮碘液、2%水杨酸、2%氯霉素酊、硫磺洗剂、2%莫匹罗星软膏等。疖早期未化脓者,可局部热敷或外涂3%碘酊、复方新霉素软膏,如已化脓,应切开排脓引流。
3.物理疗法:可酌情选用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透热疗法等治疗。
4.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法宜清热解毒利湿。可服用五味消毒饮。
(2)局部治疗:中医可用化毒散1.5g、如意金黄散30g、百部酒ml混匀外用。或用化毒散软膏、黑布化毒膏外敷,亦可用玉树油(桉叶油)外搽,或用芫花水剂外洗。
毛囊炎注意事项
1、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头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随时保持头皮凉爽,改善过度洗头习惯,每周3-4次为宜。
2、生活规律,注意休息,并保持睡眠充足,提高睡眠质量;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3、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防止外伤。
4、多与湿、热、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要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5、饮食上要注意少食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及甘甜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6、必须注意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勿经常洗头,应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毛囊炎的饮食保健
毛囊炎属于炎症感染的,不宜吃发物的,如狗肉、辣椒、牛肉、羊肉等。应该是清淡饮食为主,吃些清热降火的食物,还要注意多喝水,保持患处皮肤的清洁。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