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脑部疾病及相干脑电图变化的特点
4、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遇到的主诉之一。若依照新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2)其中包括l4种类型,每一种原发性头痛可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继发性头痛一般只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猬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植物神经性头痛等。偏头痛分为6个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其次是有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和眼肌麻痹型、偏瘫型偏头痛等特殊表现类型。据统计,偏头痛在儿童和青壮年常见,女性得病多于男性。
研究发现,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均比正常对比组高,平均为40%左右。小儿偏头痛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成年人。在偏头痛发作期脑电图从正常到中度异常都可见到。经典型偏头痛在视觉先兆期可见枕区α活动减少,弥漫性慢波增多,偏头痛一侧可更突出。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期多为轻度异常,主要为阵发性θ活动增多,以额区或额颞区为主。
偏瘫型偏头痛发作期偏瘫对侧受累半球可出现局灶性或一侧性θ、δ活动。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发作期枕区α活动减少或消失,出现后头部为主的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活动,偶见枕区棘波发放。在偏头痛发作间期,少数儿童有Rolando区或枕区为主的局限性棘波,曾有一些国内外作者将这些伴随脑电图棘波的儿童复发性头痛或腹痛诊断为“头痛性癫痫”或“腹型癫痫”。但近些年的长程脑电图监测证实,偏头痛症状多出现在苏醒期,而脑电图散发的痼样放电主要出现在睡眠期,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腹型癫痫”或“头痛性癫痫”的诊断缺少足够的根据。
另外,也有某些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可表现为发作期头痛、呕吐或视觉症状,可能是由于癫痫发作致使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异常痉挛有关,发作间期有数量不等的枕区棘波散发。少数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在成年后可出现偏头痛,并有较高的偏头痛家族史。
关于头痛的脑电图与CT所见的比较,间中信也等()报告在神经外科初诊的头痛患者例,包括血管性头痛占35.2%,肌紧张性头痛占35.9%,其中有例进行了脑电图或/和CT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约70%,异常约20%,界限性约10%。脑电图与CT所见对比发现,脑电图正常者94.5%CT正常,脑电图为界限者94.4%CT正常,脑电图异常中有19.6%CT显示异常。在CT异常中脑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等有手术适应症的病例,全部属于异常脑电图组。从而证明脑电图作为挑选检查是有价值的。
应当注意的是,依照ICHD12的运用原则,诊断原发性头痛须除外任何可能的继发性头痛疾患,结合辅助检查判断有没有引发继发性头痛的疾病,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5、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的严重程度,通常取决于外伤类型、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伴随症状。目前在临床上一般采取GCS评分及头部CT/MRI检查来诊断头部外伤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但近年也有SPECT、PET等功能影象学在头外伤的运用研究报告,认为颇有价值。以往,脑电图检查对了解大脑损伤程度、部位及范围(特别是有否对冲性脑损伤的判断)、颅内血肿的定位,和预后判断方面均有较大帮助。
头部外伤的缘由有许多是与交通事故和工伤意外事件有关,常会涉及到法医学鉴定和经济赔偿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无疑是需要十分慎重地做出客观评价。
脑震荡是指病人有意识障碍而在伤后56h内经CT/MRI检查无异常发现者。临床上轻度脑挫伤与脑震荡不容易区分。在脑震荡后大约30%显示脑电图异常,包括有α波泛化、局限性α波变慢、θ波增加等,这些脑电图变化可能与外伤后1过性脑水肿或间脑受影响有关,一般在伤后2~3周消失。视察发现,由脑震荡致使脑干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低振幅快波活动不容易恢复,乃至在伤后2个月也无明显恢复的偏向,推测可能与脑震荡时触及脑干和大脑某些敏感区域致使脑血流量改变、调理紊乱和恢复延迟有关。
在闭合性脑外伤,仅从受伤部位和临床症状常不能够肯定损伤部位。据统计,约有20%~40%为对冲伤。脑挫伤后常常可见局限性或广泛性脑电图异常,而且显示与挫伤部位、严重程度、触及范围、临床经过等有较密切的关系。一般在小儿和老年人脑挫伤后脑电图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较高,但小儿脑电图的恢复也较快。在脑干损伤昏迷患者的脑电图常可记录到广泛性振幅较低类似仪波样的活动,被称为“昏迷”。如有桥脑附近损伤而大脑皮质损伤较轻性能尚属正常时,从伤后昏迷的患者可记录到低幅快波图形(β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