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离我们有多远你还敢吃牛蛙黄鳝吗

一个因吃牛蛙而带来的恐怖经历

我是个医生,江西人,这里的人都喜欢吃蛙类——青蛙,牛蛙都喜欢。尤其是青蛙,这里人觉得,牛蛙的肉太老,青蛙则鲜嫩许多。而我的邻居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每年青蛙上市,他们家每个礼拜总要吃一两次,有时也会邀请我去喝点,就着鲜辣的青蛙腿,还是很惬意的事情。但万万没想到,恰是这美味的蛙腿,却毁了一个好好的家庭。

今年过完年,他们家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怪病。首先是要中考的儿子——本来很健康的男孩,却忽然癫痫了,并且伴随阵发性头疼,抽搐;而男主人在孩子发病3周多后也出现呕吐,剧烈的喷射状呕吐;阵发性的头疼,忽然昏迷的症状。

孩子第一次发病时,他们两口子急急忙忙跑来我家叫我,因为知道我是医生。但我也只能在他儿子癫痫时给到一些帮助,其他症状发生时,也就束手无策了。

他们家的人都急疯了,孩子频繁的发病已经无法正常上学,只好休学,今年中考肯定没戏了,而男主人也无法工作,只好病休在家。

他们几乎医院,首先得到的结论是父子两人都得了脑瘤。对一个家庭来说,无异是晴天霹雳,但更让人崩溃的是,医院的治疗方案先做放射性治疗,人不仅没好,反而症状更加严重。于是全家又去上海看病。

这一次,比在南昌好的是,终于查到了病因——父子两人其实并不是得了什么脑瘤,而是——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简单说,是一种寄生虫病,就是他们某次吃的青蛙里有一种叫裂头蚴的寄生虫进入了他们的身体,并随着血液进入了大脑,然后产生了如喷射状呕吐、抽搐、昏厥、癫痫等症状。

找到病因后,治疗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做手术,将在脑子里的寄生虫取出来。于是,两个脑部手术,一下让我的邻居家成了赤贫状态,虽然邻里也会慰问一些,但终究杯水车薪。而最让人遗憾的是,手术后,脑部创伤是永久性且不可逆的,所以癫痫成为了他们伴随一生的痛。

邻居的女主人从上海回来后,天天以泪洗面,去慰问时,她说起手术后医生拿托盘出来,里头的寄生虫竟然长达半米,那个情景成了她的梦魇,至今说起还是不寒而栗。

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到底是什么

严格说来,裂头蚴(plerocercoid)并不是一种寄生虫的名称。它是某些种类的绦虫在一个被称为“中绦期”的发育阶段的幼虫的总称。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裂头蚴在外形上已经与成虫颇为相似,而且由于运动能力很强,裂头蚴给寄生宿主带来的伤害常常要超过它们的成虫。裂头蚴一般寄居在蛙类和蛇类体内,爆炒也不会死,患病后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术后依然会有症状性癫痫,经常突然倒地抽搐。

人体并非迭宫绦虫或是裂头蚴的适宜宿主,但它们却可以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尤其是裂头蚴,能在人体不同部位间穿行,可能带来的损伤遍布全身。由裂头蚴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裂头蚴病,根据发病的部位,又可以大致划分为眼、皮下、口腔面部、脑和内脏五大类。在中国,眼裂头蚴病的发病率最高,症状也颇为恐怖,病人的眼部会出现肿块并伴随各种严重不适。如果裂头蚴侵入的部位是眼球,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有时,裂头蚴会从患处“爬”出来,不少重口味故事中“眼睛里面爬出一条虫子”的情节大概就是源于这个症状。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上述事例中的患者感染的是相对较少的脑裂头蚴病,这类疾病的症状和脑部肿瘤颇为相似,常常因此被误诊为脑瘤。脑裂头蚴病的危害同样非常恐怖,最严重的可以导致瘫痪。

不过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青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青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由此可见,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

感染裂头蚴的途径

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告诉我们:不正确地食用蛙类、蛇类,像是直接食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蛙或者蛇的组织——喝蛇血,吞蛇胆,吃凉拌蛇皮,或者误饮了被带虫剑水蚤污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头蚴的感染。此外,由于相信蛙肉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有些人会用生蛙肉敷在伤口或者皮肤脓肿上面。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为裂头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在中国,超过半数的裂头蚴感染者都是由于敷贴生蛙肉而染病。另外,有些人还有生吞蝌蚪的“奇特”饮食爱好,这也容易造成感染。

黄鳝体内要命的寄生虫

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

某君的爸爸是黄鳝控,拿手绝活爆鳝面,三天两头要做一回。

有一天老爸从市场上买了一斤多黄鳝,杀的时候发现,黄鳝体内有很多会动的虫子,看上去很恶心,这些虫子生命力很强,用开水烫了三次都没死掉!老爸不敢吃了。

颚口线虫

医生说,从黄鳝沉渣里挑出来的叫做颚口线虫,用肉眼看非常小,最长的可能也就几毫米,实验人员在我们买的10斤黄鳝中,找到了条颚口线虫!而这些只是颚口线虫的幼虫,它们在黄鳝体内还会长大!

感染颚口线虫后的症状

杭州就有位女患者就因为吃黄鳝,染上了颚口线虫。下图中红色的线条是虫子在人体皮肤下游走的痕迹。

黄鳝体内的寄生虫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实验君请教了全国最顶尖的寄生虫病研究机构之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专家说颚口线虫病是最危险的寄生虫病之一,它的潜伏期很长,几年甚至十几年虫子都能存活,而且不停地在人体内游走。游到哪里,就会对哪里的组织器官带来损伤。

除了骨头以外,基本上所有的组织器官它都能去,如大脑、眼睛、心脏、肺等等。一旦钻进人的大脑,那就非常危险了,可能会剧烈的头痛、癫痫、昏厥,甚至死亡。

如果已经感染了,治疗方法是:服用阿苯哒唑和伊维菌素。但最大的危险是误诊。

另外,颚口线虫也存在于黑鱼、汪刺鱼、鲶鱼、鳗鱼里。

青蛙、泥鳅这些动物,因为这些动物都以食小虫为生,所以体内很容易寄生各种细虫。

并非高价的进口黄鳝就没有危险

上海检验检疫局曾对外披露,该局连续从9批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

检疫人员在6批印度尼西亚黄鳝中采集检疫样品26个,检出阳性样品14个,阳性率53.8%,共计检出颚口线虫数条,包括头部检出4条,内脏中检出15条,黄鳝肉中检出93条;在3批菲律宾黄鳝中采集检疫样品15个,检出阳性样品9个,共计检出颚口线虫数70条,包括内脏中检出9条,黄鳝肉中检出61条。

管住自己的嘴,放弃对野生动物的“爱好”

中医学博士董洪涛提倡不要吃野生动物:“数千年来我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一些动物的肉,如牛猪羊鸡鱼等,机体可以熟练地消化这些食物,并转化为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若突然吃进从未见过的肉类,则机体会过度消耗阳气去运化这些食物,如此会伤损人体阳气。而且这些肉类可能含有对健康不利的信息,能不吃最好。”

一些野生动物尤其是与水有关的(蛇类、蛙类、鱼类),它们以小虫为食,很容易携带各种寄生虫。以杭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为例,高达60%的野生蛙类和蛇类的体内携带有裂头蚴。在上海地区,研究人员曾经从一条野生大王蛇体内找出了将近条裂头蚴。如此高的寄生率和寄生数量,自然会导致患病的风险激增。此外,野生蛙类和蛇类还是自然界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放弃食用它们,既降低了自己患病的可能性,又保护了自然环境,何乐而不为?

新浪微博:

灵络健康

腾讯微博:

灵络健康

kang

点击了解和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49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