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分享,任何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引用本文:
彭智,王正航,袁家佳,等.ESMO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4(1):1-9.
彭智,王正航,袁家佳,刘丹,王雅坤,姬智,张静,王晰程,龚继芳,沈琳(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消化肿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现有经验,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本指南解读将以ESM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诊断;管理
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在使用或即将可能使用该疗法。免疫治疗因其毒性与传统化疗不同,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也为肿瘤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了解认识免疫治疗的毒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近期,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及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该指南)。在沈琳教授的指导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SCO)翻译小组对该指南进行了翻译,得到了广大肿瘤科医生的大力支持。该指南提出的免疫相关毒性主要分为免疫相关皮肤毒性、内分泌疾病、肝脏毒性、胃肠道毒性、肺炎以及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风湿免疫毒性、肾毒性、眼毒性)等。各个章节分为发生率、诊断、处理措施三大部分。最后总结出按照不同症状等级进行的分级处理步骤,对临床应用有明确的指导价值。但是,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Pis)的临床应用时间有限,在我国尚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多为临床研究用药。现有的指南数据有限,国内的医生对于免疫治疗的毒性认识尤显不足,在有限数据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理解指南、预测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的影响,都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因此,笔者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本文将重点阐述临床中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该指南的不足之处。希望随着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毒性预测的标志物、预防方法等热点问题。
1 免疫相关皮肤毒性
皮肤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早发型不良反应(发生于治疗开始后的前几周),是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单抗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事件,Ipilimumab发生率为43%~45%,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34%。但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且通常不需要停止治疗或药物减量。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是皮疹、瘙痒及白癜风,白癜风最常见于黑色素瘤患者。其他更少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斑秃、口腔炎、皮肤干燥症及光敏感。也有报道称,出现了银屑病的加重以及在既往无皮肤病病史的患者中发生了银屑病样或苔藓样皮肤不良反应。根据其组织病理学表现,皮肤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4大类:炎性皮肤病,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角质形成细胞改变,由黑素细胞改变引起的免疫反应。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1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