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ROSA机器人精准辅助脑部手术破百例

外科机器人的出现,为外科领域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不仅减少了医生手术时间,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精准的手术方案。年9月,山东省首台神经外科ROSA手术机器人进驻山一大一附院(医院),至今已经辅助脑部手术超过百例。

下图为:

年全省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帕金森脑起搏器植入术(DBS)手术过程▼

01

脑内埋电极,关停“震颤”模式

正常行走,肢体也没震颤,如今的李女士看起来和正常人并无二致。很难想象,一年前的她,被帕金森病折磨到生活无法自理,下床活动、吃饭喝水都很困难。

今年49岁的李女士被诊断帕金森病已经10年了。患病伊始,李女士没有把病放在心上,服用美多芭等药物的效果不错,她的生活和正常人相差无几。可是,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药物的效果逐渐减退。慢慢地,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只能维持一个小时左右,李女士只能默默忍受着症状的折磨,掐指等待下次吃药带来的变化。

无奈之下,李女士擅自加大了服药量,但效果却越来越差。这几年,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几乎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为治病,医院做了单侧细胞刀手术,但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一番折腾下来,原本就不胖的她,已经骨瘦如柴,连90斤都不到。

四处求医的焦虑、治疗不佳的绝望……这些负面的情绪终日围绕着李女士,她一度想过自杀。后来,李女士来到山一大一附院(医院),在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荣伟的建议下,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

据介绍,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累计造福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

02

机器人辅助,手术更精准

手术完成,李女士便感觉“整个人都变轻松了”,曾经无法控制的手不再颤抖,肢体的僵硬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于手术医生来说,这台手术做的也很轻松,因为有机器人在“帮忙”。

“我院帕金森病患者接受的是ROSA机器人辅助下的DBS手术,取代了传统框架手术,更加精准立体。”山一大一附院(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希炎介绍,拥有了ROSA手术机器人,DBS手术实施起来便可如虎添翼。ROSA手术机器人是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代表,具有强大的影像处理软件、精密的机械控制系统和度无死角运动机械臂。

“通过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采用现代影像学定位和立体定向原理,通过对患者颅脑结构进行细致的扫描,经过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重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孙希炎解释说,ROSA机器人就像导航,可以准确定位靶点位置,误差可以精确到0.3mm以内,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同时能够较大幅度减少手术时间。

除了DBS手术,ROSA机器人可应用于多种神经外科手术,如癫痫手术、脑内血肿排空、脑组织活检、脑脓肿穿刺引流、脑内异物摘除等。目前,山一大一附院(医院)已成功开展ROSA机器人辅助脑部手术超过百例。”

脑起搏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03

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张荣伟介绍,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据流行病学统计,帕金森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7%,我国有超过万的帕金森病人,据此推算,山东省有估计超过2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尽早就医。”张荣伟提醒,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张荣伟指出,目前科学研究还没有明确帕金森病的病因,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

来源:生活日报

扫码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932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