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号:
患者女,66岁
临床诊断:子宫颈炎、阴道炎
标本性状:脓性阴道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脓细胞++
细菌数量++,细菌种类++
形似乳酸杆菌比例0%,杂菌比例%
G+链球菌+
Nugent评分4分,AV评分7分
该病例典型图片及AV评分流程:
①LBG分级:
未见乳酸杆菌(相差显微镜,X40)
未见乳酸杆菌(革兰染色,X)
LBG分级:图片中未见乳酸杆菌样大杆菌,LBGIII级,评2分。
②白细胞数量③中毒白细胞:
中毒白细胞(相差显微镜,X40)
中毒白细胞(相差显微镜,X40)
白细胞数量:≥10/HP且≤10/上皮细胞,评1分
中毒白细胞:≤50%白细胞,评1分
中毒白细胞:反映白细胞的溶酶体活性,指圆形与肿胀的白细胞,胞内有旋转溶酶体(粗大的、折光性差的颗粒)
④背景菌落:
链球菌(相差显微镜,X40)
链球菌(相差显微镜,X40)
G+链球菌(革兰染色,X)
背景菌落:检出G+链球菌,评2分
⑤基底旁上皮细胞:
基底旁上皮细胞(相差显微镜,X40)
基底旁上皮细胞(PBC):占所有上皮细胞的比例≤10%,评1分。
PBC:表层上皮细胞与中间上皮细胞均为正常细胞。PBC为异常细胞,其镜下为小、圆形细胞,核较大,胞浆暗。(细胞小、核大)
附AV评分表:
AV评分=2+1+1+2+1=7分(重度AV)
因检出G+链球菌,建议临床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细菌培养+质谱鉴定结果:咽峡炎链球菌!
该病例阴道分泌物血琼脂平板5%CO2培养48h菌落形态
咽峡炎链球菌
一、概述
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anginosus)属米勒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millerigroup),该菌群还包括中间链球菌、星座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是人体中的常见共生菌,可在人体口腔、鼻咽部、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分离到。咽峡炎链球菌最初被报道引起口腔感染,然而,现在已知它也会引起几个身体部位的感染,包括皮肤和软组织、肺和肝脏。咽峡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常见,但近几年报道增多,应引起重视。
二、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状排列。
三、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在5%CO2环境下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形成针尖大,有α、β溶血环,灰白色的菌落。
触酶(-)、杆菌肽(-)、CAMP(-)、乳糖(+)、VP(+)、七叶苷(+)。
四、临床意义
据文献报道,Fazili等人分析了例成人咽峡炎链球菌感染病例,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占72%,实性器官(如肝、肺、脑)感染占28%,在各年龄段都可引起化脓性感染,比如腹腔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脑脓肿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在产科领域,咽峡炎链球菌可能与早产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有关。文献报道,在例宫内感染和孕中期自然流产者感染微生物谱中检出9例咽峡炎链球菌,并与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密切相关。早在年,国内也有咽峡炎链球菌致宫内感染继发严重产褥感染的文献报道,可导致宫腔腹腔脓肿形成,局部感染诱发菌血症,致使产后发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在妇科生殖道感染领域,国内赵小峰博士从例需氧菌性阴道炎(AV)患者中分离到株细菌,其中咽峡炎链球菌为29株。另有文献报道,咽峡炎链球菌与AV相关,并证实该菌对阴道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认为咽峡炎链球菌可能是一种致病菌,导致AV,并可能与脓性分泌物有关。
五、该病例实验室诊断
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重度AV!
参考文献
[1]FaziliT,RiddellS,etal.StreptococcusanginosusGroupBacterialInfections.AmJMedSci[J].;(3):–.
[2]TaoZ,ZhangL,etal.ThePathogenesisOfStreptococcusanginosusInAerobicVaginitis.InfectionandDrugResistance[J].;12:–.
[3]WangP,FanA,etal.Vaginalbacterialprofilesofaerobicvaginitis:Acase–controlstudy.DiagnosticMicrobiologyInfectiousDisease[J].;96(4):.
[4]赵小峰,金碧辉,等.例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谱.浙江预防医学[J].,27(6),-.
[5]巩雯雯,黄亚绢,等.咽峡炎链球菌致宫内感染继发严重产褥感染并文献复习.现代妇产科进展[J],,17(12):-.
THE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