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虫子活在16岁女孩脑袋里4年

你能想象大脑里面长虫子?

最近,一位16岁的女孩小廖进行了手术

医生将一只在小廖脑袋里生活了4年的虫子

活捉了出来

医院就诊的时候,主要是一侧肢体无力和癫痫。经过检查,在小廖的大脑内发现了问题。

医生说,她脑皮层萎缩,范围非常大。通过核磁共振的影像观察,初步断定,小廖的大脑内可能存在着寄生虫。

医生实施开颅术,当医生打开小廖的头颅后,顿时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一条白色的,长约5厘米的虫子,竟然在小廖的大脑内蠕动。经过医生诊断,这只在小廖大脑里存活了4年的寄生虫名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这种寄生虫常见于蛙、蛇等动物体内,具有极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当人进食了未煮开的虫卵的水或者食物后,很可能进入人体,危害极大。

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危害远较成虫大,其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颔面部和内脏。在这些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至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蟠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对我国见于报道的例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可归纳为以下5型:

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占45.6%。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流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自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甚至并发白内障而失明。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组织、肿瘤等,往往在手术后才被确诊。

皮下裂头蚴病

占患者数的31.0%,常累及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四肢皮下,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可呈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瘙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占20.1%,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多有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脑裂头蚴病

占2.3%,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内脏裂头蚴病

仅占1%,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内外文献均报导了数例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过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殖裂头蚴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1mm,最长者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病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感染途径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有二,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或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种:

1.局部敷贴生蛙肉 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某些地区,民间传说蛙有清凉解毒作用,常用生蛙肉敷贴伤口或脓肿,包括眼、口颊、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 民间沿用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和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裂头蚴即穿过肠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它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也有可能。

不敷贴生蛙肉、不食用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 、不饮用生水。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止感染裂头蚴的方法。

鼻舒堂

您身边的鼻腔养护专家

更多精彩请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75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