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高危、难治或复发儿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化疗强度的增大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IFD系真菌侵人人体组织、体液、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1]。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IFD的主要病原体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隐球菌、肺孢子菌次之。最近儿童肿瘤协作组(COG)的研究结果显7K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为11%,其中超过半数与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有关[2]。血液系统恶件肿瘤也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曲霉菌感染最主要的基础疾病[3]。
对例儿童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病例的统计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62.6%,实体肿瘤占6.5%,先天性免疫缺陷占11.5%,实体器官移植占11.5%,HIV感染0.7%,其他占7.2%[4]。AML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ALL)。
目前国内外尚未发表专门针对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IFD的诊疗建议,也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甜瞻性研究,现有的治疗方法基于成人研究结果和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因此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们参照国内外成人血液病真菌感染指南及儿童非血液系统疾病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结合有限的文献报道,尝试制定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真菌感染的初步诊疗建议,供临床工作参考。
1.IFD的诊断
目前IFD的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诊断依据由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真菌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证据4个部分组成,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级别[5-7]。
1.1诊断依据
1.1.1宿主因素[8-10]:
血液系统基础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实体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化疗:化疗特别是强烈化疗使得白血病及实体瘤患儿原本受损的免疫功能更加低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严重抑制骨髓,加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
抗生素使用:发生细菌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使用环孢素等;
静脉营养:为化疗长期大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进行全静脉营养。
1.1.2临床证据:
临床表现:发热为最常见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热退后再次持续发热。肺脏是真菌最常见的靶器官,其次为肝脾、脑、皮肤黏膜等。曲霉菌感染时,常有肺部表现:干咳、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
最常见的扩散部位为脑,出现脑脓肿、脑梗死、惊厥、偏瘫、颅神经麻痹等,还可扩散至心脏、肝脾、肾、骨骼、皮肤、眼睛等,出现胸骨下疼痛、心律失常、骨痛(特别是脊椎)、视网膜出血、复视、眼眶周围肿痛等症状。皮肤受累时出现红斑丘瘆,随后出现脓泡及溃疡。
鼻腔鼻窦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少见,出现严重的鼻窦炎,表现为鼻充血、头痛、鼻衄和血性鼻腔分泌物。40%的鼻腔鼻窦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可发生脑部受累。念珠菌感染时常出现黏膜炎,如口腔炎,也可引起侵袭性支气管感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念珠菌败血症时高热、精神萎靡、皮瘆,严重者出现休克等。
隐球菌感染时引起肺炎并经血行播散至全身,由于新型隐球菌对脑膜和脑实质有亲和性,所以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他少见的受累部位有皮肤、骨骼、肝、心、眼等。隐球菌脑膜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惊厥、颅神经损害等。
肺脏为肺孢子菌感染最常见部位,初期表现有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干咳、发热、发绀、呼吸困难,很快发生呼吸窘迫。体检可见三凹征,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常听不到啰音,需要尽早行肺部影像检查明确诊断,未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极高。
影像学改变:不同的真菌感染所致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不完全相同。曲霉菌感染病变早期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晚期为坏死、化脓和肉芽肿形成,在感染早期(1~2周),CT表现为较有特征性的“晕轮征”,即出现围绕肿块周围的略低于肿块密度而又高于肺实质密度的带状区。
在胸膜下出现结节样实变影或楔形实变影,中晚期由于梗死肺组织收缩形成空洞,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形空气征”(crescentairsign)[11]。影像学改变一般在感染的1周左右出现。隐球菌感染肺脏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征性,可以出现孤立状块影、单发或多发结节影、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影、弥漫性粟粒状阴影及少见的间质性肺炎影[12]。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