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为起自硬膜的轴外肿瘤。脑膜瘤是猫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犬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脑膜瘤常呈良性且生长缓慢。脑膜瘤形态、大小不一,可能呈不规则、结节状、卵圆形、分叶状或斑块状(图1),直径范围从几毫米至几厘米。
图1?一只11岁金毛寻回猎犬横断面T1-加权造影后影像。线性的脑膜造影增强(白色箭头)为斑块状脑膜瘤。亦可见因邻近三叉神经核受累所致的同侧颞肌轻度萎缩。
脑膜瘤常质地坚实且具有包被,常呈离散状态,可能含有钙化灶或液体(图2)。
图2一只患囊性脑膜瘤的11岁拉布拉多猎犬矢状面T2-加权像(A)及T-加权造影后图像(B)。A中局部高信号为B中T1-低信号,且于T2-FLAIR(未显示)中呈抑制状态,表明其为游离液体。B中可见一基部较宽且对比强烈的肿瘤团块伴液体蓄积。A中可见显著的病变旁水肿(弥散性T2-高强度信号),压迫腹侧的胼胝体及脑室系统。
基底脑膜瘤及斑块状脑膜瘤常见于颅腔底部,特别在视交叉及蝶鞍上区域。脑膜瘤亦常见于大脑半球,较少见于小脑-桥脑延髓区域,罕见于源自视神经的球后区域。多发性脑膜瘤亦可发生;猫比犬常见。尤其于猫亦可见脑膜瘤邻近骨增厚(术语称为骨肥厚)(图3)。
图3猫脑膜瘤的横断面(A)及冠状面(B)造影后T1-加权像。可见其基部较宽且邻近脑膜对比增强(B中箭头所示)。该模式下的硬膜对比增强称为硬膜尾征。C,造影前的T1-加权横断面图像。可见中线向左侧偏移,右侧颅顶增厚,且T1-高信号的骨髓脂肪被T1-低信号的硬骨所取代。猫脑膜瘤常见颅顶增厚。
脑膜瘤基部较宽、可见周边或脑镰相关团块,应用造影剂后可见对比增强(图2),因此可与轴内肿瘤相鉴别。脑膜瘤于造影后T1-加权像中常可见“硬膜尾征”(轴外团块旁增厚所成的线性对比增强)。一项研究中,以“硬膜尾征”推断脑膜瘤的预测值为94%。无法判定“硬膜尾征”代表脑膜瘤边界外存在肿瘤浸润,亦或代表相关炎症反应。邻近脑实质是否受损伤则因肿瘤大小及位置而异。虽然一些脑膜瘤可形成延伸性的周边水肿并造成脑室压迫及脑疝,但一些脑膜瘤仅可见轻微周边水肿。
脉络丛肿瘤及室管膜瘤choroidPlexusTumorsandEpendymomas脉络丛肿瘤常发于犬,好发于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侧边隐窝。脉络丛上皮由原始髓质上皮分化而来,且于胚胎发育时期与室管膜细胞有关。脉络丛肿瘤存在出血倾向,且无论良性恶性均可发生脉络丛细胞剥离,继而引发肿瘤细胞随CSF向脑部其它区域或脊髓播种。脉络丛肿瘤位于脑室内,因此常见阻塞性脑水肿并威胁生命。此外,一些脉络丛肿瘤可引起CSF过度生成,加剧阻塞过程。脉络丛肿瘤的一项重要鉴别特征是位于脑室内(图4)。
图4一只因脉络丛肿瘤所致精神沉郁和头部顶墙的8岁拳师犬。T1-加权造影后横断面(A)及矢状面(B)图像中,第三脑室内可见一对比增强的团块,造成阻塞性脑水肿。侧脑室扩张造成颅内压升高及相关临床症状。
与脑膜瘤相似,脉络丛肿瘤常可见显著对比增强,且有时可见出血及/或营养不良性钙化。脑室内室管膜瘤MR造影征象与脉络丛肿瘤相似,但室管膜瘤十分罕见。
垂体肿瘤PituitaryTumors垂体肿瘤常见于犬但少见于猫。肿瘤分为非功能性及功能性两种。功能性垂体肿瘤的典型特征为垂体依赖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PDH)。60%以上无神经症状的PDH患犬,垂体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4-12mm。大部分垂体肿瘤倾向于向背后侧生长,造成漏斗部、第三脑室腹侧、下丘脑及丘脑的压迫与阻塞。肿瘤最终侵害内囊及视束。无论是否存在神经症状,尤其在内分泌检查结果尚未确定时,对PDH患犬进行小型肿瘤(直径3-10mm)及大型肿瘤(>10mm)MR造影检查均有效。垂体肿瘤在使用造影剂后较易观察。通常此类肿瘤可见微小的肿瘤旁水肿、均匀一致的造影增强及清晰的边界(图5)。亦可见囊性区域、慢性或近期出血迹象、有时呈广泛性。直径小于3mm的垂体肿瘤MR影像可能不可见。
图5T1-加权造影后横断面(A)及矢状面(B)图像。于蝶鞍部的颅底部可见一大型、相对均一、对比增强的团块。此为典型的垂体肿瘤。
轴内肿瘤:神经胶质瘤IntraaxialTumors:Glioma术语神经胶质瘤用以描述起源于神经毯的肿瘤。神经胶质瘤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且常见于短头犬如拳师犬、波士顿梗及斗牛犬。神经胶质瘤按恶性程度分为自低分级缓慢生长的肿瘤至高分级低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神经胶质瘤的MR征象差异极大。与脑膜瘤不同,在使用造影剂后许多神经胶质瘤并无造影增强或仅有微小造影增强,因此难以用对比增强CT影像检查。此类肿瘤适合用MR检查,此为临床评估大脑时MR成像技术优于CT成像技术的众多原因之一。神经胶质瘤常轮廓不清,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旁水肿及对比增强(图6);有时不可见对比增强。神经胶质瘤有时难以与脑脓肿、其它脑实质的局部炎症反应甚至大规模梗塞相鉴别。
图6一只患癫痫及行为改变的7岁拳师犬,其T2-加权横断面(A)图像、造影前T1-加权像(B)、造影后T1-加权像(C)。上述图像取自大型团块效应的中心位置,该团块效应造成中线左移及脑室系统压迫。T2-高信号可能由肿瘤相关的大脑含水量增加所致。造影前T1-高信号区域(B)可能由近期出血所致;出血约3天后的高铁血红素具高度顺磁性,且在缩短的T1-弛豫中作用类似钆元素。这个微弱的造影增强、边界轮廓不清和病变旁水肿在T2-加权像(A)中尤为明显,且与神经胶质瘤相符合。
转自好兽医学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