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医生将一对父子先后从鬼门关救回病重恍惚中的小孩只有两句话:“妈妈抱抱,张医生抱抱。”
医生故事●五年前,江西赣州会昌县小密乡人阿玲的儿子小强得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来到市一血液科求诊。血液科的张玉平主任为他大胆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给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去亲人般的关爱,和他共同经历了惊险的治疗过程。小强最终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病中的小强
●去年,阿玲的丈夫赖瑞发因为严重的感染导致败血症,生命垂危。危急关头,这家人再次找到张玉平。“张主任二话没说就帮我们联系转诊、找床位,医院多个专科的专家参与抢救,我们没有治疗费,他又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还有志愿团体帮我们筹款。”
每当经过东风西路,江西人阿玲总会医院血液科坐坐,给这里的医生护士捎上一声问候,这里就像她在广州的第二个家。“我儿子和丈夫的命都是这里医生给救回来的,危难之际,我们连医疗费都没有,也是他们发动捐款帮我们筹集。”
家属信任手术成功五年前,八岁的小强在江西老家被发现患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说“这个病很难治,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办法……”
小强的父母不愿放弃,带着儿子到处求医:做骨髓移植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但骨髓移植需要等待合适的配型,同时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否则,孩子就只能靠频繁地输血保命。
小强的父亲为了儿子四处奔跑,亲戚朋友、学校、政府、慈善机构……好不容易筹到了几十万。然而等待合适的骨髓移植配型却遥遥无期,在断断续续的保守治疗中,钱很快就花完了。
两年后,小强的病情再次恶化,这一次,小强的父亲赖瑞发打听医院血液科在治疗再障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夫妻俩来到了广州。
接诊的医院血液科王顺清和张玉平主任。
“小强又黑又瘦,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坚毅。他的父亲,一个身材瘦小的农民,也是坚强得让人敬佩。”张玉平回忆道,要治好小强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骨髓移植,但由于在骨髓库找不到相合的配型,他们决定先给小强做脐血移植。“脐血干细胞植入了小强体内。可很快排斥反应就发生了。这一次治疗没有成功。”
接下来怎么办?“事实上,还有一种叫做‘亲缘单倍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办法。用这种方法,患者只要与同胞兄弟姐妹提供的骨髓有5个以上位点相合,就能进行。而按照传统的方法,是要10个位点全部相合才能做。”检查结果显示,小强哥哥和小强的配型就有6个位点是相合的。
然而,这种移植方法在广州开展得非常少,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在国内也才刚刚开展。市一血液科的专家们虽然对这个方法一直有了解和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