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毛栗子,吃的真够呛红肿破

想必每个人小时候调皮捣蛋后都享受过“毛栗子”的滋味儿,以至于被人问到要不要吃毛栗子的时候,到现在还会一脸惊恐地摆手拒绝。67岁的老周虽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最近却意外“吃”到了一颗“毛栗子”,这滋味真是苦不堪言!所幸,经常州三院感染科的医生及时救治,老周才免遭一场更大祸害。干活时被毛栗子砸中脑门这颗“毛栗子”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弹一下脑门儿,而是一颗货真价实、又大又硬又长刺的毛栗子。原来,前些日子老周到附近的山里去干活儿,谁知树上的一颗毛栗子从天而降,不偏不倚砸中了他的额头。当时他觉得额头有点儿疼,皮也没破,后来就忘了这茬儿。谁知过了十来天,额头出现刺痛感,摸着觉得里面有刺儿,于是老周叫老伴拿针给他挑一挑。老伴特意用了新买的针,就试着给老周挑刺儿。挑过以后,疼痛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几天后,老周发起了烧,整个右侧面部又红又肿,右眼肿的像核桃,嘴巴也很难张开,右额头被砸伤处的皮肤已经红肿、破溃、流脓。右额肿痛难忍来住院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医院就诊。接诊他的常州三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张燕萍查看了情况,考虑到感染部位在头面部,症状比较严重,就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入院后,张燕萍又为他完善了相关检查,并请外科医生前来会诊,仔细查看受伤部位。由于脓肿还未完全液化,只能继续予抗感染、伤口局部消毒处理。没过两天,老周伤口处出现了波动感,脓肿已经完全液化了,张燕萍再次请外科医生来处理伤口。经过清创、引流处理后,老周右额的脓肿明显消退下去了,引流出来的脓液也被立刻送检,查找致病菌。很快,脓液检查报告就出来了——巴西诺卡菌感染。担心诺卡菌经血源播散至脑部引起感染,感染科医生又安排老周做了脑CT,所幸脑部没有被波及。诺卡菌如何致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老周的情况明显好了很多,烧也退了、肿也消了、伤口也不疼了。“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飞来横祸,我在山里干活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事儿!”心有余悸的老周摸着额头感慨道。那么,老周是怎么感染的呢?张燕萍介绍,诺卡菌属于需氧菌,存在于土壤中。带菌的灰尘、土壤或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可经血循环散播至脑、肾或其他器官。从皮肤侵入者,常有局限性,可表现为皮肤脓肿型。老周就属于这种情况。她提醒大家:遇到这种意外伤千万不要自行随意处置,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治,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二次伤害。通讯员陈婷阮丽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斌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13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