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释
图1.CT平扫示右放射冠区类圆形等密度,周围少/中量低密度区(箭),右侧脑室体部轻度受压;
图2.CT增强示病灶周边明显均匀环形强化(箭);
图3.CT平扫左颞叶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血肿影(箭),周边环形高密度新鲜出血,内部低密度陈旧出血,周围见低密度水肿;
图4.CT增强示病灶部分边缘环形强化(箭);
图5.MRI示T1WI示病灶大部分呈高信号,小部分呈等信号(箭);
图6.MRI示T2WI示病灶大部分呈高信号,小部分呈等信号,周围见均匀低信号(箭)。
1简述
慢性脑内血肿(chronicintracerebralhematoma,CIH)较少见,因患者症状不明显,影像表现类似囊性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等,容易误诊。慢性脑内血肿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隐匿性血管畸形、微小动脉瘤、外伤等引起,凝血功能减退亦与之有关,外伤为其诱因。文献报道以前述系列病因为多,而由凝血功能减退所致者报道很少。
根据脑内血肿的病理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普遍将脑血肿大致分为5个阶段:超急性期(〈24h)、急性期(1~3d)、亚急性早期(4~7d)、亚急性晚期(8~14d)和慢性期(2周)。而慢性期又分为慢性血肿早期和晚期。①慢性血肿早期:血块周围水肿开始消退,血管增生,血肿缩小。灶周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还有细胞外铁血红蛋白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内含有2种储铁物质,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等。②慢性血肿晚期:血肿囊变明显,边缘有致密的胶原包膜,包括新生毛细血管、血管纤维基质、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
2影像学特点
慢性血肿的CT常表现为类圆或椭圆、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并由于血肿周围有含丰富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增强可有强化效应,同时由于脑水肿尚未完全消退,出现不同程度占位效应,故难与脑肿瘤或脑脓肿等鉴别。在慢性血肿的早期,正铁血红蛋白游离于流体中,此时MRI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而病灶周边富含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并有较多新生血管增生,其中铁质成分不溶于水,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环,增强扫描时因灶周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并含丰富毛细血管,故血肿边壁呈环形强化;在慢性血肿晚期,血肿可直接形成典型的类似于脑脊液的囊腔,MRI呈长T1、长T2信号的囊腔,血肿周围含有铁的巨噬细胞可在血肿边缘存在几年,尤其是成人,巨噬细胞不断吞噬、分解和清除血肿内的血红蛋白,产生大量含铁血黄素,此时在T1WI和T2WI上均可见囊腔周围低信号铁环,而此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在占位效应比较明显时,若不注意观察铁环情况亦容易误诊为胶质瘤或转移瘤等。
MRI对慢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单靠CT检查术前多误诊,当CT表现为低密度且增强扫描呈环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时,建议均应行MRI检查。
(原作者:王鹰,曾晓华,李国雄,等;本网选编)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