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一周药闻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大肠外科/彭俊杰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和搭子于谦在相声《论过节》中,有一个关于大肠刺身的段子——
你爸爸一看没人,吃饭吧。找这头,把这头夹起来搁嘴里(用嘴吸)
这是嘬这肠子呢还是嘬这肠子里的粪呢
说着脏
废话,怎么那么恶心呢
到晚上更了不得了
又是什么呀
大肠刺身
之所以提起这个段子,是因为刀先生前几天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彭教授你是搞大肠外科的,那么你吃猪大肠吗?
我说,我不仅吃,还挺喜欢吃。但是,没整干净没煮熟的我绝对不吃。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现普遍认为其发生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变异、饮食和炎症等。
但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肠道微生态。
大肠卤水你知道吗?从总量上来讲,人类肠道通常居住大约1千亿个细菌!
具体来说,人类每克结肠组织含细菌10的12次方个,这些微生物大都在出生后即可获得,其构成在2~3岁以后逐渐稳定并类似于成人。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肠道微生态的90%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构成,其次是变形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蓝菌门。这些微生物通常在体内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
近年来科学家关于肠道菌与健康和疾病的研究已经很多,比较明确有关系的如肝癌、肥胖、代谢等,肠道菌对大肠癌的作用似乎是必然的,况且肠道菌在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结肠炎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总体结论是,肠道菌群是大肠癌形成的重要条件因素,但炎症反应和其他致癌因素是重要的诱因。
肠道菌群能促进大肠癌发生的证据主要来自小鼠实验,有科学家将大肠癌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然后给无菌小鼠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结果发现,来自大肠癌小鼠的肠道菌群比来自健康动物的菌群能让无菌小鼠发生的肿瘤更多更大。如果用抗生素杀死一些细菌,将不会诱导出肿瘤,提示肠道菌群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存在促进癌症微生物的小鼠只要不用诱变剂处理也不会产生肿瘤,说明诱变剂也是肿瘤发生的必需条件。
一些细菌已被确定为促癌细菌,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梭杆菌和肠杆菌等。其中梭杆菌是一类具有侵袭性、黏附性和致炎性的革兰阴性厌氧菌,通常存在于牙菌斑中,与牙周病具有重要联系,还能引起脑脓肿和心包炎。
除了具核梭杆菌以外,还有一类细菌也被证实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即肠杆菌,尤其是其中具有黏附侵袭特性的大肠杆菌。
合理的饮食结构大肠细菌和大肠癌的密切联系,是否足以让我们常规进行清肠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目前的研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而且,肠道菌群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似乎只有呵护,但不能进行强烈的干预手段。
结语
话说咱国人,勇敢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这是一个几乎什么都敢吃的民族。
但要说生吃内脏,啧啧,最好还是不要……
公告通知正事聊完了,请允许刀先生文末继续插播小广告——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在进行上海十大科普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lff/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