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得肺炎身体素质差,原因竟然在心脏上

小明今年4岁了,个子却和2岁多的孩子差不多,体重也偏轻。父母想尽各种办法给他“补身子”,却也见不到效果。小明还经常感冒,每年会有好几次肺炎,而且每次康复的也比较慢。

前两天,医生发现小明的心脏有明显杂音,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小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那么,小明生长缓慢、经常感冒、得肺炎跟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系吗?医生说在孩子的心脏里放一把“小伞”就能治好,是真的么?

《新疆名医堂》做客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徐新利为您解疑答惑。

什么是先心病呢?

先心病顾名思义,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内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是出生后就有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等,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7%,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少年期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先心病是怎么发生的呢?会遗传吗?

如果在怀孕期间(主要是前三个月)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

怀孕的母亲服用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主要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奎宁等也是原因之一;

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心病及其他畸形;

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心情不佳等,均与婴儿先心病有关系;

某些先心病儿与遗传有关,父母的染色体中有问题,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这些有染色体位置改变或异常的都是与遗传有关的。

所以说父母有心脏病,孩子不一定有心脏病;父母没有心脏病,孩子不一定就不会有先心病。

先心病有哪些危害呢?

先心病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缺血、缺氧造成患儿消耗过多,供给不足,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

2影响智力发育

先心病患儿的缺血缺氧,影响大脑供血,长期、严重的缺血缺氧将导致患儿智力下降。

3形成肺高压

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由于左心较右心系统存在近5倍的压力阶差,致使肺循环血量增加,当超过正常肺循环血量的三倍以上时即可产生肺动脉高压。

4发生心力衰竭

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导致再回流入左心血流量增加,使左心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左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5细菌性心内膜炎

由于心内结构的异常,形成涡流及血管内膜的损害,当血液中有细菌入侵时引起心内膜炎,集聚形成赘生物,一旦脱落就会引起血管内堵塞,造成严重后果。

6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血液粘滞度高,易产生血栓、菌栓,栓子一旦脱落可造成偏瘫、失明、失语、脑脓肿等。

先心病有哪些症状呢?

先心病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心脏畸形的位置和程度。轻症先心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先心病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先心病患儿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方面:

1心脏杂音。

2发育差。

3体力差。

4口唇、指(趾)甲床、鼻尖青紫。

5容易呼吸道感染。

6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状,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心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作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为先心病,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绝大多数先心病已成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如何在心脏里撑起“小伞”治疗先心病?

这个“开伞”的手术全名叫: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手术仅仅需要在胸部做1-2cm的小切口,在心脏表面精确定位后进行穿刺,植入合适大小的封堵器也就是“小伞”,就可以治愈本来需要10cm大切口大创伤才能治疗的心脏疾病。

相较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手术,经胸微创外科手术有许多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突破了传统导管介入手术年龄体重的严格限制、没有辐射创伤等;但同时微创技术也带来诸多难点,如病变位置难以精确定位,需要术中经食道心超的有力支持,此外还需对于心内解剖结构了如指掌,就算不是亲眼所见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给出准确判断。

值得提醒的是,随着外科技术发展,大部分先心都需要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行手术或微创治疗。

编辑:亦航监制:许红涛审核:孙建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ysbj/1142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