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指头颅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无特异性,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头痛、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有头痛。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应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症状起因
头痛的病因包括颅脑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及神经官能症。
·颅脑病变·
1、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和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等。
3、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转移瘤、颅内囊虫病或棘球蚴病等。
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等。
5、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后及腰椎麻醉后头痛等。
·颅外病变·
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等。
2、颈部疾病:如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等。
4、其他:如眼、耳、鼻和齿等疾病所致的头痛。
·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
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期或绝经期头痛、中暑等。
·常见疾病·
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脑肿瘤、颅内转移瘤、颅内囊虫病、棘球蚴病、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丛集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后及腰椎麻醉后头痛。
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的反复发作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缓脉、视神经乳头水肿)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压增高,常因焦急、情绪紧张而发生,多为肌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
·头痛部位·
了解头痛部位是单侧、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散、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颅内深部病变的头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为浅表性疼痛。
·头痛的程度及性质·
脑肿瘤的痛多为中度或轻度。有时神经功能性头痛也颇剧烈。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往往带搏动性。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痛。
·头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
某些头痛可发生在特定时间,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清晨加剧,鼻窦炎的头痛也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丛集性头痛常在晚间发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脑肿瘤的头痛多为待续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加重、减轻头痛的因素·
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丛集性头痛在直立时可缓解。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慢性或职业性的颈预肌痉挛所致的头痛,可因活动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偏头痛在应用麦角胺后可获缓解。
日常护理
·保持身心安静·
1、头痛较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头痛时少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2、由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要避免长时间的阅读、书写、编织等工作。
3、注意病室环境的调整,减少声、光的刺激,限制探访。
4、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的变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呕吐、视力下降、神志变化,肢体抽搐或瘫痪等多为器质性头痛,则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疾病护理·
1、脑出血和脑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可用头部冷敷降温,以减少脑的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2、脑梗死患者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影响脑供血。
3、肌肉紧张所致的头痛,可采用热敷、按摩,以缓解肌肉痉挛。
4、保持大便通畅:头痛伴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压增高者大便要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增加颅内压。排便困难者按医嘱可使用缓泻剂。
5、用药护理:头痛不严重者不宜使用可待因、哌替啶等成瘾性止痛剂。慢性头痛者避免长期使用止痛药。颅内压增高者静脉快速滴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ysbj/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