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听力如眼睛视力一样宝贵!聆听自然美妙的声音、精彩有趣的故事,都离不开耳朵。不知道姐妹们是否还记得,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每个人对信息接收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善于阅读,有的人更善于聆听。所以帮孩子好好保护听力,谁也保不齐咱孩子是不是听力敏感的小娃呢~
以下这六件事情不注意,会害孩子听力受损。姐妹们请多注意!
1过度掏耳朵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有时孩子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痒,也常常喜欢顺手拿出不清洁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长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听力,甚至导致耳聋。
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切忌用不清洁的毛线针、发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
2用力擤鼻涕绝大多数父母教宝宝擤鼻涕的时候,都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把宝宝的两侧鼻孔压住一半,然后嘱咐宝宝使劲用鼻孔喷气,让气同时从两个鼻孔喷出来。这样大错特错了,赶紧STOP!
这样的动作往往让宝宝擤鼻涕时过于用力,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给耳朵带来损伤!
这种损伤轻则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
天天得过中耳炎,耳鼻喉科医生特别嘱咐不让用力擤鼻涕,说会加重中耳炎病情,更加疼痛。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是:
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退出,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3吸鼻子与用力擤鼻涕相反的是,有些宝宝有鼻涕时,懒得擤出来,而喜欢往咽部吸鼻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没有鼻涕时也经常有这个“吸鼻子”的动作。
无论有无鼻涕,吸鼻子都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动作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是十分凶险的。因此,宝宝有鼻涕一定要轻轻擤出来,父母要注意方法,及时纠正宝宝的坏习惯。
4噪音过大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噪声污染而造成听力疾病的群体,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听力逐渐减退。高分贝的声音是主要过度刺激了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在孩子的耳蜗里通常有到个这样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比如,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应叫孩子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聋,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孩子的听力终身受损。
因此,平时更应该多为宝宝创造平静而和谐的环境,及早检查宝宝听力能力,如何检查听力后文将有介绍。
尤其不要带很小的孩子去大人去的电影院看电影,音响实在太吵了。一定要去的话,记得给孩子耳朵里塞点棉花,降噪。看完电影别忘记把棉花拿出来。
5游泳感染夏天了,孩子喜欢游泳凉快。游泳时,由于泳池水质比较差,刺激耳膜,加上儿童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6错误用药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孩子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否则,到中毒性耳聋病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天天妈妈一直主张,孩子生病要去看儿科医生,通过化验检查确定病情再用药。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乱吃药,真的风险很大,也容易小病变大病,本来很快能好的病,变成拖很久。
如何检查宝宝听力是否有问题?姐妹们可以参照以下年龄段的检查方法。
新生儿:距离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他听到你的声音后并没有安静下来。
8-12个月:你孩子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呀呀学语。
1岁半:孩子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2岁:孩子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孩子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孩子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孩子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个问题,或者他的行为能力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儿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