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种类繁多,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掌握各肿瘤的鉴别诊断因此变得十分重要。从今天开始,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要点。
幕下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鉴别1、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好发与蚓部,常侵入或累及四脑室。CT病灶多为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成均匀一致增强。MRIT1和T2分别示低、等或高信号,少见钙化、出血、囊变和坏死。T2相信号强度及增强后强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沿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特征,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若发生在小脑蚓部,则难以与髓母鉴别。
2、血管母细胞瘤:囊结节型囊腔大结节小,增强后可见结节增强。实质型肿瘤T2信号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伴发视网膜血管瘤或胰、肾等部位病变,有利于诊断。
3、室管膜瘤:源于四脑室的室管膜瘤侵及小脑半球、蚓部,与小脑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前者囊变率低,常呈分叶状及斑点状细小钙化。
4、囊性胶质瘤:囊壁有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多较大而强化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显,不伴有异常血管流空影。
5、脑脓肿:有感染史,脓肿壁有环形强化,且厚薄一致,无壁结节。脓肿周围水肿明显。(另请参见《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要点(一)》鉴别诊断7)
6、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CT出血呈局限性高密度,无增强效应。星胶伴出血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血肿周围出现增强现象。
7、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小编有话说幕下肿瘤与幕上肿瘤相比种类少,相对容易掌握,希望上面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编个人,欢迎添加好友与我交流。
采编整理:放射科那点事儿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分享给你的同事或朋友吧!你小小的一个举动不仅传播了医学知识,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身边更多的朋友了解放射科那点事儿。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