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中间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脑脓肿一例
作者:梁亮
审核/编写:周密廖丹杨乐
病例情况:男性患者,60岁,头痛20余天,左侧肢体乏力1周入院。
既往体健。自述2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部隐痛,无放射痛,有发热、流涕,无耳鸣、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医院就诊(治疗不详),行头颅MRI检查示右顶叶占位,考虑星形细胞瘤。因就诊后症状未缓解,一周前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为进一步诊治,医院就诊。
入院后并无发热,后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右侧顶枕区占位性病变。
术前头颅MRI
入院后曾送检血培养,培养为阴性。腰穿脑脊液涂片检查未发现细菌和真菌,抗酸杆菌阴性。脑脊液培养阴性。
诸位看到这,疑问也随之而来:在常见的脑组织占位性病变中,如何判断是脑脓肿还是脑肿瘤?我们先来学习一下:
脑脓肿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引起脑的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腔。为最常见的颅内感染占位性病变。少部分可为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根据细菌感染来源途径,分为四类:
1.临近感染灶直接播散所致的脑脓肿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最为多见,即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的50%。多发生于颞叶(55%-75%)及小脑(20%-30%),常见为单发。
2.血源性脑脓肿主要由口腔、肺部、消化道、皮肤和心脏等远端部位感染灶经血行播散而形成,约占20%。常见为多发。
3.外伤性脑脓肿多继发于开放性脑损伤,为细菌直接从外界侵入脑内所致。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临近部位。
4.隐源性脑脓肿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感染源的脑脓肿。
MRI显示脑炎阶段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边界不清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周围脑水肿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包膜形成后病灶中央区在T1加权像上为明显的低信号,周边为略低信号水肿区,两者之间为等或略高信号的环状包膜,在T2加权像上水肿区信号明显提高,病灶中央区脓液为等或略高信号,包膜为低信号环。MRI比CT在区别水肿与液化坏死上更具特异性,这对确定抽吸手术时机有较大意义。(说明:此段来自于人卫网)
脑肿瘤
脑肿瘤病程常比慢性脑脓肿发展快,主要介绍两类:
一类是脑膜瘤: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可出现外周神经系统感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人首发表现以癫痫发作为多见。通常头痛症状明显,MRI提示所见T1、T2相为等信号,增强均匀强化,典型病例可见脑膜尾征,病理检查可确诊。
另一类是胶质瘤: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以星型细胞瘤多见。发病缓慢,无感染病史,多见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检查细胞正常,影像学检查示脑内肿瘤病变,沿神经轴索方向生长趋势,边缘不规则,可有瘤周水肿,肿瘤强化不明显。
本例该当如何判断?本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史,无外伤史。发病后病程较长,以头痛为主,曾有发热、流涕的症状;无癫痫发作,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就诊时体温正常,体格检查:除左侧肢体肌力4级外均正常。入院后初查血常规正常,腰穿脑脊液生化、常规、培养均正常,脑压正常,结合头颅MRI检查结果,考虑单发性的脑脓肿可能性大,肿瘤性病变待排。
此患者为局限性脑脓肿,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综合考虑后家属选择脓肿切除术治疗。术中病理诊断:右侧颞顶枕叶脑脓肿。术中脓液同时送检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那么,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能否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呢?
术中取脓液送检,标本涂片见多量白细胞,有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圆形或卵圆形,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立即电话报告临床,临床经验性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g.ivgtt.q12h(2H内)预防颅内感染、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治疗。经培养24小时后,血平板上肉眼可见直径0.5mm,圆形,针尖样细小半透明菌落。触酶阴性,考虑为兼性厌氧的链球菌可能性大,将平板置于5%二氧化碳温箱培养48小时后菌落呈非β溶血,经质谱仪鉴定为中间链球菌(S.intermedius)。药敏结果(MIC法)显示对青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氧氟沙星都敏感。经全基因测序,确定为中间链球菌(99%相似度)。
中间链球菌革兰染色涂片(*倍油镜视野)
中间链球菌血平板菌落形态
病原菌已明确,患者术后置管引流,继续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十天后患者头颅CT示术后改变,症状好转出院。
术后CT
病例讨论1.从此病例的学习中,针对脑脓肿,应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上可以选择覆盖可能的病原、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采用静脉给药,用药的持续时间足够长,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至少达2周。本例患者为中间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脑脓肿,手术治疗后应按照《热病抗微生物治疗指南》首选用药方案为青霉素类药物(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静滴治疗。由于实验室培养出细菌后再做药敏报告时间较长,临床接到电话报告脑脊液涂片找到阳性球菌的危急值后,即予经验性用药万古霉素静滴治疗。
2.术中如何正确留取患者脓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并及时送检尤为重要。
此病例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以长期头痛为就诊症状,伴有神经压迫症状,发热及感染症状不明显,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无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临床确诊主要靠头颅影像学检查。经术中取脓肿标本培养出中间链球菌,确定为致病菌。临床实验室人员应注意结合原始标本涂片镜下细菌的形态特点,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以减少漏检。
此外,对于以不明原因长期头痛来就诊的患者,临床需注意排除患者是否曾有鼻咽部、中耳、乳突、鼻窦等处的炎症;是否存在局部创口的感染灶;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化脓性疾病如疖肿、肺脓肿等,警惕脑脓肿的可能。CT、MRI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延伸阅读1.中间链球菌:属于链球菌草绿色菌群中的F群,即咽峡炎链球菌群(旧称米勒链球菌群),菌落细小、针尖状,呈α、β溶血。小菌落是咽峡炎链球菌的特征。为兼性厌氧菌,培养需要5%-10%C02促进生长。
2.脑脓肿中分离出的常见致病菌有哪些?
脑脓肿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有时可为链球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结核杆菌、诺卡氏菌、真菌、原虫和寄生虫也可引起脑脓肿。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脑脓肿?
注意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个人体质;对有耳道、鼻咽部慢性炎症、胸部或其他体表部位的化脓性性病变,要尽早到正规专科彻底治疗。
致谢:感谢广医院陈杏春老师,北京民航总院鲁炳怀老师对测序工作的支持并提供测序结果。
图文编辑:宋小船
审稿:卢先雷陈文森
SIFIC循证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