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外科近日再次成功为一名脑出血患者实行脑内血肿立体定向下锥颅穿刺引流术。病人入院时头颅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估算出血量约20ml,次日局麻下行脑内血肿CT+颅骨体表定位下锥颅穿刺术,术后第2日复查CT,见血肿清除引流彻底,拔除引流管。
术前定位
术前CT(-01-09)显示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右外侧裂因受压显影不清。
术后第二天CT(-01-11)显示脑内血肿清除彻底,受压的右侧侧脑室及外侧裂池形态恢复,引流管位置理想,给予拔除。
此病人手术前后头颅CT(第三脑室顶部层面)。
病人术后拔除引流管(-01-11),颞部切口较小。
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脑出血发病呈增加趋势,因而如何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脑出血(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对脑内出血,一般认为大脑半球出血量超过3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征,手术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组织得以恢复,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方法有:
1.开颅清除血肿。优点是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满意。对血肿较大、脑水肿严重及病情危重病人,可达到快速立即减压的目的,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有利于顺利渡过手术后反应期。缺点是手术多需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手术费用高,增加患者的负担。
2.脑内血肿定向穿刺技术吸除血肿。其原理是基于CT扫描所提供的立体定位参数,确定颅内血肿的中心为穿刺靶点,具有如下优点:局麻下颅内置软管,损伤更小,手术更安全;快速、彻底且平缓的清除颅内血肿;缩短救治疗程,康复治疗可以早期介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手术适应症相对较宽。缺点是有少量病人可能发生穿刺道出血及血肿腔再出血。
该例病人采取“颅内血肿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术”,与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同时极大的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并有效节省了医疗费用。
赞赏
宁夏白癜风医院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