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的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常选用非主要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脑室引流的目的为: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如枕骨大孔疝;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奶市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行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术后脑室引流注意以下的观察和护理:
1、病人回病室后,要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上引袋,并将引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px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多。因病人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有下述危险:⑴、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因脑室扩大,骤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可使脑室塌陷,以致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出现负压吸附力,可致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⑵对患有脑室系统肿瘤者,一侧脑室的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可以使肿瘤内出血(瘤卒中);⑶对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幕下压力本已高,幕上压力骤然降低,小脑中央叶可向上疝入小脑幕裂孔,因此,术后早期应将引流袋适当挂高10-cm.。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膜分泌,每日-。因此,每日引流量不超过为宜。如患者与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多,则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同时应注意水盐平衡,根据实验室检查数据,适量补充。
4、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若脑室内大量出血,则需紧急行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过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一般不宜超过5-7天。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应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管如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可能的原因如下:颅内压低;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引流管为小血凝块或挫碎的脑组织所堵塞。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
7、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4天,此时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夹管后初期应密切观察,如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开放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亦应通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二、创腔引流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术后,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创腔引流。创腔引流的目的在于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体及气体,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1、术后早期,创腔引流袋放置在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的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特别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术后48小时内,决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否则腔内液体被引出后,脑组织将迅速移位,有可能将撕断大脑上静脉,引起颅内血肿。另外,创腔内暂时积聚的液体可以稀释渗血,使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
2、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为放低,以期引流出创腔内残留的液体。使脑组织膨起,以减少局部残腔。
3、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如术后早期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袋。在血性脑脊液已转清时,应及时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一般创腔引流于术后3-4日拔除。
三、脓腔引流有包膜形成的脑脓肿,在病人发生脑疝或全身衰竭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生命,常施行颅骨钻孔,脓肿穿刺抽脓术。
脓腔内安放引流管,术后继续引流脓液并进行腔内注药冲洗。引流管应放置于低位,距脓腔至少px,同时病人的卧位亦须适于体位引流的要求。手术后24小时方可进行囊内冲洗,因此时创口周围已初步形成粘连,不致引起感染扩散。冲洗液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不可过分加压。然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引流管的位置应保留在脓腔的中心,故需根据X检查结果加以调整,待脓腔闭合时拔除。
四、硬膜下引流术后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向患侧卧,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低于创腔。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
了解更多请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杭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jbzd/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