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二

癫痫持续状态与脑电图

癫痫持续状态(SE)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能尽早终止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永久性损害和患者死亡。除基础病因、年龄等因素外,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癫痫持续状态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30min,即会演变得难以控制。因此,尽早终止发作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绝大多数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少数患者需借助脑电图检查与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相鉴别。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主要表现为精神、意识及行为改变,常与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痴呆及精神疾病等相混淆。发生于急性脑病致昏迷患者时,常被误诊为原发疾病导致的昏迷,此时,脑电图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正如癫痫发作一样,癫痫持续状态有多种类型,且病因不同、持续时间不同,脑电图表现亦不同,脑电图类型可能与癫痫持续状态某种(或某些)类型的不同阶段相关,因此,了解和认识这些脑电图类型,不仅对临床诊断及分类,而且对治疗及判断预后亦有重要意义。

一、脑电图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脑电图对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价值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系指脑电图显示癫痫发作延长或持续,伴非惊厥性临床症状,包含多种亚型。对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和分类虽然有不同尝试,但目前尚无普遍接受的定义和分类。传统分类中有两种重要类型,即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ASE)和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自动症,精神、意识和行为改变,面部和肢体细小抽动,睁眼缄默,以及头-眼偏斜。若无脑电图检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常不被认识,或误诊为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神经精神疾病。

Privitera等对例伴意识改变但无惊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59例存在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证据,其中3例意识改变是唯一临床表现。Towne等应用床旁脑电图观察36例无明显临床发作的无选择性昏迷患者,19例存在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证据。

关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率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总体而言,其发生率比以往预计的要高,占癫痫持续状态的0%一5%。典型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typicalASE)对苯二氮革类药物反应良好,尽管缺乏长期随访,但无证据显示其对认知功能和自然病程有任何不良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边缘系统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神经元损害;临床上也有关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导致长期记忆、认知障碍的文献报道,有脑部病变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癫痫发作与脑部病变可能协同作用,使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

一项对来自脑电图数据库的例连续性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死率为18%;来自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研究结果亦显示,其病死率为57%。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病因、年龄、意识障碍程度及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和延迟诊断等。

现有研究业已证实,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易被漏诊或误诊的癫痫持续状态,延迟诊断会导致病残率和病死率升高。伴精神、意识和行为改变的患者明确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必须有脑电图检查结果的支持。

脑电图应列为昏迷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即使对于无明显临床发作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施行持续脑电图监测;不明原因的精神、意识和行为改变者,应及时施行脑电图检查。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类型

精神改变及脑电图显示持续或反复痫样放电30min,即可诊断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类型分为无癫痫性脑病和有癫痫性脑病两种。

(1)无癫痫性脑病:

①脑电图检查显示反复的普遍性或局灶性棘波、多棘波、尖波或棘(尖)一慢复合波,频率.50Hz。

②上述波形的频率.50Hz,但予以起效快速的抗癫痫药物(通常为苯二氮革类药物)后,脑电图(反应性增加、背景活动重现)及临床症状与体征(反应性试验)改善。

③呈局灶性发作,例如面肌抽搐、眼偏斜、眼球震颤、肌阵挛,脑电图显示上述波形的频率.50Hz。

④脑电图显示波形频率0.50Hz(θ波或δ波),同时伴以下4种情况,即波幅增高,频率增加或减少;频率增加或减少(1Hz),波幅和波形改变不充分;电压或频率衰减终止;周期性痫样放电后背景活动减慢或波幅降低。前三种情况静脉予以苯二氮卓类药物即可消除。

()有癫痫性脑病:

①脑电图显示反复或持续的全面性棘一慢复合波明显增多,出现临床症状的改变。

②静脉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脑电图和临床表现均得到改善。

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

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分为典型和不典型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atypicalASE)。

(1)典型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是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最为常见的类型,易漏诊或误诊为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及非癫痫性精神或行为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蒙咙状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快速反复多次发作,另一种为持续单次发作,后者更为常见,由美国Lennox教授于年首先描述,持续时间15min一31d,多为—8h。一般发生于失神发作患儿或无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病史的成人,前者的常见诱发因素为快速减停抗癫痫药物、睡眠剥夺、应激反应、饮酒及低血糖;后者则是减停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少见并发症或由其他癫瘌源性因素诱发。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终止是突然的,其脑电图表现为令人惊异的改善甚至正常化。脑电图检查是必须的,表现为反复或持续(30min)的普遍性3Hz棘-慢复合波,以额中线最为显著,额部导联常混有多棘波;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普遍性3Hz棘-慢复合波。既往无失神发作病史者,棘一慢复合波常不明显,仅7%患者呈3.00~3.50Hz棘-慢复合波。其他脑电图类型还包括全面性节律性慢波混有棘一慢复合波、不规则尖-慢复合波、弥漫性背景活动减慢伴快活动爆发。若失神发作持续,脑电图则表现为棘一慢复合波减慢(3Hz)或不规则。

()不典型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发生于症状性全面性发作患者,例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脑电图表现为双侧棘.慢复合波(.50Hz),痫样放电多不规则、不对称,背景活动减慢。

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

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分为持续不间断发作和周期性发作两种类型。临床表现多样,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均需脑电图检查作为诊断依据。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各种脑病、精神疾病和痴呆,因此,对于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的精神改变患者,脑电图检查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存在脑电图证据,表现为局灶性起源,继而分布、波幅及频率变化及进展。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显示慢活动和电压衰减,临床逐渐出现部分性发作;发作期则表现为间歇性低频活动和周期性痫样放电。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类型包括反复的痫样放电、节律性低电压快活动以及θ节律和δ节律。当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进展时,痢样放电波幅增高,频率降低,分布则变得更为广泛。

二、脑电图与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类型

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1)继发性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部分性起源):占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70%~80%,病死率较高,由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或复杂部分性发作(CPs)进展而来。Treiman观察动物和人癫痫持续状态不同阶段的脑电图改变,

提出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进展顺序:

①最初为不连续的痫样放电伴明显的全面性惊厥发作。

②若未予以充分恰当的治疗,不连续的痫样放电融合在一起,形成递增或递减的节律性痫样放电。

③最终为连续的单一波形,包括持续的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及节律性尖波或慢波。连续的痴样放电多不对称,体现了部分性起源的特点。

④若癫痫持续状态继续进展,痫样放电则变得不连续,即连续的单节律痫样放电被短暂的(0.50~8.00s)普遍性低波幅慢活动打断。

⑤晚期为低平背景活动中出现反复的周期性痢样放电。当脑电图变得不连续时,临床表现为运动逐渐细小,仅可见面部、手指、腹部肌肉的一些细小抽动或眼颤样运动,最终所有运动消失,脑电图瘸样放电仍存在,称为微细癫痫持续状态(subtleSE)。微细癫痫持续状态在癫痫持续状态的分类中,归属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癫瘌持续状态晚期出现的周期性痢样放电,也可发生于无癫痫发作的患者。这一类型目前尚存争议,未达成完全共识,但若出现于癫痢持续状态过程中则代表癫痫持续状态的晚期阶段,提示预后不良。

从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随时间的发展变化来看,有两点重要提示:

①患者临床发作的运动表现逐渐细小或消失时,若意识未恢复,除考虑药物网素外,需高度警惕微细癫痫持续状态的存在。

②对于未能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持续脑电图监测对治疗和判断顶后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伞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原发性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通常对治疗反应良好,因此,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概率相对较低。癫痫持续状态通常发生于对治疗不依从或依从性差及酒精戒断患者。原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脑电图和临床改变自发作开始即为对称性,随后二者呈进行性进展,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强直期和阵挛期的脑电图表现均与单次发作相同。

不间断的全面性强直-阵孪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旱阵挛期表现;以反复的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伴发作间期意识障碍为特征的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无序的慢活动,也可能出现普遍性瘌样放电。单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后波幅暂时衰减;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则不同,由于主动抑制衰减,缺乏单次发作后的电压抑制。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原发性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缩短、强度降低,但尚未见进展至微细癫痫持续状态的报道。

脑电图检查在鉴别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与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的作用

延长的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与全面性或其他类型癫痫持续状态难以区分,即使是专科医师,若无脑电

釜I检查,诊断亦存在困难。不正确的诊断可能导致全身麻醉或呼吸机的不恰当应用,这些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最初治疗失败,应于全身麻醉前施行脑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的肌电图和动作伪差可能掩盖脑电图,应根据发作后或发作暂时停止期的脑电图表现区分二者。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后,脑电图表现为发作后的慢活动,因此,发作后或发作暂时停止期立即出现α波,即为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有力证据。

脑电图对应用肌肉阻滞药的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应用肌肉阻滞药治疗全面性惊厥性癫痼持续状态尤其是难治性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时,常使患者临床发作的运动表现被掩盖,造成发作已经控制的假象。唯有脑电图检查方能够显示发作是否真正得到控制。

三脑电图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持续状态的严重类型,通常定义为“对一线(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二线(苯妥英、苯巴比妥或丙戊酸)抗癫痫药物治疗抵抗的癫痫持续状态,占癫痫持续状态的9%一31%,病死率为40%~50%。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在重症临护病房中接受治疗,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体温尽可能维持于37℃。治疗药物包括巴比妥类(戊巴比妥、硫喷妥钠)、咪达唑仑或异丙酚。

专家推荐:巴比妥或异丙酚应增量至脑电图出现爆发一抑制并维持≥1h;巴比妥、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应增量至脑电图出现爆发一抑制并维持1~4h;巴比妥、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应增量至脑电图出现爆发一抑制或脑电图显示发作控制达4h。但不同国家,治疗药物的选择顺序及维持脑电图爆发.抑制的时间不尽相同,需设计较为完善的临床研究进行对照、比较,以得出可靠的证据。尽管如此,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过程中,无论应用哪一种药物,均需达到脑电图的靶点,即脑电图出现爆发一抑制或脑电图显示发作控制。

四、脑电图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中的应用

新生儿癫痫持续状态

关于新生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规检查和治疗,持续脑电图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许多新生儿I临床表现轻微或无临床表现,若无脑电图检查,易漏诊。不伴临床症状的脑电活动常见于严重脑组织损伤,以及应用抗癫痫药物或肌肉阻滞药的新生儿。另一方面,新生儿并非所有反复的运动表现都是癫痫性的,一些异常运动,例如游泳、蹬足、颤抖、肌阵挛样抽动或刺激敏感性肌阵挛可能被误诊为癫痫发作,若不进行脑电图检查,常导致不恰当的过度治疗。

新生儿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类型与年龄较大儿童不同,发作期表现为局灶性电活动,定位于范围相对较小的脑区,可能由于髓鞘形成不全或神经元移行所致。多灶性或弥漫性脑组织损伤患儿呈多灶性发作。α波、θ波和δ波最为常见。但单次发作内或不同发作类型之间,频率和波形可能不同。α波多为低电压,而θ波和δ波则显示较高电压,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发作倾向于一个脑区,其波幅、频率或波形极少变化或根本无改变。

慢波睡眠期持续瘌样放电癫痫

慢波睡眠期持续痫样放电癫痫(ESES)于年由Patry及其同事首先描述,为一组综合征。于儿童期发病,以癫痫发作、慢波睡眠期持续的普遍性棘-慢复合波和进行性认知障碍为特征。清醒状态为不频繁的局灶性或普遍性痫样放电。在非快速眼动期,持续的普遍性或双侧同步棘一慢复合波至少占慢波睡眠期的85%,通常为1.50~3.50Hz。慢波睡眠期持续瘌样放电癫痫及其导致的认知障碍,尽管无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仍将其列人癫痫持续状态的范畴。

Landau—Kleffner综合征

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发生于儿童期,5-7岁为高峰发病年龄。患儿发病前发育正常。临床以获得性失语、癫痫发作及行为障碍为特征。言语障碍最初表现为听觉性失认且呈进行性加重。清醒状态脑电图正常,或单侧、双侧颞区出现棘一慢复合波。局灶性棘.慢复合波常见于前中颞区,亦可发生于颞顶枕区。Landau-Kleffner综合征患儿睡眠中也有持续性痫样放电,与慢波睡眠期持续痢样放电癫痫不同,通常占慢波睡眠期的85%以下,亦可发生于快速眼动期。脑电图改变通常出现在3~5岁,约15岁以后消失。

五、脑电图与癫痫持续状态的预后

48%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于癫痫持续状态后,脑电图表现为痫样放电,呈节律性棘波、尖波或棘一慢复合波,持续10s至数分钟。癫痫持续状态后痫样放电呈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后30min发生延迟痼样放电的患者,若完全控制则无恶化的结局;癫痫持续状态后脑电图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病死率为零。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延迟诊断与预后明显相关。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发病1~4h明确诊断者,病死率为39%;发病4h明确诊断者,病死率增至75%。

六、小结

脑电图检查是癫痫持续状态诊断、分类、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大多数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脑电图可用于区分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与精神源性(假性)惊厥持续状态,以及筛查应用肌肉阻滞药的患者;在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运动表现终止后需检测仍持续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因此,脑电图检查对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及发生于儿童期的慢波睡眠期持续痫样放电癫痫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脑电图出现爆发-抑制是应用全身麻醉药物治疗的靶点。

除了诊断癫痫,脑电图还有哪些用途?

导读:众所周知,脑电图(EEG)在癫痫临床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EEG无创、廉价、可重复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在临床中显示优势。近年来,在癫痫以外领域,如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一氧化碳中毒脑病、麻醉监测、脑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将对EEG癫痫以外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EEG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

1.EEG可早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缺血

迟发脑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好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14d。如何早期诊断迟发脑缺血,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管理的一大挑战。EEG可以实时监测脑功能,为及时发现迟发脑缺血提供依据。

近来研究较多的是定量EEG参数对于迟发脑缺血诊断的价值。定量EEG参数包括α波功率,θ波功率,δ波功率,β波功率,α/δ比值等,这些参数与迟发脑缺血的相关性均已有研究,但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EEG分级和模式早期预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结局

年Hockaday等首先提出EEG分级标准。7年的Lavizzari标准是Hockaday分级基础的改进,能较好地反映EEG由正常到异常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但缺乏EEG反应性和特殊昏迷模式。8年Synek首次将EEG反应性引入分级标准,并得到Gutling等研究证实,即EEG反应性与预后关系显著。

反应性的存在依赖于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皮质通路的完整性,因此,反应性是皮质和皮质下脑干功能完整的体现。年Young等对分级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并验证与Synek分级的一致性。

EEG与认知功能研究

1.EEG可判断痴呆程度

EEG基本节律减慢,是脑功能衰退的重要标记之一。弥漫性慢波增加,θ波和δ波频带能量值相对增高,可能与大脑神经元代谢降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神经元退化变性和缺失有关。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慢波数量增加更为突出。因此,EEG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痴呆患者脑功能水平。

研究发现,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与EEG的异常程度相平行,即患者MMSE得分越低,痴呆程度越严重,其EEG的慢节律改变程度就越明显。EEG能客观地反映患血管性痴呆(VaD),帕金森病痴呆,酒精相关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功能的损害程度,对临床判断痴呆程度有重要的作用。

.EEG可客观鉴别AD与VaD

VaD和AD较为常见,组患者EEG均可表现为慢波增加,脑电活动变化与乙酰胆碱递质有关,但两者EEG变化的解剖学基础略有不同。组患者脑电慢波增多的模式不同,可提供客观鉴别依据,即AD患者脑部主要改变是弥漫性脑皮质萎缩,EEG呈现弥漫性异常波;VaD由于脑动脉硬化及由此产生栓子脱落,EEG较多出现局限性改变,或两侧不对称,所以,EEG对AD和VaD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3.EEG联合事件相关电位P可发现痴呆早期阶段

目前,痴呆临床前阶段尚无客观标记物筛查,影响我们对痴呆患者早期干预。研究发现,事件相关电位P作为一种被量化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判断认知功能的特异性、敏感性、客观性最强。

Yamaguchi等年研究表明,EEG作为一种检测脑功能状况的必要手段,与事件相关电位P及神经心理测试、痴呆量表相结合,可更有效地发现痴呆的早期阶段,为认知功能及治疗疗效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对临床没有明显痴呆症状,经痴呆量表、影像学、症状及体征、病史、神经心理学测试等检测预诊为可疑痴呆患者,当P潜伏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波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说明在痴呆早期阶段,患者高级神经中枢的电生理已出现改变,因此,EEG联合事件相关电位P可作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指标。

EEG对CO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价值

CO急性中毒意识恢复后,有~60d的假愈期。假愈期的出现使一些急性CO中毒患者中断了正规治疗,待临床症状又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时才再次就诊,可能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通过EEG检查可使部分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之前,得到诊断而尽早治疗,并通过是否出现RAMOD模式来判断预后,确定疗程。

有研究发现,EEG对CO中毒迟发脑病检测敏感度为84.4%,诊断特异度达41.%;昏迷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昏迷时间>4h的高危老年患者,清醒后更应继续观察EEG变化,了解残余脑细胞功能,进行近期预后评价,不能单纯以临床症状的恢复为治愈标准,应继续进行EEG监测下的标准化治疗,防止迟发脑病,建议EEG恢复正常可作为终止治疗的参考标准。

EEG在麻醉术中监测的应用

国内外监测麻醉深度的EEG方法,有传统时域分析和利用计算机控制的EEG监测技术形成的数字化脑电图,包括功率频谱分析、双频谱分析技术、时间-频率平衡的频谱熵等,以及近来兴起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监测。

(1)传统时域分析:是最原始的EEG分析方法,其参数突发抑制率是唯一被应用于麻醉和镇痛的临床监护中的脑电图时域参数。然而,由于EEG本身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些传统的EEG时域参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很少应用。

()功率频谱分析:常用数量化参数有频谱边界频率(SEF)、中频率。当麻醉深度加深时,大脑皮质电活动抑制,慢波增多,SEF降低;当麻醉深度过浅或苏醒时,大脑皮质电活动增强,脑电波以快波为主,SEF值增大。但是许多研究都表明,SEF和中频率对麻醉的镇静程度、意识水平及镇痛效果判断不敏感,用之判断麻醉深度并不可靠,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也大大降低。

(3)BIS:是第一个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于脑电双频谱分析的技术。BIS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数值愈小说明中枢抑制愈明显。BIS可用于判断镇静和全麻过程中的意识水平,与异氟醚、地氟醚的吸入浓度相关性好,尤其是对异丙酚诱导的镇静深度有高度预测性,已广泛应用于术中麻醉深度和ICU镇静水平的监测。

(4)时间-频率平衡的频谱熵:已被列入EEG。为了能反映更多的信息,引入个新的概念: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这个参数的不同作用,在苏醒时的表现最明显,此时RE首先升高,SE于数秒钟后接着升高。其中RE与SE的差值反映的是额肌的肌电活动,能够间接反映皮质下中枢的活动。但Entropy和BIS一样,不能用于监测氯胺酮麻醉。

(5)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QPEEG是对一次性单剂量用药所引起的EEG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从而建立该药对人脑作用的模式。是EEG学兴起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认为,QPEEG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反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最敏感方法。QPEEG可以定性评定药物效应,而且可以定量研究药物的量-效、时-效关系。其局限性则表现为QPEEG目前主要做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很少;QPEEG数据处理慢,不能实时显示数据,故暂不能实时监测。

EEG与脑炎

EEG对各种脑炎,尤其是病毒性脑炎、抗NMDA-IgG自身免疫脑炎、甚至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的脑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EG的某些特征波形对于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疾病转归,均有指导作用。

1.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PLED)

PLED指的是EEG每1~s周期出现的棘慢或尖慢复合波,最常见于癫痫,其发生率达58%~%。一项综述总结显示,在出现PLED波的患者中,35%有脑血管病事件。栓塞性脑卒中较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EEGPLED出现率更高。

此外,PLED也可见于肿瘤(尤其是侵袭性肿瘤或转移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HSV有明显的EEG异常,除一般病毒性脑炎的非特异性慢波异常外,EEG以周期性复合波或PLED为特征,常出现在有神经系统症状后的第~1d。随着病情的恢复或恶化,周期性图形可演变为其他EEG图形。

其他类型的局灶性脑炎可引起局灶性慢波或棘波,但很少引起周期性复合波或PLED。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病毒学检查时,对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伴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异常者,如EEG出现一侧或双侧的周期性复合波,则高度提示为HSV。

.极端δ刷和β/δ功率比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50%MRI未见异常,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正常的影像对NMDA受体脑炎的早期诊断是一个挑战。而有研究发现,约30%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EEG可见极端δ刷(弥漫性高波幅δ波背景上叠加节律性β活动),是该脑炎的特征性EEG表现,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依据。

今年国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组较非抗NMDA受体脑炎组,其EEG的β/δ功率比明显升高,这表明早期EEG特征可能有助于区别NMDA脑炎及非NMDA脑炎。

小结

综上所述,EEG在临床方面应用广泛,在认知功能、CO中毒迟发脑病、术中麻醉监测及脑炎发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与脑血流的相关性好,对脑缺血缺氧敏感,能较影像学更早发现神经元功能异常。因此,期待有关EEG与脑灌注程度相关性研究的成果早日问世。

来源:吴卫娟,周达,孟然.脑电图在癫痫外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9(5):-.

植入颅内脑电图电极时抬高骨瓣可避免脑受压的并发症

相对于无创性脑电图,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electroencephalography,iEEG)无论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对确定癫痫灶和发作传播起重要作用。各种类型的电极,如栅格、条带和深部电极,需覆盖于疑似癫痫灶或发作传播的部位。但由于颅腔容积固定,过多的电极植入于皮质可引起占位效应,继发脑水肿和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

美国爱医院神经外科的YasunoriNagahama等发明一种新技术,在颅内脑电图监测时,应用屈曲矩形钛板略微抬起骨瓣,使之高于颅骨骨窗,固定后可扩大颅腔容积,减少电极占位效应所致的不良后果。结果发表于年7月的《JNeurosurg》上。

作者在3例iEEG监测的癫痫手术案例中,评估屈曲矩形钛板抬高骨瓣所增加的颅内空间大小(图1),并与之前线型钛板固定骨瓣作比较。屈曲矩形钛板将骨瓣平均抬高6.6mm,线型钛板仅抬高1.8mm,前者提升61%;两种钛板固定方法抬高骨瓣的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使用屈曲矩形钛板可引起术后头皮张力提高,但矩形钛板具有更强的抵抗头皮张力的能力,可避免在采用线型钛板时发生的骨瓣下陷(图)。

图1.骨瓣抬高技术示意。A.将矩形钛板固定在骨瓣上,钛板一端用个螺钉固定;B、C.每个矩形钛板向内弯曲然后向外弯曲,形成“台阶”形状;D.将骨瓣回复骨窗,钛板的另一端用两个螺钉固定于骨窗缘,骨瓣比邻近颅盖骨略微升高。

图.6岁男性癫痫患者植入皮质电极后,线型钛板固定复位的骨瓣。由于电极占位效应引起脑受压和脑水肿,导致不可逆性失语。CT显示骨瓣未升高,脑组织受压,未见颅内出血。

作者指出,该研究在植入颅内脑电图电极时,应用屈曲矩形钛板抬高骨瓣,可以显著升高骨瓣,扩大颅内容积,减少产生与电极植入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下一代脑电图可以帮助恢复失去的大脑功能

据悉,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正在开发的一种装置,可以通过测量大脑对电流刺激它的疗法的反应来帮助恢复失去的大脑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开辟治疗大脑疾病的新途径,并有选择地开启和关闭大脑活动。安东尼·诺西亚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发起了这个项目。

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神经刺激显示出很大的希望,但它的即时效应很难研究,因为研究人员发送到大脑的数百万倍的更强的脉冲很容易淹没大脑的神经反应。为了检测出更微弱的大脑反应,科学家们必须在刺激前后的不同时段监测脑电波和行为反应。这种新装置在实际应用刺激的同时测量脑电波,有可能在两者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

“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雷达,雷达发射电磁波,被动地监听反射较弱的波,”SLAC资深科学家表示。“我们通过脑电图监测系统的电极向头部发送电脉冲,而在这些强脉冲之间,我们使用相同的电极从头部内部接收微弱得多的电信号。”

脑电刺激

我们的大脑是由数千亿个神经元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任何干扰这个网络的东西,比如不正常的大脑发育或中风,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包括癫痫、抑郁、焦虑、视力障碍、慢性疼痛和瘫痪。

刺激脑组织改变神经元的激发方式,帮助大脑形成神经联系。Norcia的研究集中于将该方法应用于弱视(懒惰眼)和斜视(交叉眼)等视力损害的病例,以及更好地理解双目竞争等现象,这种现象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图像时,我们一次只能意识到一种现象。

Norcia的小组开发的模型描述了大脑视觉中心的电活动如何辐射到头皮,在那里它可以被脑电图捕捉和测量。他们还开发了将电脉冲传递到大脑特定位置的模型,在那里他们改变了与视觉相关的大脑功能。

诺西亚说:“我们的模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想法,那就是如何设计一个电极阵列,以达到大脑内部的特定体积。”“但我们也希望能够‘倾听’大脑的反应,同时确定一个应用的刺激是否具有预期的效果。”

今天的临床脑电图系统不可能同时做到这一点,但由于与SLAC的合作,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一种新型脑电

为了寻找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诺西亚开始与肯尼交谈,肯尼专门为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的SLAC实验开发探测器,并且马丁·布莱登巴赫,SLAC和斯坦福大学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

布雷登巴赫说:“在SLAC,我们正试图回答一些关于我们宇宙的重大问题,并弄清楚人类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当然有工程技能和资源来帮助神经科学的一些技术问题。由于我们在高能物理方面的背景,我们也习惯于多学科的合作,并知道如何使它们发挥作用。“

大约一年后,该项目获得资金通过斯坦福Bio-X该团队已经成功地测试了一种脑电系统的原型,该系统能够提供脑电刺激,同时测量大脑的持续活动。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将传统脑电图监控器的电子板与另一个他们建造的提供9伏电池产生的电刺激装置配对。然后他们成功地在自己身上测试了这个装置。

走向医疗

在开始对更多人群进行研究之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例如,未来版本的设备将有更多的电极,并将提供更多的控制方式的脉冲传送。

“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打开和关闭刺激,设置它们的强度和持续时间,”SLAC的杰夫·奥尔森一个电气工程师在这个项目上。“在下一代,我们将能够编程设备,这将使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信号形状,并同步电信号与其他外部触发器,如视觉刺激。”

但团队的计划并不止步于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在芯片上开发一种设备,”肯尼说。无论病人去哪里都可以得到神经刺激。

动态脑电图让癫痫“现形”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由于癫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同时癫痫发作的表现多达数十种,且大多数患者在发作间期没有任何异常,发作时有可能没有人在身边,因此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脑电图的出现部分解决了以上的难题,但普通脑电图因其记录时间短,很难“抓现行”。而动态脑电图,尤其是视频录像脑电图的发明使得绝大多数“真假癫痫”现出了原形。

  曾有一名5岁女性患者,由于四肢“抽搐”被医院诊断为“癫痫”,已服用抗癫痫药年,但仍然经常发作,普通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在做动态脑电图监测时病人再次发作,但录像显示病人并不是四肢“抽搐”,而是抖动,脑电图并未有癫痫波发放,因此排除了癫痫病,而诊断为“臆病”。给予相应治疗,症状很快缓解。

  有一名30岁男性患者,每天凌晨3时左右会感觉到右下肢难以言明的不适感,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普通脑电图未见异常,但在做动态脑电图监测时发现,凌晨3时左右当病人感觉右下肢不适前数分钟,动态脑电图即显示有癫痫波发放,癫痫波发放的持续时间较病人右下肢不适感长,故据此诊断为“癫痫”,服用抗癫痫药后再未发作。

  动态脑电图监测时患者携带一盒式记录仪,持续4小时,可以在给病人录像的同时记录下病人的脑电波,真正做到了“抓现行”。为复杂的癫痫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当然,动态脑电图监测也并不是万能的,假如病人在监测过程中始终没有发作,也就难以判断了。

脑电图检查多少钱?什么情况需要做脑电图?

脑电图检查:是对大脑皮层的一项功能性检查,属于无创检查,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因对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疾病、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的疾病等有较高的诊断或辅助诊断价值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脑电图分为动态脑电图和静态脑电图种。

所谓动态脑电图就是“hoter”俗称带个盒子,也就是AEEG,没有视频同步采集,可以检测4小时内脑电图变化,从而分析神经科问题。优势是可以带回家,可以来回走动,从事日常活动的过程中,长时间实时的记录病人的全部脑电活动。并将脑电信号通过差分前置放大器记录在磁带上,通过回放,重现原来录制的脑电图图像。适用于临床上有一些病症如晕厥、不明原因的一过性意识障碍、癔病,脑血管病中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TIA?与心源性疾患的鉴别诊断,它们发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与癫痫极为相似,通过脑电监测以提高鉴别诊断

还可鉴测睡眠时发作的脑电与临床疾病,如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青少年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胖睡病及夜惊、夜游症、梦魇、失眠症等等。

但对于真正的癫痫发作而言,尤其现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症状学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没有同步视频,所以在这方面动态的脑电图就不太适合。费用相对也低一些。大概每次(1天)-元左右。

所谓静态脑电图就是V-EEG,就是视频脑电图,常规做就是小时,或4小时用于医院的主流,如果是用于癫痫的外科术前评估(也就是说看看这种癫痫能否手术治疗的话)结合视频同步分析脑电图的琐时关系,很准的,费用相对较高4小时大概0-0元之间,医院更贵也分进口或国产机器,医院价格不太一样。

脑电图只是一份癫痫疾病诊断书并不完全精准一位二十几岁的女青年有两年癫痫发作的历史,做脑电图发现有非常典型的癫痫样异常。她十五岁的弟弟身体一向健康可是脑电图也有与他姐姐一样的异常。最后的诊断是:姐姐患有癫痫,弟弟是健康人,但有异常脑电图,今后应密切观察。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脑电图是一份报告,而不是疾病诊断书,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脑电图,根据医生的诊断而非过于担忧,自身去判断是否患有癫痫疾病,如果脑电图有异样,也应作密切观察。

下面,我会给大家讲解脑电图的作用:

脑电图是通过安置在头皮或颅内的电极记录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和鉴别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

举例说明让你更加了解脑电图:

脑电图是一种功能性检查,虽然敏感,但只能反映脑的功能状态,而且随着时间、精神变化、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都会在脑电图上有反映。可以用脉搏作个比喻,活动后脉搏可以明显变化,激动、兴奋也可以使脉搏加快,入睡后脉变慢。所有功能性检查都有这个特点。

因此同一个病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精神状态下作脑电图,可以出现不同结果,所以脑电图的结果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做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确定发作性事件是否为癫痫发作。

.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诊断。

3.有助于癫痫综合征的诊断。

4.有助于发现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5.有助于评估单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风险。

脑电图在癫痫治疗中的主要作用:

1.辅助评估抗癫痫药治疗的疗效。

.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3.排除癫痫样放电所致的认知障碍。

4.辅助评估抗癫痫药撤药后复发风险。

临床必备:脑电图分析

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脑电图记录中电极对之间电位差的变化形成脑波,脑波是由周期与频率、波幅、位相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脑电图的周期(cycle)是指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ms。频率(frequency)指相同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为Hz或周期/秒(c/s)。人类脑波的频率一般在0.5~70Hz,脑波频率的分类见下表:

脑波频率的分类

(二)脑电图的波幅(amplitude)反映的是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也称电压(voltage),单位为μV。一般确定标准状态下10μV的电压相当于1mm的

高度。按照波幅的高低,通常将脑波分为四种类型:5μV以下为低波幅,5~

75μV为中波幅,75~μV为高波幅,μV以上为极高波幅。

(三)位相(phase)指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通常规定以基线为标准,波峰向上的脑波称为负相波,波峰向下的脑波称为正相波。

二、正常脑电图

正常脑电图是统计学概念,现受到如年龄、意识及精神状态、个体间差异、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判断脑电图时要时刻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正常清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形

正常清醒期及睡眠主要脑波分类特征

(二)依据脑电图进行睡眠分期

正常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首先进入NREM睡眠,整夜睡眠中NREM睡眠和REM睡眠大致以90分钟的节律交替出现。如将整夜睡眠时间分成3等份,则最初的1/3时间段内以NREMⅢ及Ⅳ期为主,而后1/3时间段内以REM睡眠为主。整夜睡眠NREM睡眠时间共约占75~80%,REM睡眠时间约占0~5%。正常成年人整夜约有4~6个睡眠周期。精确的睡眠分期必需包括眼动图、心电图、呼吸图、鼻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睡眠周期及相关特征

三、脑电图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常见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及特征

四、异常脑电图

常脑电图包括正常脑波成分的异常改变和出现异常波两种。

(一)性的改变,如大脑半球有病理损害时在病侧出现生理脑波与健侧不对称的现象,如α节律变慢、减弱或消失,β活动减弱或消失,睡眠波如顶尖波、睡眠纺锤及K综合波减弱或消失等。

(二)性异常(non-paroxysmalabnormality)和阵发性异常(paroxysmalabnormality),见下表。

1.非阵发性异常主要指脑电图基本节律的频率和波幅的异常,常见为慢波性异常,是指比预期正常波形慢的任何脑波,包括δ波和θ波。慢波是神经元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任何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状态都可能产生慢波,因此慢波异常不能表明特定的病因。

.阵发性异常:主要由棘波、尖波及它们与慢波一起形成的复合波即棘慢波、尖慢波、以及阵发性节律波组成,称为癫痫样放电。

常见异常波的分类

(三)周期样图形(pseudoperiodicpatterns):此种图形是由棘波、尖波和慢波组合在一起反复规律或接近规律的出现而组成,昏迷外,一些周期样图形对临床有很强的诊断价值,常见于各种严重的脑病,不同病因的脑病在波形、分布、暴发间隔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特征。

周期样异常脑电图形的特征及与临床相关性

五、伪差的识别

脑电图伪差的识别是脑电图判读的重要部分。伪差为非脑源性活动,有时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似,严重时干扰脑电图记录和分析,导致诊断错误。常见的伪差。

脑电图常见的伪差

参考文献:中国癫痫诊疗指南.修订版

癫痫临床医生朱国行教授采访视频:脑电图多长时间需要复查一次?

脑电图的复查没有一个特别硬性的规定,一般是癫痫病人第一次检查诊断明确后,假设说他的发作类型有变化,那我们需要做复查。另外如果说他调整药物后仍就不能控制,或者我们怀疑他以前诊断的时候,类型、分类不明确的时候,我们需要多次重复的脑电图检查。另外在我们评估疗效的时候,有的病人在一个阶段以后要看他的疗效控制的怎么样。临床上病人不发作,就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他癫痫的控制的过程,因为有一部分病人我们称作亚临床的发作,这是一种非惊厥性的癫痫发作,很多病人他自己不认识不理解,没有感觉到,那么通过脑电来发现,所以脑电图复查的间隔没有明确硬性的规定,一般是通过我们临床医生的临床需要来决定脑电多少时间来复查。常规来说病情稳定的病人,不复发的病人一般可以是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

脑电图报告不是疾病诊断书,正确认识脑电图

导语

一位19岁的女青年有两年癫痫发作的历史,做脑电图发现有非常典型的癫痫样异常。她14岁的弟弟身体一向健康可是脑电图也有与他姐姐一样的异常。最后的诊断是:姐姐患有癫痫;弟弟是健康人,但有异常脑电图,今后应密切观察。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脑电图是一份报告,而不是疾病诊断书,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脑电图,根据医生的诊断而非过于担忧,自身去判断是否患有癫痫疾病,如果脑电图有异样,也应作密切观察。

下面,佐小医会给大家讲解脑电图的作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安置在头皮或颅内的电极记录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和鉴别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

举例说明让你更加了解脑电图:

脑电图是一种功能性检查,虽然敏感,但只能反映脑的功能状态,而且随着时间、精神变化、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都会在脑电图上有反映。可以用脉搏作个比喻,活动后脉搏可以明显变化,激动、兴奋也可以使脉搏加快,入睡后脉变慢。所有功能性检查都有这个特点。

因此同一个病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精神状态下作脑电图,可以出现不同结果,所以脑电图的结果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做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确定发作性事件是否为癫痫发作。

.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诊断。

3.有助于癫痫综合征的诊断。

4.有助于发现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5.有助于评估单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风险。

脑电图在癫痫治疗中的主要作用

1.辅助评估抗癫痫药治疗的疗效。

.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3.排除癫痫样放电所致的认知障碍。

4.辅助评估抗癫痫药撤药后复发风险。

实战图形教你掌握正常成人脑电图

先简单介绍几个脑电图常用的名词

频率

频率这个概念大家都能懂,在脑电图中指的是1s内相同脑波重复出现的次数。例如下面这个图,假设两条纵线之间为1s,我们数一数两条纵线中间一共有多少个波(8个),频率就是多少(8Hz)。

走纸速度

脑电笔在纸上1s行走的距离称之为走纸速度,走纸速度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的,一般采用的标准是30mm/s。

根据频率的快慢,一般把脑波分为α、β、θ、δ四个主要频带。

常见频带的波形:

关于频率的分类,得吐槽一下。有的书本是这么写的:

也有的是这样写的:

由于从小饱经数学考试的折磨,笔者已经对“、≤、、≥”等符号特别敏感,所以不免就总是纠结,例如0.3-3.5Hz属于δ波、4-7.5Hz属于θ波、8-13Hz属于α、14-30Hz属于β,那3.5-4Hz、7.5-8Hz、13-14Hz属于什么?或许爱钻牛角尖的同学也跟我有同样的困惑。

然而我也知道,脑电波是连续且有变化的,判读波形属于什么频带,不必纠结某“一个”波形,而是应判读某“一段”波形的情况,所以上面的纠结根本没必要。

有些情况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实际问题确实会引起令人迷茫的情况,例如多少粒沙子算作一个沙堆?1粒肯定不算,粒也不算,但是1万粒或者1亿粒就算,问题是究竟是多少粒为界限就由沙子变成了沙滩呢?闲话就说到这,后面继续说正题。

波幅与敏感性

波幅大家也容易懂,脑电波的波幅就是脑电波波峰到波谷的垂直高度,反映的是两个电极的电位差。

脑电图放大器的敏感性用μV/mm来表示,它说明的是在图上,波幅的高度反映的脑电电位差是多少。例如:在敏感性为10μV/mm脑电图图中,如果一个脑电波的垂直高度为7mm,其波幅就是70μV。

在脑电图中,按照波幅的高度可以分为几个级别,对于成人脑电图,5μV称为低波幅,5-75μV称为中波幅,75-μV称为高波幅,μV称为极高波幅。

调节与调幅

调节指的是脑波的频率调节,也就是频率的变化;调幅指的就是波幅的变化。例如下面这段脑电波,波幅高低起伏如同潮起潮落,这种波幅的变化规律称之为调幅现象。

电极放置位置

现在头皮电极脑电图常规使用的是国际10-0系统。10-0系统包括19个记录电极和个耳极参考电极。先在头部确定4个解剖点,鼻根、枕外隆突、双侧耳前点(耳前切迹处),由这4个点确定矢状线与冠状线,并以10%-0%的距离作为电极之间的间距。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具体见下图:

导联组合

常用的导联组合有耳极参考导联、平均参考导联、双极参考导联。

1、耳极参考导联。耳极参考导联采用左右耳垂作为G端,分别标记为A1、A。

对于左侧大脑半球,分别以Fp1、F3……作为G1端,A1(左耳垂)为G端,右侧也是如此。就形成了Fp1-A1、F3-A1……Fp-A、F3-A……各导联组合形成的耳极参考导联的脑电图。

、平均参考导联。将头皮的每个记录电极分别串联一个电阻,再并联,经过这种处理,头皮各点的电位被削弱并平均,电位接近于零,作为平均参考电极(缩写为AV)

分别以Fp1、F3、Fp、F4……作为G1端,平均参考电极(AV)为G端,就形成了Fp1-AV、F3-AV……Fp-AV、F3-AV……各导联组合形成的平均参考导联的脑电图。

3、双极导联。双极导联是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作为G1、G端所形成的脑电图形。下面这种接法叫双极纵联,就是将各个头皮记录电极从前向后头接尾、尾接头分别作为G1、G端(Fp1-F3、F3-C3,……Fp1-F7、F7-T3)。

类似的还有双极横联。

下面说说正常成人清醒期脑电图

α节律

α节律是清醒状态下在后头部出现的8-13Hz的节律,一般在枕区波幅最高。注意的是,不是频率在8-13Hz的脑电波就是α节律。

α节律有几个要素:

1、频率,8-13Hz;

、分布部位,主要分布在后头部(枕、顶、后颞区);

3、反应性,外界或内源性刺激可使波幅明显降低或使节律完全消失,最常见的就是睁眼状态下出现的α抑制。

具体看图吧(注意下面的举例都是同一个图采用不同导联组合的不同表现):

耳极参考导联,清醒闭目情况下后头部(枕、顶、后颞区)11-1Hzα节律(注:此软件上纵向两实线之间为1s)。

此后头部α节律频率在11-1Hz间波动,频率的变化称之为调节;其波幅高低起伏呈波浪形,波幅的变化称之为调幅。

跟上面为同一幅图,切换成平均参考导联。

切换成双极纵联(注意T5-O1、T6-O通道上波幅很低,反而是T3-T5、T4-T6通道上较明显,因为T5-O1、T6-O电位同步,相互抵消;T3-T5、T4-T6呢?与耳极参考导联的图形仔细比较,结合原理思考思考)

双极横联

大家把各个导联组合的图形仔细比较一下。

睁眼状态下出现的α抑制(αblock)

耳极参考导联

同一个检查者,清醒状态下睁闭眼图形对比,注意睁眼状况下α节律抑制。

切换成平均参考导联

双极纵联

双极横联

β活动

β活动是指频率大于13Hz的快波活动,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波幅通常在30μV以下。

许多镇静催眠药物(例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等)可以使β活动波幅增高,因而使β活动数量明显。

服用地西泮引起的弥漫性β活动

μ节律

清醒状态下出现于双侧中央区的一种脑波活动。同α节律类似,μ节律的特点是:

1、频率,9-11Hz(属于α频带,但不是α节律);

、分布部位,常见于中央区(C3、C4、Cz),偶见于P3、P4,可单侧或双侧出现,可以游走性出现(游走性就是在同一次记录过程中有时出现在左侧有时出现在右侧,像在左右游动一样);

3、反应性,可被对侧甚至同侧肢体运动或肢体运动的意念(就是你想着肢体要运动但实际肢体没动)所抑制。

μ节律受睁眼影响不明显。μ节律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就是很多情况下都是见不到的,缺如并不是异常的。

要注意的是,由于它的频率跟α节律的属于α频带,不要将它与α节律混淆(分布部位与反应性不同)。如图:

大家看到没,μ节律的波形很像字母“μ”,这就是它的名称由来。睁眼状况下α节律受抑制,μ节律就更容易看了(没有月亮的晚上星星才又多又亮)。

正常脑电图就暂时说到这里,最后,请大家简单思考一下:最后两幅图采用的是哪种导联组合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MarkQuigg(原著),元小冬,许亚茹(译者).脑电图精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伦敦卫生科学中心(著),刘兴洲(译).成年人脑电图谱(第二版).海洋出版社..

4.JohnS.Ebersole,TimothyA.Pedley(著),中国抗癫痫协会专家组(译).现代临床脑电图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大熊辉雄(著),周锦华(译).脑电图判读stepbystep入门篇.科学出版社..

脑电图,就这么回事儿!

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场景下脑电图并不复杂,特别是非癫痫中心、非睡眠中心的普通神经科医生,面对的大多数仅仅是些正常脑电、轻度异常、慢波、癫痫波而已,顶多还有个三相波。快速了解脑电图,首先要知道一下三点知识。

1

明白电极在哪里

知道哪里有异常放电,就大概知道可能是哪个脑区出了问题。看下面这个图,记个大概位置就行。先大概知道哪个电极在哪里,就能够有基本的定位能力了。凡是F的,和额叶(frontal)沾边,T代表颞叶(temporal),P(顶叶,parietal),C(中央,central),O(枕叶,occipital)。

下面这个图是从上向下看,前面的突起是鼻子,两边的A1、A是耳朵。感受一下F、T、C、P、O的大概位置。FP是额极frontalpole,代表额叶最前端。

最常用的两种导联,一个是参考导联,就是测量头皮电位和耳朵电位的差值;另一个是双极导联,测量头皮上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其实两者间的波形较为相似,各种波的参数差别不算太大。看见A1、A知道是参考导联(也叫单极导联),看见两个头皮间电位知道是双极导联就够了。

下图是个参考导联的图,左边的A1、A就告诉你这个用的参考导联。

下图是个双极导联的图,最左边的字母数字就代表是两个头皮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双极导联。

知道常用波的基本参数

第一要务是知道波的频率的概念,一开始要勤于数数,通常纸上都是3cm一秒,你就数一秒里面有几个波(一秒几个波就是几Hz)就行,数久了就可以一眼认出是δ(0.5-3Hz)、θ(4-7Hz)、α(8-13Hz)、还是β波(14-40Hz)(β波具体范围各书差异大,大体就是十几到三四十Hz)。其中δ和θ就是传说中的慢波了。以后一看报告上说慢波,就数数看是不是这两个频率的波。

下面示范下这些波是怎么数出来的:

下面这个图框住了一秒,一秒有三个波,是δ波。

下面这个图框住的还是1秒,只是1秒有6个波,所以是θ波。

下面的图依然框了1秒,这里1秒有9-10个波,所以是α波。

正常成人清醒闭目脑电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顶枕部有规律的α波。清醒闭目状态是报告中绝对会出的脑电图,往往还会让患者睁眼看下,这一睁眼,α波就散了,看不出来了。

下图为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可以看出枕部(最下面两行O1,O)规整的α波,等你有病人做脑电图,第一眼就是看这个,有没有正常的α波节律。

3

看痫样放电

这就是神经科大夫目前最重要的技能了,主要就是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其实也简单,棘波和尖波就是鹤立鸡群,一看就比它们旁边的脑电波高,二者的区别最主要靠时限(波的宽度),棘波0-70ms,尖波70-00ms。说白了就是棘波瘦点,尖波胖点。棘慢、尖慢就是后面拖个慢波尾巴,或者棘波、尖波骑在慢波上,这时候就需要小心识别一下。

下面蓝箭头指的就是棘波:

下面框框里面是尖波的模样:

下面框里是棘波后跟着慢波,也就是棘慢复合波:

下面大同小异,框里尖波后跟着慢波,尖慢复合波:

脑电图异常就一定诊断为癫痫吗?

脑电图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来确定患者癫痫的诱因、类型等,帮助选择药物、调整药物、定位癫痫灶、评估手术必要性、寻找认知功能受损的原因等。在癫痫的诊断中,脑电图被称为诊断的“金标准”。

癫痫属于脑部神经系统异常的疾病,为确诊是否患有癫痫,需要通过脑电图进行监测。可我们心里或多或少对脑电图还有疑虑,比如:

癫痫不发作,脑电图能否做出来?

脑电图异常就一定诊断为癫痫吗?

一般脑电图要做很久?

Q:癫痫不发作,脑电图能否做出来?

A:很多癫痫患者或者家属认为,患者在不发作的时候做脑电图就检查不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即使在不发作的时候,做4小时视频脑电图,绝大部分的患者也是可以检查出结果的。

即使是在发作间歇期,脑细胞有时也会有癫痫放电,从而在脑电图上表现出来。只是和做脑电图的时间长短、是否有充分的诱发试验有关。越是接近发作,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出现的阳性率越高。

Q:脑电图异常一定是癫痫吗?

A:不一定。脑电图异常表明脑的功能出现了问题,但不一定都是癫痫引起的,也可能是其它疾病,比如脑炎、脑血管病等。只有特定的波形才能考虑是癫痫引起的脑电图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甚至医生已观察到典型的癫痫发作,但脑电图检查时并没有发现异常,医生仍然可以根据经验确诊癫痫。

因此在诊断癫痫时,既要做脑电图检查,更需要与临床观察、影像学密切结合,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Q:一般脑电图要作很久,有些孩子不听话,经常乱动,只做一两个小时,这样影响诊断吗?

A:常规检查一两个小时也很有参考价值,如果时间再长些,能作到三四个小时、甚至4小时,参考价值更大。

真正的癫痫患儿,即使不发作,做两三个小时的脑电图也能采集到明确的波形。所以现在中国抗医院,孩子的脑电图至少要作到一两个小时,再短就不容易发现癫痫波形了。

Q:有些孩子经常抽搐,但反复查脑电图都没有异常,能说明孩子肯定不是癫痫吗?

A:脑电图异常放电肯定有助于诊断癫痫,但反复检查没有异常不代表一定不是癫痫。大约0%的癫痫患者,多次检查脑电图都提示没有异常。

所以在临床上,有时会用一些方法诱发癫痫发作,比如过度换气或者让患儿睡觉,再延长检查时间,这样比较容易抓到癫痫波。

另外,癫痫的诊断最重要的还是症状。通过家长的描述,我们能确定孩子是典型的癫痫发作,即使脑电图没有异常,也可以确诊癫痫。

Q:有些孩子还不能完全确诊癫痫,但高度怀疑,这时可以先尝试用药治吗?

A:一般有经验的大夫会综合患儿的表现和检查,得出比较可靠的诊断。但如果患儿的表现不太典型,实在无法确诊,最好不要急于治疗。建议还是进一步观察,让家长搜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大夫,明确诊断以后再治疗。

Conclusion

想要彻底治愈癫痫病,诊断是很重要的,能帮助患者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病情,而相关的检查是诊断的依据,目前,癫痫病的检查主要以长程视频脑电图为主,可以依靠它来诊断疾病的类型,找到病因。

关于脑电图的35个健康问答1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观察大脑的仪器,它是通过专门的电极记录大脑细胞群自发性的生物电活动,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与脑部CT一样吗?

脑电图主要反映是大脑的功能状态,而CT主要反映的是大脑结构上的变化。

3

脑电图能反映哪些疾病?

(1)脑部本身的疾病,如癫痫、肿瘤、外伤、脑部炎症及其他疾病等所造成的各种局部或全脑性的损害。()脑外的一些疾病,如全身代谢性疾病及中毒等影响到大脑时,脑电图也能提供辅助诊断的信息。

4

手术麻醉状态的脑电图检查有意义吗?

脑电图除了能对大脑功能进行常规检查外,还能应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随着麻醉程度的深入,大脑皮层逐渐抑制,脑电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通过脑电图的监测,可以反映患者的麻醉程度,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就能及时处理。因此,在手术时脑电图能起到安全护航的作用。

5

癫痫患者为什么要做脑电图?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一种慢性的常见病,通常表现为抽搐等症状。因其发作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发作非常危险。当患者有抽搐症状时,医生会建议做脑电图检查,这也是诊断癫痫病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部分难治性癫痫需要手术治疗,脑电图可以通过皮层电极进行定位,找到病灶,然后手术切除达到治疗目的。

6

脑炎患者要做脑电图检查吗?

临床上怀疑脑炎需要做脑电图检查,患者有病毒感染史,并有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影响到大脑时会有异常的表现,可通过脑电图检查发现。不过确诊脑炎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如脑脊液检查。

7

脑电图有哪些检查方法?

根据检查目的不同,脑电图可分为以下三种:(1)常规脑电图(RoutineEEG):医院门诊的诊室里,脑电图医师会让您坐在舒适的椅子里,在您的头皮上放上许多电极,并用导联线与仪器相联,脑电波就会出来。患者只需安静地闭上眼睛,并听从医师的嘱咐做各种诱发试验等,一般记录30分钟后结束。()动态脑电图(ActiveEEG):亦称为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护系统(Holter),它通过随身携带的记录盒子,可连续监测患者4小时的脑电活动,并将采集的脑电信息回放分析。由于记录时间长,信息采集比常规脑电图更完整,呈现效果更好。(3)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这是一个比较先进的脑电图,检查时间根医院里用视频监测下进行脑电图记录。这样记录下来的数据非常可靠,同时有患者的表情动作,可用于疾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8

脑电图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检查前要洗头,不要用发胶之类东西。()一般要求餐后检查,因为部分患者空腹时会出现血糖水平降低继而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出现脑电图异常现象。(3)不要穿带有静电的衣服,如睛纶材质的毛衣等。(4)如果癫痫患者正在服抗癫痫药,那么检查脑电图的目的是了解治疗的效果,不要停药。如果需要确诊是不是癫痫,那么需听从主管医生的意见,然后停用所有对大脑影响的药物。

9

脑电图结果中常说到的「α波」是什么?

α波指正常成人在闭目安静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为8~13Hz,在枕顶区最明显。此波在正常情况下呈等腰三角形,当α波等腰三角形形状破坏时,或波率下降,或波幅下降,甚至不出现时说明大脑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

10

脑电图结果异常说明什么问题?

脑电图异常说明大脑有异常的脑功能变化,原因可能是大脑本身的原因,如感染、肿瘤、变性、血流中断等等,也可能是全身的原因,如肝、肾等疾病致代谢异常对大脑的损害。须进一步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应用。

11

脑电图结果中说到的「慢波指坏波」是异常的吗?

慢波在脑电图中指0.5~7Hz的波,正常成人在清醒安静闭目情况下出现不多于10%,但在睡眠状态可以出现。在婴幼儿患者由于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可以有不同比例的慢波。因此,说慢波是异常波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及检查时的状态(睡眠还是清醒),而不能一概而论。

1

哪些因素会影响脑电图检查结果?

(1)年龄和个体差异。()检查者的意识状态、生理条件。(3)外界的各种干扰。(4)某些药物作用。

13

怎样防止外界干扰影响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是通过检测极其微小的电流活动来进行检测的,非常容易干扰,需要严格的抗干扰环境,因此一般脑电图室都会有一个屏蔽装置来防止外界干扰。

14

哪些药物会影响脑电图结果?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药物都会影响脑电图结果,如苯二氮卓类药中各种安定,激素类中地塞米松、强的松等,以及各种抗精神病药奋乃近、氯氮平等。

15

哪些食物会影响脑电图结果?

目前一般食物不会影响到脑电图结果,但某些饮料,例如酒或咖啡会增加脑电图的波形。

16

什么人需要做动态脑电图?

(1)在常规脑电图检查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诊断的患者。()正在治疗的癫痫病患者准备减药或停药的病人。

17

动态脑电图是要不停地动吗?

不是。动态脑电图检查时可以按正常的规律生活,但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如奔跑等。

18

动态脑电图检查时能正常上班吗?

不能。为了保证检查质量,进行动态脑医院里进行。

19

不能。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会产生干扰波从而影响脑电图检查。

0

脑电图有射线吗?对身体有害吗?

脑电图属于无创性检查,没有射线,对身体没有危害。

0

脑电图检查时能看书或想别的事吗?

普通脑电图检查时不能。脑电图检查时要配合医生的指令进入闭眼安静状态,并按要求进行过度换气和睁闭眼等诱发试验。动态脑电图则有其专门的注意事项。

做动态脑电图检查期间要注意什么?

动态脑电图检查期间,要注意:(1)头皮电极是否脱落;()远离有高压、放射电源的地方;(3)及时记录生活日志。

3

人睡着了有脑电图吗?

有。只要是活着的人,就有大脑细胞生物电的活动,便能记录到脑电图。

4

什么是脑电图检查的诱发试验?

诱发试验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大脑的功能状态,促进异常的脑电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使脑部原有的潜在病灶暴露出来,以此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成功率。

5

脑电图常用的诱发试验有哪些?

在常规脑电图检查时比较常用的诱发试验有:(1)过度换气试验;()睁闭眼诱发试验;(3)睡眠诱发试验;(4)闪光刺激诱发试验;(5)睡眠剥夺诱发试验等。

5

脑电图能检测到脑子里想的事情吗?

不能。脑子里想的事情只有患者自己知道。

7

脑电图能测智商吗?不能。实验证明,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人其脑电图仍很正常。不过对于一个正常成人,良好的脑电图表现是其智商正常的基础。

8

新生儿能做脑电图吗?

能。新生儿头又小又柔软,但可以做脑电图检查,医生会用专门的电极设置和脑电图帽给新生儿检查。

9

宝宝高热抽搐要做脑电图吗?需要。当宝宝出现抽搐时要排除癫痫、脑炎等疾病,所以要进行脑电图检查。

30

孩子检查脑电图时不合作怎么办?

(1)孩子睡眠时再检查;()用药物帮助孩子安静配合。

31

成人与孩子的脑电图一样吗?

不一样。脑电图反映的是大脑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不断发育,一般在16周岁趋向成熟。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大脑的发育成长过程,有其相对应有脑电图表现。

3

年纪大了脑电图会有变化吗?

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的功能会逐渐下降,如记忆减退,反应变慢,脑电图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其主要的波开始变慢了。

33

精神病人的脑电图是异常的吗?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下,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非大脑本身发生病变,因此精神病人的脑电图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4

脑死亡时有脑电图吗?

没有。脑死亡指负责呼吸、心跳等最重要生理功能的大脑中枢无法正常工作,并且无法逆转。脑死亡标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脑电图连续记录30分钟无波形出现。

35

脑电图能远距离遥控吗?

目前有无线遥控脑电图检查记录,一般在5米左右范围能接受脑电信号。

临床脑电图:一分钟带你了解脑电图EEG

什么是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脑电图扫描仪将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并通过脑电记录设备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通常是将电极放在头皮表面以探测脑内细胞的电活动,做脑电图不是给要给身体通电或点击,不会对病人产生不适和伤害。脑电图是一项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项目,对病人没有伤害可以反复多次进行。

癫痫为什么要检查脑电图?

在癫痫的诊疗领域,脑电图是癫痫诊断中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既可以通过脑电图特征确定病人的状况是否为癫痫发作又能够确定癫痫发作类型、确定可能的癫痫综合征,有助于发现癫痫的诱发因素。EEG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评估单次无诱因的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风险性;评估最适用的癫痫药物;评估有无外科手术适应症,确定发作起源部位;寻找认知功能受损的原因;判断临床行为变化是否为非惊厥性持续状态;评估抗癫痫药撤药后复发的风险性等。

一般什么时候检查脑电图?

1、初次就诊,为了判断是不是癫痫病。这时需要做脑电图已确诊是不是癫痫,什么类型的癫痫,并提供用药的线索。、服药一段时间,癫痫控制良好,准备停药。这时,脑电图检查可以提供证据以判断停药之后复发的几率。3、难治性癫痫准备手术之前。通过脑电判断是不是可以手术,并定位癫痫病灶的位置。

脑电图检查的分类

脑电图检查分为三大类: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长程视频脑电1.常规脑电图由于癫痫样放电随机性很大,常规脑电图一般记录时间为0-40分钟左右,常常难以捕捉到癫痫样放电,所以目前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动态脑电图称便携式脑电图监测,通常可连续记录4小时左右,因此又称4小时脑电图监测。由于没有录像设备,所以主要适用于发作频率相对稀少、短程脑电图记录不易捕捉到发作者;或癫痫发作已经控制,准备减停抗癫痫药物前或完全减停药物后复查脑电图(监测时间长且不需要剥夺睡眠)。3.长程视频脑电图是在脑电图设备基础上增加了同步视频设备,从而同步拍摄病人的临床情况。监测时间可以根据设备条件和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此时间段内绝大多数病人能记录到一个完整的清醒-睡眠-觉醒周期。由于记录脑电活动的同时还收集到当时病人的状态,排除了相关干扰因素,比动态脑电图更加准确可靠,可作为癫痫手术之前的定位检查。是头皮电极中最精准的,相对费用也较高。

做脑电图的注意事项

脑电图检查是一项安全的检查项目,检查本省不会带来病人的伤害,可以根据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生物电活动的电极不是通电,病人不会感到不适。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随着时间的迁延,脑电图可能会有变化,因此根据需要可能会反复多次做脑电图。

脑电图,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场景下脑电图并不复杂,特别是非癫痫中心、非睡眠中心的普通神经科医生,面对的大多数仅仅是些正常脑电、轻度异常、慢波、癫痫波而已,顶多还有个三相波。快速了解脑电图,首先要知道一下三点知识。

1、明白电极在哪里

知道哪里有异常放电,就大概知道可能是哪个脑区出了问题。看下面这个图,记个大概位置就行。先大概知道哪个电极在哪里,就能够有基本的定位能力了。凡是F的,和额叶(frontal)沾边,T代表颞叶(temporal),P(顶叶,parietal),C(中央,central),O(枕叶,occipital)。

下面这个图是从上向下看,前面的突起是鼻子,两边的A1、A是耳朵。感受一下F、T、C、P、O的大概位置。FP是额极frontalpole,代表额叶最前端。

最常用的两种导联,一个是参考导联,就是测量头皮电位和耳朵电位的差值;另一个是双极导联,测量头皮上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其实两者间的波形较为相似,各种波的参数差别不算太大。看见A1、A知道是参考导联(也叫单极导联),看见两个头皮间电位知道是双极导联就够了。

下图是个参考导联的图,左边的A1、A就告诉你这个用的参考导联。

下图是个双极导联的图,最左边的字母数字就代表是两个头皮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双极导联。

、知道常用波的基本参数

第一要务是知道波的频率的概念,一开始要勤于数数,通常纸上都是3cm一秒,你就数一秒里面有几个波(一秒几个波就是几Hz)就行,数久了就可以一眼认出是δ(0.5-3Hz)、θ(4-7Hz)、α(8-13Hz)、还是β波(14-40Hz)(β波具体范围各书差异大,大体就是十几到三四十Hz)。其中δ和θ就是传说中的慢波了。以后一看报告上说慢波,就数数看是不是这两个频率的波。

下面示范下这些波是怎么数出来的:

下面这个图框住了一秒,一秒有三个波,是δ波。

下面这个图框住的还是1秒,只是1秒有6个波,所以是θ波。

下面的图依然框了1秒,这里1秒有9-10个波,所以是α波。

正常成人清醒闭目脑电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顶枕部有规律的α波。清醒闭目状态是报告中绝对会出的脑电图,往往还会让患者睁眼看下,这一睁眼,α波就散了,看不出来了。

下图为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可以看出枕部(最下面两行O1,O)规整的α波,等你有病人做脑电图,第一眼就是看这个,有没有正常的α波节律。

3、看痫样放电

这就是神经科大夫目前最重要的技能了,主要就是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其实也简单,棘波和尖波就是鹤立鸡群,一看就比它们旁边的脑电波高,二者的区别最主要靠时限(波的宽度),棘波0-70ms,尖波70-00ms。说白了就是棘波瘦点,尖波胖点。棘慢、尖慢就是后面拖个慢波尾巴,或者棘波、尖波骑在慢波上,这时候就需要小心识别一下。

下面蓝箭头指的就是棘波:

下面框框里面是尖波的模样:

下面框里是棘波后跟着慢波,也就是棘慢复合波:

下面大同小异,框里尖波后跟着慢波,尖慢复合波:

脑电图那些事!

导读: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场景下脑电图并不复杂,特别是非癫痫中心、非睡眠中心的普通神经科医生,面对的大多数仅仅是些正常脑电、轻度异常、慢波、癫痫波而已,顶多还有个三相波。快速了解脑电图,首先要知道一下三点知识。

一、明白电极在哪里

知道哪里有异常放电,就大概知道可能是哪个脑区出了问题。看下面这个图,记个大概位置就行。先大概知道哪个电极在哪里,就能够有基本的定位能力了。凡是F的,和额叶(frontal)沾边,T代表颞叶(temporal),P(顶叶,parietal),C(中央,central),O(枕叶,occipital)。

下面这个图是从上向下看,前面的突起是鼻子,两边的A1、A是耳朵。感受一下F、T、C、P、O的大概位置。FP是额极frontalpole,代表额叶最前端。

最常用的两种导联,一个是参考导联,就是测量头皮电位和耳朵电位的差值;另一个是双极导联,测量头皮上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其实两者间的波形较为相似,各种波的参数差别不算太大。看见A1、A知道是参考导联(也叫单极导联),看见两个头皮间电位知道是双极导联就够了。

下图是个参考导联的图,左边的A1、A就告诉你这个用的参考导联。

下图是个双极导联的图,最左边的字母数字就代表是两个头皮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双极导联。

二、知道常用波的基本参数

第一要务是知道波的频率的概念,一开始要勤于数数,通常纸上都是3cm一秒,你就数一秒里面有几个波(一秒几个波就是几Hz)就行,数久了就可以一眼认出是δ(0.5-3Hz)、θ(4-7Hz)、α(8-13Hz)、还是β波(14-40Hz)(β波具体范围各书差异大,大体就是十几到三四十Hz)。其中δ和θ就是传说中的慢波了。以后一看报告上说慢波,就数数看是不是这两个频率的波。

下面示范下这些波是怎么数出来的:

下面这个图框住了一秒,一秒有三个波,是δ波。

下面这个图框住的还是1秒,只是1秒有6个波,所以是θ波。

下面的图依然框了1秒,这里1秒有9-10个波,所以是α波。

正常成人清醒闭目脑电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顶枕部有规律的α波。清醒闭目状态是报告中绝对会出的脑电图,往往还会让患者睁眼看下,这一睁眼,α波就散了,看不出来了。

下图为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可以看出枕部(最下面两行O1,O)规整的α波,等你有病人做脑电图,第一眼就是看这个,有没有正常的α波节律。

三、看痫样放电

这就是神经科大夫目前最重要的技能了,主要就是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其实也简单,棘波和尖波就是鹤立鸡群,一看就比它们旁边的脑电波高,二者的区别最主要靠时限(波的宽度),棘波0-70ms,尖波70-00ms。说白了就是棘波瘦点,尖波胖点。棘慢、尖慢就是后面拖个慢波尾巴,或者棘波、尖波骑在慢波上,这时候就需要小心识别一下。

下面蓝箭头指的就是棘波:

下面框框里面是尖波的模样:

下面框里是棘波后跟着慢波,也就是棘慢复合波:

下面大同小异,框里尖波后跟着慢波,尖慢复合波:

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病治疗有什么帮助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在检查治疗癫痫病的时候,都是需要做脑电图检查的,那脑电图的检查是有什么用的呢?1、有助于药物的选择抗癫痫疾病的药物种类是很多的,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并不是一种药物就可以治多种癫痫疾病的,所以患者应当通过脑电图的检查,来发现患者的疾病类型,根据疾病类型来选择抗癫痫效果显著的药物,使用脑电图检查之后再进行癫痫治疗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有助于药物剂量的调整治疗癫痫大多数都是使用药物治疗的,很多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症状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的情况在脑电图上就会有一定的显现,如果发作不能够得到控制,脑电图依然还是会出现异常放电的现象,这样就应当改用其他的药物或者是调整药物的剂量,但是很多抗癫痫药物对脑电图的改善一般会迟于临床的效果,有的药物只是能够减少或者是控制发作,但是对脑电图却没有明显的改善,有的需要增加剂量才可以对脑电图有改善的效果。3、选择停药的时机癫痫患者对于自己何时可以停药是很关心的,何时停药也应当通过脑电图来发现,一般来说,如果多次复查脑电图正常,这样的患者就可以考虑减药或者是停药了。脑电图检查是癫痫病的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癫痫病的。脑电图入门攻略

面对脑电图有时难免感到束手无策,起起伏伏的波形看得心乱如麻。看不懂图,看不懂报告成为神经内科医生进阶路上的阻碍,如何从脑电图“小白”升级成为“达人”呢,医院的唐伟教授教授提供了一份攻略,希望能助力大家在脑电图的学习中披襟斩棘,获得满满的经验值。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脑电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立体定向脑电图等。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本攻略主要介绍临床上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

?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mv或uv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脑电图的纵横轴

我们平时看见的脑电图图形是不是和心电图有些类似呢,其实脑电图和心电图原理相仿。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那是因为走纸或记录速度为5mm/s,也就是说每经过1s,心电图纸走5mm;同样的,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0.1mv。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采用的走纸或记录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mm/s,也就是说30mm=1s,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uv/mm,一般采用的是10uv/mm,也就是说1mm=10uv。

?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告诉你横轴多长是1s,纵轴多长是1uv。

电极如何放置

头皮电极脑电图中电极的放置,常规使用的是国际10-0系统,包括19个记录电极和个参考电极。先在头部确定4个解剖点,鼻根、枕外隆突、双侧耳前点(耳前切迹处),由这4个点确定矢状线与冠状线,并以10%-0%的距离作为电极之间的间距。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

?从鼻根向后10%处为FPz(额极中线),从FPz向后每0%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Fz(额中线)、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10%。

?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10%处为T3(左中颞)电极位置,以后向右每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C4(右中央)和T4(右中颞),T4距右耳前凹间距为10%。

从FPz向左10%为FP1(左额极),从FP1向后每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F7(左前颞)、T3(左中颞)、T5(左后颞)及O1(左枕),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凹连线的交点,O1距Oz为10%;右颞与此相对应,从前向后依次为FP(右颞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T6(右后颞)、O(右枕)。

脑电图的导联怎么组合

常用的导联组合有耳极参考导联、平均参考导联、双极参考导联。

(1)耳极参考导联。耳极参考导联采用左右耳垂作为G端,分别标记为A1、A。

()平均参考导联。将头皮的每个记录电极分别串联一个电阻,再并联,经过这种处理,头皮各点的电位被削弱并平均,电位接近于零,作为平均参考电极(缩写为AV)

?分别以Fp1、F3、Fp、F4......作为G1端,平均参考电极(AV)为G端,就形成了Fp1-AV、F3-AV......Fp-AV、F3-AV......各导联组合形成的平均参考导联的脑电图。

(3)双极导联。双极导联是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作为G1、G端所形成的脑电图形。

脑电图看什么内容

(1)频率:频率这个概念大家都能懂,在脑电图中指的是1s内相同脑波重复出现的次数。例如下面这个图,假设两条纵线之间为1s,我们数一数两条纵线中间一共有多少个波(8个),频率就是多少(8Hz)。

()波幅

波幅大家也容易懂,脑电波的波幅就是脑电波波峰到波谷的垂直高度,反映的是两个电极的电位差。

在敏感性为10μV/mm脑电图图中,如果一个脑电波的垂直高度为7mm,其波幅就是70μV。

在脑电图中,按照波幅的高度可以分为几个级别,对于成人脑电图:

?<5μv称为低波幅

?5-75μv称为中波幅

?75-μv称为高波幅

?>μV称为极高波幅

(3)位相:棘波、尖波的极性:纪录到向下的波峰分别成为正相棘波、正相尖波;向上的波峰分别成为负相棘波、负相尖波。

(4)调节:调节指的是脑波的基本频率出现规律性与稳定性。

?在同一部位频率是稳定的,相差不能多于1次/秒,如果次/秒以上视为调节差

?左右同一部位不应多于0.5次/秒,如果超过1次/秒以上视为调节差。

(5)调幅:指的就是波幅的变化规律。正常时高时低,每3-5秒发生变化,如纺锤形称良好,无变化与波幅参差不齐,失去规律性,为调幅不良。

成人清醒期脑电图

(1)α波节律

?α节律是清醒状态下在后头部出现的8-13Hz的节律,大多数人9-10Hz,波幅10-μV,正常人的基本节律。一般在枕区波幅最高。闭眼且精神放松状态下容易出现,双侧大致对称。是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最重要的指标,与脑功能状态及发育水平有密切关系

?比α波快的波称为快波。?比α波慢的波称为慢波。

同一检查者,睁眼状态下出现的α抑制

()β活动

β活动是指频率大于13-5Hz的快波活动,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波幅5-0μV,不超过50μV。不受争闭眼影响。额、颞、中央区β活动最明显。β波是大脑皮质处在紧张和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许多镇静催眠药物(例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等)可以使β活动波幅增高,因而使β活动数量明显。

(3)θ波(theta)频率为4-7Hz,波幅0-40μV,见于顶区、额颞区,正常人不超过10-15%。一般不成节律。浅睡时α波消失,θ波先出现两侧额部。

?两侧暴发性θ节律---深在的皮质下病变。

?经常存在的局灶性θ节律属不正常表现。

?在幼儿时期脑电图频率比成人慢,一般常见到θ波。

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脑电图,全导以θ波为主。

(4)δ波(derta):频率为4Hz以下,波幅10-00μV,正常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几乎不会出现δ波,但在睡眠状态下可出现δ波,婴儿时期的脑电图频率比幼儿更慢,常可见到δ波。

?经常存在的局灶性δ波,无论任何年龄,均为异常---皮质病变。

?双侧暴发性δ节律---皮质下病变。

?一般认为,高波幅的慢波(θ波或δ波)可能是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θ波或δ波属慢波,见于正常婴儿至儿童及成人睡眠期。局限性慢波见于局限性EPI,脑肿瘤,脑脓肿,脑梗死软化灶。

?弥漫性慢波见于感染,中毒,低血糖,颅内高压病,各种昏迷。

?慢活动波幅低---抑制加深。

举个例子(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一例)

患者,女,6岁,家庭主妇。因“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加重0d”于年9月日人院。患者于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沉默寡言,常独坐发呆,伴失眠,未就诊。

8月中旬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家人姓名,始医院,头颅MRI示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图未见异常,经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无好转。

8月日外出后未见回家,家属报警后找回,之后不认家人,睡眠中有双手摸索动作,医院诊断为“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痴呆待查”收住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

患者头颅MRI显示双侧大脑皮质、岛叶皮质、尾状核、壳核T加权像、Flair、DWI高信号,DWI序列大脑皮质呈典型“花边”征,T,加权像呈略低信号和等信号,A:TWI序列,B:Flair序列,C:DWI序列,D:T1WI序列

9月3日常规脑电图示各脑区出现短至长程4~6Hz,0~70μVθ节律和高波幅的δ节律,右侧多,其间有散在至短程中电压α活动和低电压β波,呈周期性三相波,提示中至重度异常脑电图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检:体温36.5°C,脉搏70次/min,呼吸0次/min,血压/80mmHg(1mmHg=0.kPa)。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少语。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减退:—7=?不能回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运动、感觉检查不合作。脑膜刺激征阴性。

入院后脑脊液检查:压力mmH0(1mmH0=0.8kPa),蛋白0.5g/L(正常0.15~0.45g/L),糖5.1mmol/L(正常.~3.9mmoUL),氯13mmovL(正常~19mmol/L),免疫球蛋白A5.83ing/L(正常0.00—5.00mg/L)、免疫球蛋白G、M均在正常范围,抗酸染色、墨汁染色阴性,无恶性肿瘤细胞。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

入院后诊断痴呆综合征,CJD可能。给予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同时行高压氧治疗,效果差,渐出现缄默不语,不理会别人讲话,如厕、穿衣、进食等需家人协助。

?9月10日患者出现发作性四肢强直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每日发作5~10次,考虑癫痫发作,给予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治疗,仍有间断发作。

?9月13日动态脑电图检查示各脑区出现θ节律和δ活动,间有散在低电压α波和β波,阵发性出现尖慢波、棘慢波(图B)。

?9月16日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出院后即到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医院就诊,均诊断为CJD(是否做相关检查患者家属叙述不清),之后放弃治疗回家。患者院外频繁出现抽搐、尿便失禁,于年10月0日死亡。

以上攻略主要讲解了脑电图判读的入门知识,知常达变,异常脑电图如何判读有待下一次讲解。希望大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根基上稳扎稳打不断进步。

为什么癫痫患者要做脑电图?必须做吗?

癫痫是以反复癫痫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但是,生活中,因为缺乏对癫痫知识的了解,一些癫痫患者一旦发病,患者及家属便不知所措,盲目就医。

什么是脑电图?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常规工具有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是诊断癫痫最有效的辅助工具,通过脑电图检查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脑电波的异常现象。

家属必须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发作过程中的症状表现,便于准确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在诊断过程中,脑电图的检查是必不可少,脑电图可记录脑内脑电波活动变化,对癫痫病人病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做脑电图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癫痫的诊断;

、有助于确定癫痫的发作类型;

3、有助于判断癫痫灶的部位;

4、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5、有助于判断癫痫病人的预后。

不同类型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异常表现也不同,大致有以下表现:

失神发作((小发作):多见于4-10岁小儿,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发呆凝视,呼吸暂停,约有1/3-1/病例伴有大发作。脑电图为3Hz棘-慢波阵发,过度换气时明显。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可为原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和继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性发作。临挛特点:可见于任何年龄组,突然的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两眼上翻,四肢抽动,有时伴口吐白沫或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嗜睡头痛。脑电图为双侧同步对称的尖波、尖-慢波阵法,或由局灶性扩延为两侧同步对称异常放电。

婴儿痉挛症:多为1岁内婴儿起病,为点头、弯腰、举手、等肌阵挛性发作,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和高峰节律紊乱脑电图改变。

配图与本文无关

Lennex-Gastaut综合症,由婴儿至青少年均可起病,冲头、发呆凝视或跌倒、抽搐,日发数次至数十次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脑电图呈慢的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

局灶运动性或感觉性发作,常表现为面肌抽搐或肢体抽搐,或肢体发麻、疼痛及特殊感觉,脑电图为局灶性异常放电,CT或MRI常可找到脑结构异常。对于头痛型或腹痛型的癫痫发作,应除外器质性病变。

颞叶癫痫(又称复杂部分性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表现为发作性神经活动,思维、意识及情感障碍,可伴有自动症,或强直阵挛性发作。脑电图见于颞部有异常放电,睡眠诱发可提高阳性率。

小儿良性局灶性发作,见于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多于睡眠时出现面部、肢体甚至全身性抽搐,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脑电图上为颞中部中央区有棘-慢波放电灶,治疗易奏效,预后良好。

癫痫持续状态,当癫痫发作不论时惊厥性或非惊厥性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发作之间意识没有恢复,均称之为癫痫持续状态。多由感染、外伤或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所致,应紧急处理,以防意外。

高热惊厥,属于癫痫特殊综合症,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当高热惊厥存在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为复杂性高热惊厥。首次发作为6个月内或5岁以上。低热(小于38摄氏度)或无热时发作。惊厥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发作呈局灶性或左右不对称。惊厥停止后7-10日脑电图异常。

配图与本文无关

到目前为至,在癫痫病的诊断辅助仪器中,脑电图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价值和方便的手段之一。脑电图对癞痫的分类、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确诊癫痫做脑电图检查时必不可少的。

小儿脑电图的阅读

脑电图只是辅助检查,不要忽视它,也不要依赖它,可以把它当做我们的第三只眼睛,有些时候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儿童脑电图特点:年龄特点、易受到影响、异常波有年龄依存、异常检出率高、与临床关系密切等特点。

一、小儿觉醒时脑电图1.新生儿期

不易看出睡眠、觉醒的变化;觉醒前波幅极低,0.5~3Hz、5~50μv的不规则非对称慢波,其上重叠6~30Hz的低波幅快波。未成熟儿慢波频率更慢,波形不规则,胎龄31周之前脑波非连续,可有波形交替。出生时顶部波幅最高,其后枕部发育在先,到乳儿期6月左右枕部波幅最高。

.婴儿期

生后1~月,以~3Hz的不规则慢波为主,中央区出现4~6Hz的节律性波。3月左右4~5Hz的波在枕部开始优势出现,脑电图扔不规则,非对称。6月左右在枕部、顶区断续出现4~7Hz、50μv节律波。10~1月类似成人α波的5~6Hz的波在枕区占优势,连续度好,仍有3Hz左右的不规则慢波。

3.幼儿期

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岁左右7~9Hz的稳定的波在枕区优势出现。3岁以后δ波急剧减少。4岁以后θ波振幅指数逐渐变小。10岁左右颞部和中央部θ波还不规则的显著混入。幼儿期睁眼时枕部基本节律有抑制。

4.学龄前

5岁左右α波和θ波混合出现,6岁以后8~9Hz的α波成为优势在枕部构成基本节律,慢波成分急剧减少。7~8岁左右枕部α波成为9Hz左右,波幅也比成人高。9岁左右枕部α波8~1Hz,波幅稍降低。

5.学龄后期及青春期

14岁左右α波变为10~1Hz、30~50μv,基本接近成人。在额、顶、颞有低波幅θ波散发或短程出现,0岁接近成人。

二、小儿睡眠脑电图

1.小儿睡眠期出现的爆发性慢波:1~10岁小儿睡眠期,在中央、额部两侧同步性高波幅δ波爆发出现。在~5岁经常出现,非异常波。

.小儿尖锐的顶尖波:小儿睡眠1期到期出现的顶尖波比成人波幅高,波形尖锐,不要误认为癫痫波。

3.小儿睡眠脑电图的节律性θ波爆发:小儿在睡眠期易出现,在顶、中央优势,在广泛区域构成1~3秒的爆发,也可出现15~14Hz的纺锤波。

4.小儿觉醒后的超同步化:从睡眠到觉醒的移行阶段有高波幅慢波(1~岁是δ波,以后是θ波)广泛性出现,历时数秒或数十秒,不要误认为癫痫波。

三、小儿异常脑电图1.爆发-抑制

在各种麻醉深阶段最长见到,重症脑器质疾病、大脑小瘫痪、未成熟儿也出现。特别是缺氧性昏迷,缺氧性脑病未成熟儿。West综合征高度节律失调昏睡时往往出现爆发-抑制。

.高波幅纺锤波

自然睡眠时出现的纺锤波成为μ波,间隔很长的间歇期出现,儿童比成人波幅高,正常是50μv左右。脑瘫脑功能障碍时为~μv,有时00μv呈长的爆发连续出现,称为高波幅纺锤波。

3.近于平坦的脑电图

高度的脑功能障碍,δ波与低波幅快波不规则混合,除此外几乎平坦,θ波与纺锤波几乎看不到。

4.失神发作的脑电图

典型失神发作全导同步3Hz棘-慢复合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常描述为「仨枪跟着仨蛋」;不典型失神发作发作期为1.5~.5Hz全导慢-棘-慢复合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多伴有广泛性脑损害。

5.婴儿痉挛症的脑电图

又称West综合征,表现为高峰失律,在不同步、不对称的高波幅慢波背景活动中,混有不规则的多灶性棘波、尖波与多棘波。

脑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脑电图是一项无痛、无创的脑功能检查,但受到头皮、患者状态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大,为了尽量避免伪迹和干扰,给医生提供准确、清楚的图以供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前一天晚上请将头洗干净,不要使用啫喱水、弹力素等美发产品。检查时头皮大量汗液、雨水也会干扰脑电波,实在不能避免时擦干再检查。检查时尽量不穿化纤衣服,以免产生静电干扰,建议穿纯棉、宽松的衣服。

()检查前正常饮食饮水,避免过饥检查,以免低血糖造成检查结果干扰。

(3)没有医生特殊交代,检查前后均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4)检查时把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设备关闭或放置于检查室外。

(5)检查时需要安静合作,按照医生要求,睁眼、闭眼、深呼吸等。

(6)深呼吸是脑电图检查中重要的诱发试验,需要患者检查时用鼻子用力呼吸,持续3分钟,频率保持在0-5次/分钟左右,尽量保持头位不动,尽量放松心情,不走神想心事,这些因素都会干扰脑电波。

(5)检查时放松,不要紧张,尤其不要紧咬牙关,以免干扰脑电波。

(6)脑电图种类:门诊脑电图一般是短程脑电图,30分钟以内,患者一般不会睡觉,也尽量不要打瞌睡;如果门诊脑电图未发现问题又确实有发作或异常的表现,可以加长脑电图监测时间,即为长程脑电图监测(可以是6小时,16小时甚至更长),加上同步视频记录发作,称为视频脑电图;如果仍然没有发现问题但临床表现高度提示大脑深部放电,可以在蝶骨插一根针一样的脑电图电极进入脑子,叫蝶骨电极(医院都开展)。

长程脑电图监测其他注意事项:

(1)监测中确保在视频图像采集区域内活动,不要对身体部位过度遮盖。

()监测中关闭电子通信设备,陪护者必须接听或拨打电话请远离患者或者脑电图设备。

(3)监测中陪护尽量避免来回走动、大声喧哗等对监测造成干扰。当监测对象为孩子时,安抚孩子保持安静和入睡时,尽量避免频繁或习惯性拍打、摇晃等动作(会干扰脑电图判读)。

(4)长程脑电图一般要求监测睡眠脑电图情况,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患者可以适当晚睡早起(晚11点-早5点),以便检查时入睡。

(5)监测到临床发作时,掀开被褥,不要遮挡镜头,将患者发作情况暴露于视频图像采集区,陪护需在保护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干扰发作过程,同时按下呼叫器,通知医务人员到场。

脑电图报告上写着轻度异常一定就是癫痫病吗

癫痫病属于一种脑部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数因为各种原因而患病。通常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异常放电所引起的,所以通常在确定患者是否患病时,则主要是通过脑电图来确诊,但是,异常脑电图一定是癫痫吗?

医生在确诊患者的病情时是具有一定的依据的,是需要通过一些正规的检查然后来确定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患病的原因,然后才能进行对症性的医治。引起脑电图异常的原因很多,所有影响脑功能的疾病都会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发热、昏迷、中毒、服用某些药物或是饥饿等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脑电图异常。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一个病儿被怀疑为癫痫时一般都需要做脑电图检查。当病儿家长(甚至有些医师)见到脑电图报告上写着“轻度异常”、“中度异常”时,往往就认为可以确诊为癫痫了,其实不然,那么脑电图异常到底能不能确诊为癫痫,癫痫病专家在这里为大家解答。

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图形杂乱、低电奔放等,都称为异常,这些并不是癫痫的特点。但如有痫样放电则对诊断的意义较大。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幅失律及突出背景的切律性放电等。

但是,个别人即使有痫样放电也不一定有癫痫发作。有人曾做过调查,在正常人群中有0.3%-3%的人没有癫痫发作,但脑电图有痫样放电。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癲痫病儿,在他们的家族成员中往往脑电图有异常者,有时是痫样放电,但从未有过癫痫发作,因此也不能诊断为癫痫。

有些人对小儿脑电图的特点不熟悉,有时会把本属正常的现象误认为“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过度换药后出现的高波幅慢波,在成人如出现此图形,并没有属异常,但在小儿则无多大意义。有时小儿在过度换连续出现毎秒3次的高幅慢波,也不算异常,更不据此诊断为癫痫。此外,小儿在嗜睡和睡醒中出现的慢波活动及睡眠出现的顶尖波脑电图也不算异常表现,不能将其认定是痫样放电。

由上所述知,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癲痫。同样,脑电图正常出不能除外癲痫,甚至有时医师已观察到典型的癫痫发作,但做脑电图检查时并未发现异常,所以在诊断癫痫时,既需要做脑电图检查,更需要与临床观察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颅内脑电图是怎么回事

在术前评估时,医生说需要进行颅内脑电图检测,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颅内脑电图

颅内脑电图是相对于颅外脑电图而言的

平时做的头皮脑电图、蝶骨电极脑电图都是颅外脑电图

颅内脑电图是把电极放到颅内进行监测的一种脑电图技术

是一种介入性、有创伤的检查。

什么时候做颅内脑电图

通常情况下,颅内脑电图在下述情况下才考虑:

1、在非介入性(非创伤性)检查仍不能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位置和范围

、切除部位可能承担着重要脑功能时才考虑使用

颅内脑电图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1、进一步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位置和范围

、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部位与脑功能区的关系。

颅内脑电图怎么做

首先,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接受开颅手术

具体开颅方式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只需要在颅骨上钻个小孔,有时可能还需要去除一小块颅骨

开颅后,将颅内电极放置到选定的部位,不需切除任何脑组织

放好以后,缝合伤口

回到视频脑电图监测病房,将某个颅内记录电极和脑电图机连接

进行长时间监测,直到捕捉到足够数量的发作

为了明确颅内电极覆盖脑区有无重要功能

在监测期间还需要对记录电极进行电刺激

原来:术前评估的时候做脑电图是为了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脑区域,明确以后,才能确定手术切除的区域和范围

颅内脑电图是怎么回事

在术前评估时,医生说需要进行颅内脑电图检测,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颅内脑电图

颅内脑电图是相对于颅外脑电图而言的

平时做的头皮脑电图、蝶骨电极脑电图都是颅外脑电图

颅内脑电图是把电极放到颅内进行监测的一种脑电图技术

是一种介入性、有创伤的检查。

什么时候做颅内脑电图

通常情况下,颅内脑电图在下述情况下才考虑:

1、在非介入性(非创伤性)检查仍不能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位置和范围

、切除部位可能承担着重要脑功能时才考虑使用

颅内脑电图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1、进一步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位置和范围

、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部位与脑功能区的关系。

颅内脑电图怎么做

首先,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接受开颅手术

具体开颅方式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只需要在颅骨上钻个小孔,有时可能还需要去除一小块颅骨

开颅后,将颅内电极放置到选定的部位,不需切除任何脑组织

放好以后,缝合伤口

回到视频脑电图监测病房,将某个颅内记录电极和脑电图机连接

进行长时间监测,直到捕捉到足够数量的发作

为了明确颅内电极覆盖脑区有无重要功能

在监测期间还需要对记录电极进行电刺激

原来:术前评估的时候做脑电图是为了明确导致癫痫发作的脑区域,明确以后,才能确定手术切除的区域和范围

脑电图专辑:颞区相关的良性变异概述

良性脑电图变异型(benignelectroencephalographicvariants)包括波形的变异和节律的变异。这些脑电图波形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率较低,同时可出现在一些功能性神经、精神病变或行为、情绪异常的病人。但这类脑波与临床异常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临床意义不能确定,有些可能为正常变异型。如果在一次脑电图记录中仅有此类临床意义不确定的脑波,没有其他明确的异常,一般不属于异常脑电图。其中有些波形虽为棘波或尖波,但与癫痫无明确关系,故应密切结合临床情况谨慎判断和解释。

颞区相关良性变异

⊙SSS(前-中颞)

⊙RMTD(中颞)

⊙WicketRhythm

⊙14-and6-HzPositiveBursts(后颞)

⊙SREDA(顶、后颞)

⊙Temporalthetainelderly

1

Smallsharpspikes(SSS)

1轻睡期,前-中颞,单个、一过性波幅30-50uv,时限50ms

不伴随慢波,棘波前后的背景活动无改变。

广泛分布,散在于双侧半球,主要位于额、颞区、后头部一般不明显;双侧同步或不同步。

3参考导联显著,常见于嗜睡期及NREM睡眠I、II期,故有人称其为睡眠良性癫痫样一过性波。

4见于0-5%正常人,高峰年龄30-60岁,10岁以前很少出现。

Rhythmictemporalthetaburstsofdrowsiness(RMTD)

1清醒期,颞叶4-7Hz节律爆发,波幅在30-80uv,有切迹(或是由于复合有较快频率的波,或是背景频率的谐振波)

以中颞区最显著,可扩散至前、后颞区及枕区,有时扩散到旁中线区;该波出现于一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可持续10s甚至达1min,开始和结束时波幅逐渐增高和降低。

3嗜睡及浅睡期最易出现,深睡期消失。

4见于0.5-%正常人

3

门状棘波

1颞叶6-11Hz单相弓状波,单个/呈串

清醒/思睡期

3通常两侧独立出现

4不伴随慢波

5见于30Y;1-3%正常人

4

6Hz、14Hz正性棘波

1节律性,弓形,正性波,爆发出现0.5-1s

后颞区明显

单侧/双侧出现

3参考导联显著

4清醒/思睡期可见

5青少年多见,10-58%正常人

5

Subclinicalrhythmicelectrographic(theta)dischargeinadults(SREDA)

1一过性5-7Hz节律双侧顶、后颞区40-80s

清醒/睡眠,类似癫痫发作

3HV可诱发

4可多次记录到

5没有行为学改变

Y

6

Temporalthetainelderly

Y

间歇性颞叶theta

3左侧常见

4过度换气(HV)时增强

脑电图在癫痫外的临床应用进展导读

众所周知,脑电图(EEG)在癫痫临床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EEG无创、廉价、可重复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在临床中显示优势。近年来,在癫痫以外领域,如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一氧化碳中毒脑病、麻醉监测、脑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将对EEG癫痫以外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EEG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

1.EEG可早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缺血

迟发脑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好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14d。如何早期诊断迟发脑缺血,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管理的一大挑战。EEG可以实时监测脑功能,为及时发现迟发脑缺血提供依据。

近来研究较多的是定量EEG参数对于迟发脑缺血诊断的价值。定量EEG参数包括α波功率,θ波功率,δ波功率,β波功率,α/δ比值等,这些参数与迟发脑缺血的相关性均已有研究,但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EEG分级和模式早期预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结局

年Hockaday等首先提出EEG分级标准。7年的Lavizzari标准是Hockaday分级基础的改进,能较好地反映EEG由正常到异常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但缺乏EEG反应性和特殊昏迷模式。8年Synek首次将EEG反应性引入分级标准,并得到Gutling等研究证实,即EEG反应性与预后关系显著。

反应性的存在依赖于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皮质通路的完整性,因此,反应性是皮质和皮质下脑干功能完整的体现。年Young等对分级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并验证与Synek分级的一致性。

EEG与认知功能研究

1.EEG可判断痴呆程度

EEG基本节律减慢,是脑功能衰退的重要标记之一。弥漫性慢波增加,θ波和δ波频带能量值相对增高,可能与大脑神经元代谢降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神经元退化变性和缺失有关。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慢波数量增加更为突出。因此,EEG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痴呆患者脑功能水平。

研究发现,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与EEG的异常程度相平行,即患者MMSE得分越低,痴呆程度越严重,其EEG的慢节律改变程度就越明显。EEG能客观地反映患血管性痴呆(VaD),帕金森病痴呆,酒精相关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功能的损害程度,对临床判断痴呆程度有重要的作用。

.EEG可客观鉴别AD与VaD

VaD和AD较为常见,组患者EEG均可表现为慢波增加,脑电活动变化与乙酰胆碱递质有关,但两者EEG变化的解剖学基础略有不同。组患者脑电慢波增多的模式不同,可提供客观鉴别依据,即AD患者脑部主要改变是弥漫性脑皮质萎缩,EEG呈现弥漫性异常波;VaD由于脑动脉硬化及由此产生栓子脱落,EEG较多出现局限性改变,或两侧不对称,所以,EEG对AD和VaD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3.EEG联合事件相关电位P可发现痴呆早期阶段

目前,痴呆临床前阶段尚无客观标记物筛查,影响我们对痴呆患者早期干预。研究发现,事件相关电位P作为一种被量化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判断认知功能的特异性、敏感性、客观性最强。

Yamaguchi等年研究表明,EEG作为一种检测脑功能状况的必要手段,与事件相关电位P及神经心理测试、痴呆量表相结合,可更有效地发现痴呆的早期阶段,为认知功能及治疗疗效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对临床没有明显痴呆症状,经痴呆量表、影像学、症状及体征、病史、神经心理学测试等检测预诊为可疑痴呆患者,当P潜伏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波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说明在痴呆早期阶段,患者高级神经中枢的电生理已出现改变,因此,EEG联合事件相关电位P可作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指标。

EEG对CO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价值

CO急性中毒意识恢复后,有~60d的假愈期。假愈期的出现使一些急性CO中毒患者中断了正规治疗,待临床症状又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时才再次就诊,可能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通过EEG检查可使部分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之前,得到诊断而尽早治疗,并通过是否出现RAMOD模式来判断预后,确定疗程。

有研究发现,EEG对CO中毒迟发脑病检测敏感度为84.4%,诊断特异度达41.%;昏迷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昏迷时间>4h的高危老年患者,清醒后更应继续观察EEG变化,了解残余脑细胞功能,进行近期预后评价,不能单纯以临床症状的恢复为治愈标准,应继续进行EEG监测下的标准化治疗,防止迟发脑病,建议EEG恢复正常可作为终止治疗的参考标准。

EEG在麻醉术中监测的应用

国内外监测麻醉深度的EEG方法,有传统时域分析和利用计算机控制的EEG监测技术形成的数字化脑电图,包括功率频谱分析、双频谱分析技术、时间-频率平衡的频谱熵等,以及近来兴起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监测。

(1)传统时域分析:是最原始的EEG分析方法,其参数突发抑制率是唯一被应用于麻醉和镇痛的临床监护中的脑电图时域参数。然而,由于EEG本身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些传统的EEG时域参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很少应用。

()功率频谱分析:常用数量化参数有频谱边界频率(SEF)、中频率。当麻醉深度加深时,大脑皮质电活动抑制,慢波增多,SEF降低;当麻醉深度过浅或苏醒时,大脑皮质电活动增强,脑电波以快波为主,SEF值增大。但是许多研究都表明,SEF和中频率对麻醉的镇静程度、意识水平及镇痛效果判断不敏感,用之判断麻醉深度并不可靠,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也大大降低。

(3)BIS:是第一个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于脑电双频谱分析的技术。BIS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数值愈小说明中枢抑制愈明显。BIS可用于判断镇静和全麻过程中的意识水平,与异氟醚、地氟醚的吸入浓度相关性好,尤其是对异丙酚诱导的镇静深度有高度预测性,已广泛应用于术中麻醉深度和ICU镇静水平的监测。

(4)时间-频率平衡的频谱熵:已被列入EEG。为了能反映更多的信息,引入个新的概念: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这个参数的不同作用,在苏醒时的表现最明显,此时RE首先升高,SE于数秒钟后接着升高。其中RE与SE的差值反映的是额肌的肌电活动,能够间接反映皮质下中枢的活动。但Entropy和BIS一样,不能用于监测氯胺酮麻醉。

(5)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QPEEG是对一次性单剂量用药所引起的EEG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从而建立该药对人脑作用的模式。是EEG学兴起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认为,QPEEG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反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最敏感方法。QPEEG可以定性评定药物效应,而且可以定量研究药物的量-效、时-效关系。其局限性则表现为QPEEG目前主要做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很少;QPEEG数据处理慢,不能实时显示数据,故暂不能实时监测。

EEG与脑炎

EEG对各种脑炎,尤其是病毒性脑炎、抗NMDA-IgG自身免疫脑炎、甚至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的脑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EG的某些特征波形对于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疾病转归,均有指导作用。

1.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PLED)

PLED指的是EEG每1~s周期出现的棘慢或尖慢复合波,最常见于癫痫,其发生率达58%~%。一项综述总结显示,在出现PLED波的患者中,35%有脑血管病事件。栓塞性脑卒中较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EEGPLED出现率更高。

此外,PLED也可见于肿瘤(尤其是侵袭性肿瘤或转移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HSV有明显的EEG异常,除一般病毒性脑炎的非特异性慢波异常外,EEG以周期性复合波或PLED为特征,常出现在有神经系统症状后的第~1d。随着病情的恢复或恶化,周期性图形可演变为其他EEG图形。

其他类型的局灶性脑炎可引起局灶性慢波或棘波,但很少引起周期性复合波或PLED。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病毒学检查时,对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伴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异常者,如EEG出现一侧或双侧的周期性复合波,则高度提示为HSV。

.极端δ刷和β/δ功率比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50%MRI未见异常,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正常的影像对NMDA受体脑炎的早期诊断是一个挑战。而有研究发现,约30%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EEG可见极端δ刷(弥漫性高波幅δ波背景上叠加节律性β活动),是该脑炎的特征性EEG表现,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依据。

今年国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组较非抗NMDA受体脑炎组,其EEG的β/δ功率比明显升高,这表明早期EEG特征可能有助于区别NMDA脑炎及非NMDA脑炎。

小结

综上所述,EEG在临床方面应用广泛,在认知功能、CO中毒迟发脑病、术中麻醉监测及脑炎发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与脑血流的相关性好,对脑缺血缺氧敏感,能较影像学更早发现神经元功能异常。因此,期待有关EEG与脑灌注程度相关性研究的成果早日问世。

参考文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9(5)

脑电图异常怎么办?

  很多人担心脑电图异常就是癫痫,脑电波不规则不正常,也不一定就是癫痫,能够造成脑电波异常的原因很多,是否是癫痫波最主要看的就是幅度。

  癫痫波的幅度是非常大的,超过了人体能够耐受的范围,因此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出现如抽搐、意识丧失、重复性动作之类的身体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癫痫,

  导致脑电图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1、脑电图异常现象在成人中也有,但在儿童患者中比较常见,这跟孩子顽皮好动的个性特点有关系。目前,脑电图主要用来确定癫痫的诊断和分类以及为脑瘤、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智力障碍的诊断提供参考。为了查清脑电图异常的原因,医院做一下脑电地形图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化验检查。出现脑电图异常时,我们首先要找到出现异常的原因,孩子在做脑电图时的一些反应也会影响脑电图。

  、多了些热闹,但疾病却在悄悄地吞噬孩子们的快乐,家长们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沉重。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跟抵抗力都较弱,癫痫病在所有疾病中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家长对患者病情要有清醒认识,这对患者的日常护理有很大帮助。至于孩子在刚入睡时手指、脚趾抖动,是因为孩子在睡眠初期脑细胞处于半兴奋状态,导致脑电图异常,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很多家长对孩子脑电图出现异常情况时很紧张,医院再做一次脑电图。

  3、脑电图异常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上文中提到大一些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家长对孩子脑电图异常有过分担忧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虽说目前脑电图是判定癫痫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的临床研究上,对癫痫病的最终确诊还要通过其他方面的综合考评,最后才能下确诊书,不能过早武断地认为儿童脑电图异常就一定得了癫痫。

  建议:如果确认是癫痫病,那么癫痫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治愈、要坚持。在治疗的最初半年很关键、评估用什么药物合适、用多大剂量合适。疗程大约三到四年、有的孩子难治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左乙拉西坦是不良反应轻微的好药、目前剂量很小、需要调药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有哪些?

  脑电图是科学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做脑电图诊断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脑电图的准确性,那么那些因素会影响脑电图呢?

  影响脑电图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个体差异、意识状态、外界刺激、精神活动、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等。其中年龄和个体差异与脑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心理因素有关。外界剌激与精神活动引起的脑波改变属于脑机能活动的一些生理性变化。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所产生的脑波变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

(1)年龄和个体差异

  脑电图作为客观反映大脑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在小儿,脑电图可以观察到随年龄增加的脑波发展变化。年龄阶段不同,脑波可显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时期脑兴奋?抑制机制发育水平的年龄差异,因而对内、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较成人显著,容易出现明显的脑波异常,而且异常的范围也较广泛,但相应的消失也较成人快。在小儿时期异常脑波的出现也与年龄有关。年龄不同,异常波型也不相同,在癫痫时尤其如此。到成年时,脑波逐渐稳定,中年后随着脑机能的逐渐减退,脑波又产生相应的变化。到老年期由于有脑缺血性损害或有脑萎缩存在,大多数也会出现有意义的脑波异常。关于脑波的个体差异多在1岁后出现,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成人时脑波差异已相当显著。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脑电图与遗传及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但出生后各种环境因素对大脑和心理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意识状态

  脑电图能够反映意识觉醒水平的变化,成人若在觉醒状态出现困倦时,脑电图就由α波占优势图形出现振幅降低,并很快转入涟波状态。入睡后脑波变化将进一步明显并与睡眠深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状态下,脑电图波形的异常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除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波外,还可见到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型。临床上常根据这些异常波型来推断意识障碍的病因、程度,还可确定病位。

(3)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

  脑波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如当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时,α节律即被抑制,转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动越强烈,α波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脑电图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受检者要放松、不要思考问题的缘故。

(4)体内生理条件的改变

  临床上诸如缺血缺氧、高血糖、低血糖、体温变化、月经周期的变化、妊娠期、基础代谢等都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所以脑波也相应地出现变化。如脑组织酸中毒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将引起脑波振幅降低和出现快波化。

(5)药物影响

  在临床上大多数药物对脑机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脑波变化。具体变化与个体差异、药物种类、服药方法、药量等都有很大关系。如口服给药,刚开始和增加药量时会出现脑波变化,有些在停药后的短期内脑波改变仍可持续存在,甚至会出现一种反跳现象而见到脑波增强,这就是临床上治疗癫痫不能突然换药或停药的原因。

脑电图的分析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脑电图记录中电极对之间电位差的变化形成脑波,脑波是由周期与频率、波幅、位相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脑电图的周期(cycle)是指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ms。频率(frequency)指相同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为Hz或周期/秒(c/s)。人类脑波的频率一般在0.5~70Hz,脑波频率的分类见下表:

脑波频率的分类

(二)脑电图的波幅(amplitude)反映的是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也称电压(voltage),单位为μV。一般确定标准状态下10μV的电压相当于1mm的

高度。按照波幅的高低,通常将脑波分为四种类型:5μV以下为低波幅,5~

75μV为中波幅,75~μV为高波幅,μV以上为极高波幅。

(三)位相(phase)指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通常规定以基线为标准,波峰向上的脑波称为负相波,波峰向下的脑波称为正相波。

二、正常脑电图

正常脑电图是统计学概念,现受到如年龄、意识及精神状态、个体间差异、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判断脑电图时要时刻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正常清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形

正常清醒期及睡眠主要脑波分类特征

(二)依据脑电图进行睡眠分期

正常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首先进入NREM睡眠,整夜睡眠中NREM睡眠和REM睡眠大致以90分钟的节律交替出现。如将整夜睡眠时间分成3等份,则最初的1/3时间段内以NREMⅢ及Ⅳ期为主,而后1/3时间段内以REM睡眠为主。整夜睡眠NREM睡眠时间共约占75~80%,REM睡眠时间约占0~5%。正常成年人整夜约有4~6个睡眠周期。精确的睡眠分期必需包括眼动图、心电图、呼吸图、鼻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睡眠周期及相关特征

三、脑电图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常见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及特征

四、异常脑电图

常脑电图包括正常脑波成分的异常改变和出现异常波两种。

(一)性的改变,如大脑半球有病理损害时在病侧出现生理脑波与健侧不对称的现象,如α节律变慢、减弱或消失,β活动减弱或消失,睡眠波如顶尖波、睡眠纺锤及K综合波减弱或消失等。

(二)性异常(non-paroxysmalabnormality)和阵发性异常(paroxysmalabnormality),见下表。

1.非阵发性异常主要指脑电图基本节律的频率和波幅的异常,常见为慢波性异常,是指比预期正常波形慢的任何脑波,包括δ波和θ波。慢波是神经元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任何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状态都可能产生慢波,因此慢波异常不能表明特定的病因。

.阵发性异常:主要由棘波、尖波及它们与慢波一起形成的复合波即棘慢波、尖慢波、以及阵发性节律波组成,称为癫痫样放电。

常见异常波的分类

(三)周期样图形(pseudoperiodicpatterns):此种图形是由棘波、尖波和慢波组合在一起反复规律或接近规律的出现而组成,昏迷外,一些周期样图形对临床有很强的诊断价值,常见于各种严重的脑病,不同病因的脑病在波形、分布、暴发间隔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特征。

周期样异常脑电图形的特征及与临床相关性

五、伪差的识别

脑电图伪差的识别是脑电图判读的重要部分。伪差为非脑源性活动,有时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似,严重时干扰脑电图记录和分析,导致诊断错误。常见的伪差

脑电图常见的伪差

参考文献:中国癫痫诊疗指南.修订版

脑电图有辐射吗?对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脑电图没有辐射!对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一起看看脑电图是怎么做的,就不难得出上述答案了。

正常的脑细胞有自发的电活动,用金属制成的电极片贴在头皮上,电极片连接导线,通过精密仪器处理,变成电脑上医生可以看见的波形,跟心电图记录心脏自发电活动类似,只是电极片摆放部位不同而已。因此脑电图检查是一项无痛、无创伤性的脑功能检查,不对大脑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大脑也没有接受任何刺激,仅仅是记录大脑自己的电活动而已。因此,除非检查时发病,脑电图检查本身不会引发任何异常感觉和不适,不仅对于成人安全,对儿童也安全,甚至是新生儿,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放心做脑电图检查,对生长发育也没有任何影响。

正常的波形就是正常的脑电图,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异常波形,医生会根据波形的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做出最终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耿介

赞赏

长按







































专家解析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916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