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
穿透身体看真相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
卵巢恶性肿瘤的种类很多,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生发上皮为覆盖在卵巢表面的上皮,它有多功能分化的潜能,故可形成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肿瘤及透明细胞肿瘤。按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区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正常卵巢
CT扫描可以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肿瘤向周围浸润程度,有无盆腔转移等。
卵巢癌CT表现:
①盆腔肿块,常累及双侧。多为囊实性肿块,呈分叶状,包膜多不完整,大小不一,实性软组织成分较多,呈小结节状或乳头状突起,大小不等;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下图)。
②实性肿块内部有低密度坏死区(下图),或见有增粗迂曲的血管影。
③肿瘤为囊性结构,但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最厚处3mm(下图)。
④增强扫描瘤壁结节及包块实质部分有中度不均匀强化(下图)。
⑤种植转移:
1、壁层腹膜转移:壁层腹膜增厚,呈宽带状,结节状及肿块状。以右膈下及右前腹壁多见,腹膜种植是通过腹膜淋巴管种植的(下图)。
2、大网膜转移:表现为横结肠与前腹壁之间结节状、饼状、污垢状及囊状病变(下图)。
3、腹膜假性粘液瘤:表现为盆腹腔多囊性低密度肿块,壁厚薄不均,最多在肝脏外缘(有分隔的囊性病变),对肝脏表面形成压迹。均来源于粘液囊腺癌,这是由于卵巢粘液囊腺癌囊性病变破裂后进入腹腔形成的。
4、钙化性转移:表现为肝脾、肠管边缘、腹膜等处不定型块状(最常见,如下图)、点状、条状斑片状的钙化灶。钙化性转移多源自浆液性囊腺癌,因其病理基础是砂粒体形成。
⑥其它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下图腹膜后淋巴结)。
卵巢癌的MRI表现:
①肿块较大,常侵犯双侧卵巢,多为囊实性和实性肿块;
②囊实性肿块表面形态不规则,实性成分不规则,与囊性交界面模糊,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DWI序列高信号
结合病史,若MRI表现为盆腔内不规则实性肿块病灶伴盆腔内血管广泛迂曲扩张,同时伴或不伴有腹水,可提示为转移瘤或术后复发。
卵巢癌邻近组织易受侵犯及转移,MRI提示转移的征象有:
①原发肿块与受侵犯组织界限不清;
②受侵犯组织与肿瘤组织MR信号相同;
③卵巢癌发生盆腔、腹膜种植转移时出现腹水,呈长T1长T2信号,腹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性肿瘤种植灶,在腹水的衬托下还可显示小于1cm的小结节状突起;
④网膜或腹膜转移时表现为网膜及腹膜的局部固定,增厚的网膜及腹膜呈“网膜饼”样改变;
⑤淋巴结转移表现为腹腔和盆腔大血管旁实性团块,呈圆形及中等强度信号。
卵巢癌的MRI分期标准
卵巢癌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卵巢者占80%。约50%为双侧性。仔细询问月经史,对确认十分有帮助。
(2)巨大子宫浆膜下肌瘤:合并有坏死囊变时,可表现为盆腔的囊实性肿块。鉴别要点是子宫肌瘤与子宫间可以有蒂相连或看到正常的卵巢。但如果蒂不明显时,两者较难鉴别。
(3)输卵管肿瘤及肿物:很少见,最常见为腺癌。多发于绝经后,未生育的妇女属高危人群。术前难以与卵巢肿物鉴别。
双侧卵巢占位(蓝色箭头),大网膜弥漫性增厚伴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绿色箭头)。
参考文献:
[1]罗新,陈永连,郭永梅,黄力.MRI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其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6(12):-+.
[2]赵英华,李景雷,赵祥成,李绍林,梁长虹.实性成分为主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33(09):-.
责任编辑:汤泊
本期编辑:周锦
文字:刘敏
图片:刘敏周锦
往期回顾: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