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车不喝酒”已深入人心,
但对于“药驾”的危害,
大多数人却并不熟知。
近日,一市民因感冒发烧,
吃了两片感冒药,
不料因此开车时一不留神追尾了。
目前法规并没有“药驾”的明确界定,
针对“药驾”的相关法规也属空白。
在实际执法中,
若因“药驾”引发事故,
其处罚一般参照“毒驾”!!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服用抗感冒类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镇定安眠类药物、降压降糖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类药物等几类药物后不要开车上路。
“药驾”处罚参照“毒驾”
驾驶员服用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影响安全驾驶,酿成祸患。
但碍于难以检测、没有明确法律标准,近年来“吃药开车”一直难以得到明确的处罚,交警往往只能给予善意提醒。在发生严重后果时,“参考毒驾”。
吃药能否驾车,提前问大夫
杜绝小药丸左右驾驶神经的根本措施,在于生病服药期间不驾车。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驾车,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主动表明身份
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比如白加黑中的“白片”。
2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驾驶者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3
不可超剂量用药
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药效消除再开车上路。
吃了这些药,千万别开车
安定类
如安定、氯丙嗪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常产生眩晕、嗜睡、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和反应性下降等副作用;更严重的是视力模糊、眼球震颤,驾车时因看不准前方道路上突然变化的情况,极易导致车祸发生。
催眠药
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晚上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
如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和安其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抗感冒药
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服后产生较多的副作用。驾驶员可改服不含组织胺成分的感冒药。
抗焦虑药
如丙咪嗪、多虑平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此种迹象,则应暂停驾车,就地休息,以求安全。
抗血压药
如利血平、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和甲基多巴等,副作用广泛,如心血管方面有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神经系统方面头痛、眩晕和嗜睡等;其他方面尚有视力模糊、手指颤抖和疲乏无力等。
抗生素
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因毒害第八对脑神经,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甘油、心得安、消心痛和心痛定等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这是因为血管扩张而致;还有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致的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
解痉止痛药
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此时应绝对避免出车。
抗心律失常药
如奎尼丁、美西律和心得安等,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该药还可使人反应迟钝,不能当机立断,易致车祸。
调查显示,
七成司机有吃药开车的经历!
看过这篇文章以后,
乐山的各位老司机切记,
请勿“药驾”哦!
▍内容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新乐山(转载授权请联系)
▍商务合作-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