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范畴。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等。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内感染、眼睑或眶内脂质肉芽肿等。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二、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统计报道的年代不同,术者的手术技术不同,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并发症的定义存在不同认识,特别是对严重并发症的纳入标准存在差异等。部分文献中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4,5,6,7,8,9,10,11]。三、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鼻窦解剖关系复杂,结构变异较大,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毗邻,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即使是手术技术很高的鼻科医生,术中虽然小心仔细操作,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经验、手术技巧和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关,存在着学习曲线,即初学者容易发生并发症[8]。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多发生于右侧即右侧现象,这可能与多数术者为右手优势有关[12]。鼻内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对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即采用局部麻醉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采用全身麻醉者。局部麻醉下手术在避免眼部并发症,尤其是避免眼部严重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如果损伤眶壁或挤压眶内壁造成眶内压增高时,患者会立即做出反应,提示术者停止手术、避免继续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则没有这种报警能力[9]。在手术中,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