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共识发布,要点速览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s)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的主要类型。由于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困难。为了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提高早期的确诊率,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NCNSIs的诊治专家共识,以供参考。

CNSIs的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

神经外科术后的CNSIs感染率为4.6%~25%,占CNSIs的0.8%~7%。依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1.5%~8.6%,脑室外引流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达8%~22%,颅脑创伤、腰大池外引流术引发CNSIs的发生率分别为1.4%、5%。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和(或)脑室炎的病死率为3%~33%。CNSIs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以前两者为主。厌氧菌是脑脓肿常见的致病菌。

CNSI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包括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患者出现癫痫及下丘脑垂体功能降低症状。典型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以及分流术后感染体征。

推荐意见: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意识水平下降以及全身感染表现,并排除神经系统之外的感染灶要考虑CNSIs(低等级,弱推荐)。

?脑室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出现分流管皮下潜行部分红、肿、压痛,以及不明原因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均要高度怀疑分流管术后相关感染(中等级,强推荐)。

CNSIs的影像学表现

依据感染部位和分期,CNSIs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炎患者常规CT表现不明显,部分患者强化后可见脑膜和脑皮质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也不能排除诊断;脑炎患者MRI早期变化比CT更加敏感,故应首先考虑行MRI检查协助诊断。脑脓肿患者增强MRI是寻找和定位脑脓肿最敏感的检查,增强CT可以显示脓肿典型的环形增强病灶和低密度脓腔。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鉴别包膜期脑脓肿与颅内肿瘤坏死囊变的意义较大: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颅内肿瘤坏死囊变区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呈高信号。

推荐意见:

?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者,推荐行CT或MRI检查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中等级,强推荐)。

?推荐使用增强MRI和DWI序列,协助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中等级,强推荐)。

?对以下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者需在腰椎穿刺前行头颅CT检查评估发生脑疝的风险:在水肿高峰期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除外脑神经麻痹)、新发癫痫、意识障碍加重等(中等级,强推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膜炎症状,可行腹部超声和CT检查协助诊断分流管腹腔端情况(中等级,强推荐)。

CNSIs治疗的推荐意见

?经验性抗菌药治疗推荐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高等级,强推荐)。

?使用万古霉素肾功能正常者,建议首次给药48h后(肾功能不全者,建议首次给药72h后)监测血药谷浓度,使谷浓度应维持在15~20ug/ml(高等级,强推荐)。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建议采用苯唑西林或氨苄西林治疗(中等级,强推荐)。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建议采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中等级,强推荐)。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磺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利福平等药物脑脊液中浓度较高,可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上述药物(高等级,强推荐)。

?对神经外科植入物引起的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效,需取出植入物(高等级,强推荐)。

?脑脓肿直径>2cm,存在颅内高压等占位效应甚至脑疝,建议外科干预治疗(高等级,强推荐)。

CNSIs诊断和治疗流程

CNSIs诊断和治疗流程见下图。

医脉通整理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7(1):2-1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2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