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问答帕金森病治疗漫谈

年9月22日

说起“帕金森病”这一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有人认为“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在临床表现上,“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也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所以,也有一部分百姓误将“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画上等号。

虽然“帕金森病”这一词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但也时常被我们误解。那么,帕金森病究竟是何种疾病呢?医院神经外科李健主任为大家揭开帕金森病的神秘面纱。

专家简介

李健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沈阳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精通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技术,擅长颅脑外伤、脑出血、神经外科常见脑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等疾病治疗。

特色技术

?脑和脊髓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颅脑外伤等神经重症的手术治疗;

?常见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以及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出血及垂体瘤;

?脑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精准治疗帕金森病、脑性瘫痪、Meige(梅杰)综合征、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舞蹈病、精神疾病、疼痛、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DBS脑起搏器植入神经调控手术);

?现代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相结合治疗脑出血以及脑脓肿、脑瘤间质内放疗、脑活检手术;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以及颅骨缺损头颅美容标准化手术;

?脑积水分流手术、蛛网膜囊肿手术,尤其采用可调压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引起痴呆的正常压力脑积水。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三大杀手”之一(肿瘤、心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从著名作家巴金、数学家陈景润到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教皇保罗二世等众多名人都得过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或死亡,引发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减少而导致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时手、头不自主地震颤、行动缓慢、肌肉僵直、姿势平衡障碍。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患帕金森病会有哪些征兆呢?

早期的运动症状主要有:手抖,动作迟缓,速度减慢。早期的非运动症状有:情绪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便秘往往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之一。但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上述症状就确诊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医院神经科诊疗。

帕金森病能治愈吗?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因此,凡是声称“治愈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都是不科学的,请勿相信。医院进行治疗、随访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以运动减少、僵直、震颤和姿势反射异常为临床特点的锥体外系疾病。由于其呈进行性发展,故未经治疗者,一般在10年内因严重肌僵直和继发的关节僵硬而丧失活动能力,最终死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对于初发症状或早期患者常选择药物治疗,由于帕金森病发病主要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分泌减少有关,因此,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外源性多巴胺替代(美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酶抑制剂降低体内多巴胺的分解代谢(恩卡他朋、司来吉兰)、多巴胺对抗性神经递质的拮抗剂(美金刚)等。对于一些中晚期患者,长期吃左旋多巴制剂出现了不自主运动或药效越来越短等现象时,也可以调整药物,但是如果患者同时存在不自主运动和药效变短的现象,应该考虑手术了。

如何选择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顾护理。在药物治疗方面,注意以下事项:(1)“细水长流,不求全效”。(2)缓慢加大药量。(3)个体化治疗。(4)选择药品品种少而精,停药慢慢来。(5)三餐宜少食蛋白质食物,例如肉类和奶制品等;宜空腹服药;青光眼患者要慎用抗帕金森病的药物。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早期药物治疗显效明显,而长期治疗的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症状波动,疗效下降或异动症,可考虑手术。在美国,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在帕金森病早期的时候就会选择做手术,国内一般建议病程五年以上的患者,出现这些现象后再做手术。手术是中晚期帕金森病人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如何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相信各位“老帕友”都已经从网上查看或咨询过,当今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分两种,都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即主流的DBS即脑起搏器手术和神经核团微毁损技术。

选择脑起搏器(DBS)手术和神经核团微毁损技术的依据是什么?

先介绍一下两种手术的原理,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纹状体的神经元变性会导致神经通路的传导不平衡,即为间接通路的过度激活和直接通路的过度抑制,手术治疗针对过度激活的间接通路施行相应核团的毁损术或高频电刺激术(即脑起搏器治疗DBS),使直接和间接通路之间达到新的平衡,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故目前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将这类手术定义为神经调控术。

功能神经外科治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调控的核团有:丘脑底核、苍白球、丘脑腹中间核。一般丘脑底核常用来做脑起搏器治疗(DBS),对震颤、僵直、行动迟缓都有显著疗效,且僵直震颤行动迟缓。苍白球可选作毁损术或脑起搏器治疗,对改善僵直和行动迟缓为主的症候群疗效确切,僵直行动迟缓震颤。而丘脑腹中间核的毁损或脑起搏器治疗仅针对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可使震颤完全停止。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通过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而减少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药物。因此可以减少药物治疗导致的精神症状及其他副作用。病程早期进行DBS手术,也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用药费用。

什么是脑起搏器?都有那些用途?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解决帕金森病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该治疗方法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微电极并予以电刺激,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和减少左旋多巴剂量,治疗缓解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尤其对中线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起步和翻身困难等。当然DBS技术还可以治疗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梅杰氏综合征、强迫症、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功能疾病。

目前积极推荐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宜在帕金森病出现运动障碍后尽早考虑,但术前应充分估计及考虑非运动症状对DBS术后疗效的影响。

何时进行DBS手术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发病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仅能维持几年“蜜月期”,既服药治疗效果理想的时间。然而,绝大多数患者随即出现多巴胺能药物的运动并发症,如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下降。DBS手术后患者可以获得第二次蜜月期。根据目前帕金森病患者诊疗数据显示,目前仍有六成帕金森病患者不了解手术治疗,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针对不同病程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观察,病程短的患者较病程长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好,病程较长的帕金森病患者,虽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长期的异常姿势导致的并发症还需要后期康复锻炼,因此,提醒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DBS)的适应症有哪些?

?正确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曾经对左旋多巴有较好的疗效;?药物疗效已经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或者出现异动症等副作用;?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除外痴呆和严重精神疾病,没有明确智力障碍,手术和随访合作良好;?病程5年以下,或以震颤为主,药物治疗不理想且病人强烈要求可放宽至病程已经满三年以上。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小于75岁,但是如果患者各项检查符合手术要求,也可以放宽手术年龄。

除了当前最常用的两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式外,还有更先进的技术吗?

近几年由于人功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使脑机器人技术最先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其的优点是:1.手术过程简化。采用计算机图像引导定位系统,简化了原来的手工操作测量,适合现代立体定向手术;2.定位精度高。充分利用影像标记信息,扫描定位靶点精确(误差1mm),可重复性好,减少了人工测量靶点的误差;3.手术时间短。立体定向精确定位,保障了手术的高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一天可完成10余台定向手术;4.手术痛苦小。立体定向手术,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的去骨瓣模式,仅钻微小的骨孔,可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5.手术效果好。规划方案更为准确、科学;机器人定位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手术创伤小、效果好。可显著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手术失误,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6.手术费用低。患者术后康复周期短,降低了手术耗费,临床应用已进入医保范围;7.可远程施术。采用网络互连实现信息交互,使得远程专家能够交互式会诊;或者由远程控制端实时控制异地机器人进行手术。医院神经外科与北京汇承脑科医生集团合作成立了医院,使功能神经外科前沿的脑科医疗技术、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高科技脑机医院神经外科,医院、医院、医院、北京医院医院顶级脑外科专家,医院为患者亲自手术,我们将倾心打造省内一流的微创功能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18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