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的病因
1、脑梗塞:无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梗塞,其后期均可发生,严重的可形成软化灶等;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发展为脑萎缩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大多数患者可导致痴呆。
2、脑出血:经治疗后有或没有脑萎缩,而大多有智能减退,少数可形成软化灶,或痴呆。
3、衰老过程、代谢障碍、内分泌机能减退等亦可成为导致脑萎缩的原因。
4、年老血液异常: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致使正常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
5、老年人动脉血含量降低:使脑细胞相对缺氧,可引起脑细胞合成各种酶和神经传导递质的量减少。
6、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7、脑钙化:病人常同时伴有同侧面部血管痣。全脑弥漫性钙化可导致脑萎缩、痴呆(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或智能减退。
8、脑畸形:多为先天性,如脑穿通、无脑回、灰质移位、全前脑畸形等。
9、大脑半球发育不全或多因素所致大脑半球萎缩。
10、细菌及病毒感染:多继发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后遗症。
11、外伤:为脑外伤的后遗症。
脑萎缩的症状分期
脑萎缩这种病基本上可分为四个病变期(病变初期,病变早期,病变中期和病变晚期)
1、病变初期:病人以不安、抑郁、偏执为主要表现状态,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或嗜睡,明显健忘,脑动脉供血不足,记忆力下降等体征。
2、病变早期:病人会出现长期头痛、头晕、健忘(丢三落四,比如刚吃完饭就忘了吃什么),失眠、腰膝酸软、手足麻木、尿频、尿急。情感行为方面明显异常,多疑、自私、说话不利索、行动迟缓等。
3、病变中期:病人出现定向障碍(出门找不到家、经常忘路),反应迟钝、答非所问、自言自语、共济失调(站立行走不稳、前后倾斜,平衡不稳)、呛咳、遗尿、手足震颤、不知饿了该吃饭,常出现幻觉和妄想。
4、病变晚期:患者已明显痴呆,智能和体能基本失控,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多大年纪;不能主动进食,大小便失禁,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他人护理。
脑萎缩的早期症状
1、智能减退、痴呆
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脑萎缩的早期症状还会出现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
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收集废纸杂物视为珍宝。
2、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病人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
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
脑萎缩的早期症状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增生,或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3、性格行为的改变
性格改变常为脑萎缩的早期症状,病人变得落落寡合,不喜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
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
多疑自私,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
1、药物治疗:在较轻病情下,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相关药物,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缓解。
2、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3、物理治疗: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以及理疗(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地促进康复。
脑萎缩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身体疾病,特别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慢性疾病;
在使用治疗脑萎缩的药物时,原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的药物应继续服用;
但在服用时,药与药之间应间隔30—60分钟。
2、禁食辛、辣、腌、熏类食物,平时应适当多吃些新鲜、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乳类、肉类、蛋、鱼虾、蔬菜、水果、大豆及豆类制品等。
3、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4、瘫痪卧床的患者,家属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定期翻身、避免褥疮发生。
5、坚持看书、看报学习,增加兴趣爱好,有利于对脑力的锻炼,促进和改善大脑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
6、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
7、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按疗程、按时间坚持用药。
8、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情绪激动。
9、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融洽。和家人聊天娱乐可以有效地帮助脑萎缩病人恢复健康。
-END-
三高等慢性疾病导致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一旦得了脑血管病以后,50%以上都有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非常差,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复效果比较差。慢病人群务必加强防治!
关于三高调理问题可随时咨询廖先生
颐静堂廖老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