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晕”过?不会吧!很多人口头禅是“我晕!”。“饿晕了”“累晕了”就连小朋友在公园玩转椅都会说:我晕了?这回你相信了吧,几乎所有人都曾“晕”过。其实“晕”就像发烧、头痛一样普遍。那么什么是医生眼中需要的“晕”呢?医师眼中“晕”是一种症状,上百种疾病会引起“晕”。“旋转、移动、倾斜”的平衡失稳感是眩晕;头重脚轻晃晃忽忽的不稳感是头晕;昏昏沉沉的不清晰感是头昏;短暂意识丧失倒地马上清醒是晕厥。各种“晕”,你“晕”了吗?你想了解眩晕吗?“耳鸣目眩、头昏目晕、晕头转向”这些成语形象的描述“眩晕”,而且言简意赅的阐明“眩晕”与耳朵、眼睛、身体之间存在关系。人体就是靠这三者相互协调维持平衡,不仅可以感知静止或运动,还可以感知前行或旋转,再由大脑进行分析处理,调节关节肌肉,改变体位,保持平衡,就像飞机的陀螺仪精确的控制飞机的方位。这复杂的系统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部分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都会打破这种平衡引起眩晕。越是老年人发生眩晕的可能性越高,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眩晕”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有的患者忽视眩晕的危害,在晕倒、摔伤时才想到就医;有的认为人老了,身体不好,治不治都一样,拖延了珍贵的治疗时间;有的患者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感、剧烈呕吐不知所措,医院求救。那么老年患者发生眩晕后该怎么办?眩晕突然、症状剧烈,不要慌乱,应立即蹲下,防止摔伤,若在平地眩晕发作可以平躺。及时电话通知家属等待救援或静静地等待眩晕感觉过去。切勿紧张,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慌乱、急躁引起病情加重。由于引起“眩晕”的病因众多,突如其来的眩晕仅凭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很难应对,医院就医。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症状明显引起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的患者,可以现用药物控制症状,查明病因后对因治疗。眩晕症状短暂,能自行缓解症状的患者,也要重视自己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当眩晕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到哪个科就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眩晕的病因是什么。医生们是怎么分析眩晕的病因呢?首先是问诊,通过问诊将眩晕进行分类,再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就医时不要对医生的提问不以为然、不耐烦,医院之后觉得争分夺秒地拍各种片子、抽血化验才叫看病,熟不知有经验的医生靠问诊、分析病史就能推断十之八九,尤其是对于眩晕病的诊疗,问诊格外重要。患者尽可能详细准确地回忆自己发病时的情况,发病前有无感冒、外伤、手术、劳累、紧张及失眠、生气等诱因。有没有意识丧失?有没有天旋地转感,自觉地面摇晃、倾斜。平躺或扶稳后是否仍有旋转感?有没有双下肢发软、肢体麻木、站立不稳,有没有行走偏斜?是否伴有耳鸣、耳堵、进行性听力下降;有无视物体成双,眼前发黑,眩晕发作是否与头部活动和体位改变有关?是否突然起病、持续时间长短、是自行缓解,还是逐渐加重?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发生,近期有无记忆力减退?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做过什么手术都要告诉医生,比如高血压或低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病、偏头痛、高血脂症、糖尿病、痛风等等,平时吃的药物和剂量应用情况;视力如何、是否新配眼镜质量如何等等。对于反复发作的老病号要注意发作有无间歇期、发作频率、有无季节规律及最近一次发作时间和情况。亲属有没有类似疾病发生。正确的病史分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医生、患者、家属的协调与悉心配合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客观的掌握患者的真是情况。医生会通过询问将患者感受到的“眩晕”进行分类。多数眩晕症的病根藏在耳朵里,这是一类前庭周围性眩晕也叫耳源性眩晕,来势凶猛、起病突然,剧烈旋转、闭目后不减轻、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但持续时间短;有的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稍一转动头部症状就再次发作甚至加重,站立不稳,自发倾倒,常伴有明显的耳鸣、听力减退、耳堵等症状,好在这类疾病没有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没有生命危险。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等。第二大类就是前庭中枢性眩晕也叫脑源性眩晕,起病缓慢,持续时间长,可持续数日甚至数月。眩晕的感觉有时并不是非常剧烈,有时闭目休息眩晕能减轻,这时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疾病不重,忍一忍就能过去,这样可能掩盖了会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当有头痛、肢体麻木、偏瘫、头昏沉、血压改变、心悸时要格外当心。与耳源性眩晕不同,这类眩晕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无明显耳鸣、听力减退、耳堵等症状,如脑供血障碍、脑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脓肿等。分类之后医生才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比如检查外耳情况,外耳道有无异物、感染,检查听力、视力、屈光、眼底及神经系统。最后才是根据需要作出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比如:前庭功能检查、头颅CT、磁共振、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便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得以确定眩晕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尽早治疗原发病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器官损害。所以老年朋友在出现眩晕症状时首先要在发病初期尽早明确诊断,抢救危及生命的疾病,保证生命安全。另一类没有生命危险的疾病,虽然会引起痛苦但通过治疗可以很快痊愈,不用给自己过多的心理负担有眩晕发作的老年朋友平时要注意做到生活规律,多休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适量运动,清淡饮食,少喝咖啡、浓茶。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等等。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做笔记,记录平日的血压、心率情况。对于反复眩晕发作的老病号更要记录每次发病的诱因,记录每次的发病情况,便于医生了解病情,争取预防复发,防止意外发生。总之,眩晕是相对较为复杂的疾病,轻的可以自行缓解,重的可以危及生命。希望老年朋友们重视“晕”,及时治疗,有一个美好安康的晚年生活。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