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掏耳朵吗?
不少人习惯用棉签
掏耳朵、清理耳垢
但最近一名英国小伙儿
用棉签掏耳朵
竟然“掏”成了癫痫
根据英国《都市日报》报道,一名31岁的小伙在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把棉絮落在耳道内引起感染,逐渐蔓延至大脑,从而引发癫痫。
小伙的主治医生、医院耳鼻喉专家亚历山大·查尔顿说,患者出现坏死性外耳道炎,癫痫发作可能由感染产生的毒性或者对大脑的压力引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掏耳朵”可能会导致感染?用棉签掏耳朵的这个习惯又为何不可取呢?
耳垢是怎样产生的?耳垢主要由脱落的皮肤细胞、汗毛以及耵聍腺分泌物等组成。就其化学成分而言,60%左右是角蛋白,12%-20%为长链脂肪酸(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乙醇和角鲨烯,6%-9%为胆固醇。
别看耳垢是耳朵的“排泄物”,作用可不小呢。耳垢主要有三种功能:
1.润滑保湿,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灼烧感。
2.避免沙石、水滴、昆虫、细菌、病原等通过耳道,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
3.有一定的抗细菌、抗真菌作用。
一般来说,耳道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垢可以自行排出,咀嚼的动作也会促进耳垢外排。
如果产生了过多耳垢,常见原因有游泳、长期佩戴助听器或使用耳塞等。
同时,一些个体的危险因素也很可能造成耳垢的聚集:如耳道天生狭窄或形成不全的个体;耳道内汗毛过多者;罹患骨肿瘤或者耳道外部良性骨生长者;罹患皮肤病,如湿疹者;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耳垢变得干燥和紧实;罹患干燥综合征或狼疮者。
为什么“掏耳朵”会导致感染?反复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甚至引起外耳道疣。挖耳过深,则可能伤及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外部病原体进入中耳内,造成中耳炎。
人体无法自行排出的耳垢一般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清理不当也很可能将耳垢推入到耳道的更深处,或者损伤耳道内敏感组织,造成永久损伤。
而由于双耳与脑组织距离很近,所以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等炎症容易向上蔓延,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
倘若颅内感染损伤了颅神经元细胞,导致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就可能诱发癫痫症状。
如何正确地“掏耳朵”?如果要掏耳洞,不要使用棉签、掏耳棒等物品,建议选择滴耳剂,如过氧化氢、婴儿油、甘油、矿物油等,将1-2滴滴入耳道内并保持1-2分钟,每日两次,睡前滴耳最佳。通常耳垢会在两周之内自己排出。
如果采用以上办法仍无法排除耳垢,或耳垢导致了疼痛或听力丧失,医院请求专业帮助。
来源:科普中国
整理:黄伊娜
编辑:黄伊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byjs/1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