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要点
本次笔记是关于一种吃出来的脑膜脑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李斯特菌曾发生致命的食源性感染爆发流行,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认识到其可在健康人群中引起自限性伴发热的胃肠炎爆发流行,同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李斯特菌具有是嗜脑性,包括脑干和脑膜。许多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意识改变、抽搐、共济失调等脑膜脑炎临床征象。
病例介绍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41岁
简要病史:
进行性头痛、右侧面部麻木、眩晕、右侧听力丧失、间歇性耳鸣和视觉调节障碍4天来诊。
既往史:
既往健康。一个月前在一家街边摊吃了一顿小吃后出现肠胃炎。
入院时,患者无发热,认知功能正常,无颈部强直。神经学检查显示右侧上颌支与下颌支皮肤感觉减退。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略有升高,其余各项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
脑部CT扫描及静脉造影显示无异常。
脑脊液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增多(62个/mm3),葡萄糖(3.1mM)和蛋白质(0.47g/L)。
开始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和阿昔洛韦,但后来由于脑脊液病原体呈阴性而终止。
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间歇性垂直复视和恶心。
入院第4天出现波动性发热(最高38.9°C)。
入院第8天,MRI显示右侧小脑脚高信号,该信号从延髓后部一直延伸到右侧颈髓上部。
入院第9天,出现双侧眼球震颤,右上肢出现小脑共济失调,左上肢和双下肢出现反射亢进。
入院第11天,出现右侧皮肤和左侧身体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双侧足底伸肌反应阳性。
入院第12天,MRI显示对比增强,该结构为左侧三叉神经根(图1a,b)。
入院第17天的PET-CT扫描显示小脑蚓部和右侧小脑半球有新的高代谢活动区域。
入院第24天,MR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脚有多处微脓肿进一步扩散。
入院第25天,血培养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呈阳性。
光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翻滚运动(高倍镜×)。
一名曾去过同一家街头餐馆的家庭成员在腹泻后也检测出李斯特菌阳性。
开始静脉注射美罗培南,每日三次。选择美罗培南是因为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6周后停用抗生素。
治疗开始后的第12天后的MRI显示高信号区明显消退。
治疗开始后的第26、44和51天的腰椎穿刺显示脑脊液细胞计数逐渐正常。
入院2个月后出院,但仍然患有右侧听力损失,同时感觉障碍和右侧上颌支与下颌支支配区皮肤疼痛。
病例述评
食源性细菌性传染病
致病性细菌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及水源,人经口感染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或食物中毒以及畜禽传染病的流行。国内报道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病例多数都与冰箱食物污染有关。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
经口摄入病菌后,穿透肠道黏膜,引起全身性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可以进入血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胎盘。病原体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后,可以继续生存并繁殖,产生毒素,破坏吞噬液泡和溶酶体膜,释放细菌,进一步播种在肝脏,脾脏和肺部,但偏好入侵胎盘和中枢神经系统。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治疗
李斯特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是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
对于李斯特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血流感染的非妊娠患者(包括新生儿),建议静脉给予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苄西林一直以来都是标准治疗,并有观察性和体外研究的证据支持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选择包括脱敏或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很重要,因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延迟治疗会导致结局不良。
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取决于患者特征和临床表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发生菌血症时我们会使用一线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治疗至少2周,发生中枢系统感染则治疗至少3-4周。对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发生菌血症时会使用一线抗生素治疗3-6周,发生中枢系统感染则治疗4-8周。
免疫功能正常的非妊娠患者发生单纯的发热性李斯特菌胃肠炎时大多无需抗生素治疗;这类疾病几乎都是自限性的,很少出现侵袭性并发症。而对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和65岁以上患者,我们建议抗生素治疗。这类患者可以口服阿莫西林或TMP-SMX;通常会治疗7日。
既往笔记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及对母儿的影响
李永军阅读是进步的阶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hdw.com/zzjj/11815.html